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封建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帝国的统治根基,为“群雄并起而亡秦”的局面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却只持续了短短五个月。他“宛若流星划过天际的绚烂”已然被历史学家所记载,但他“猝然而兴,暴起而卒”的教训却鲜有人关注。
一
出生非比寻常的陈胜其人
关于陈胜、吴广的真实形象,往往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而掩盖。进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其塑造成一个“敢于反抗,勇于牺牲”的平民英雄的形象。对此,我个人始终觉得这是一种极不理智的做法。在那样一个王侯将相“世代簪缨,钟鸣鼎食”,贫民百姓艰苦劳作尚且不能衣食果腹的时代里。即便历经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大乱之世,但很多东西却依然稳定而坚固。譬如,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是“贵族有名有字有号,贫民有名无字无号”。就此而言,有名有字,识文断句的陈胜,在那个时代里实在太过奇崛突兀。换言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陈胜绝非普通百姓,至少也应该是个没落的贵族子弟,而这也就足以解释,为何他刚被征戍就被任命为屯长。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
被陈胜哄骗起来的农民起义军
要说,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里,后来的项羽、刘邦不过都是趁势者,而陈胜却是实实在在的造势者。他野心勃勃而自命不凡,好吃懒做而满心怨恨。机智果决而心思敏锐。面对刚刚崛起的亘古未有的庞然大物,陈胜留心注意、分析研究、综合筹划,时时刻刻惦念着、寻找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原就矛盾重重,重症缠身的秦帝国,在秦始皇意外崩逝之后。由于胡亥、赵高、李斯等人的争权夺利而产生了巨大的裂痕。
公元前209年秋,一直被派往渔阳戍守的队伍因连日大雨而被困守在大泽乡。密切关注天下大势,野心勃勃伺机而动的陈胜终于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心思机敏的他马上联络副手吴广,准备利用戍卒不懂秦法的特点,在队伍中宣扬“延误军期要被杀头”的谣言。
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在征戍的过程中,役夫耽搁不出徭役的,罚二甲;迟到三到五天的,斥责;迟到六天到一旬(十天)的,罚一盾;迟到超过十天,罚一甲。如果下大雨影响正常施工建设,就免除征发)。
人为的制造恐慌,而在人心惶惶不可宁日的时候,又充分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装神弄鬼的在鱼肚子里塞“陈胜王”的纸条,而后犹在荒草丛中伪装能说人话的狐狸,做出“大楚兴,陈胜王”预言。就这样,一整套组合拳下来,已然眼花缭乱的戍卒已经对“天下将乱,王者陈胜”的谶语深信不疑。出于对秦法的恐惧,和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野望,原本老实本分、贪生怕死的戍卒也变得热切而激动。而眼见得人心可用的陈胜吴广,于是刻意激怒负责押解的校尉并斩杀之。于是,背负了“失期、杀官”之罪的戍卒纵然万般不愿也只能随同陈胜揭竿而起。开中国历史之先河的农民革命“大泽乡起义”就此爆发。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可以说,这次的起义运动完全是在陈胜吴广两人别有用心的操作之下,通过煽动、诱导、裹挟等不光彩的手段发动的。
三
还没得志就得意忘形的陈胜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也许是秦帝国积怨已深吧,就这样一支事起仓促、毫无纪律、装备、战术可言的乌合之众竟出现了“沛然莫之能御”的场面。起义不过旬月的陈胜吴广已有区区数百人发展为拥有数十万军队,近千辆战车的庞然大物。此外,随着六国诸侯贵族的趁势而起,原本只是地方性暴动的叛乱随即演变成了有“燎原之势”的烈火。而陈胜帐下大将周文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破关直抵戏水。当此之际,崛起草野的陈胜竟然有了取秦而代之的态势。
鉴于反秦斗争的大好形势,陈胜罔顾张耳、陈余“缓称王”的劝诫。在陈县自立为王,号“张楚”。至此,一介盲流陈胜终于实现了“鸿飞九重”的梦想,稳稳当当的做起了“楚王”建立政权之后的陈胜,俨然完成了命运的华丽转身。从此过上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日子。
所谓“身在局中坐,焉能局外看”,深受秦法熏陶的陈胜因为害怕手下将卒“依样画葫芦”的背叛。一方面,他充分汲取“苛暴”的秦法,以左右为亲信,使之监察群臣百官,稍有异动就肆行诛杀,昔日为反抗暴秦而诞生的义军领袖,现在为了保护既得利益,却又理所当然的搞起了白色恐怖。残暴狠辣更甚强秦。历史的诡异,想必莫过于此。
而当昔日的难兄难弟,因为听说陈胜创业成功而前来投靠时。已然功成名就的陈胜为了不使自己的威仪受损,对着当年一起辛苦劳作的泥腿子兄弟有的不是“他乡遇故知”的热泪盈眶,而是满满的嫌弃和鄙夷。不仅如此,为了一劳永逸的免除此类攀富贵的亲戚朋友, 陈胜索性将这些当年的“工友”尽数诛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原就距离“道德毁弃、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不远的秦末,陈胜的“背信弃义”无疑加速了“张楚”政权的瓦解。受命奔赴各地培植党羽以亡强秦的使臣,或自立门户,割地称王;或援引六国遗族,建立政权;或索性不偏不党,划地为牢,自成一派。除此之外,自相残杀,以下凌上,杀官冒赏之事更是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四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正当“张楚”国内人心惶惶、战兢危惧之时,秦将章邯已经率领骊山囚徒气势汹汹的朝陈县杀奔而来。
恍然惊觉的陈胜只能拖着疲惫之躯仓促应战,大败亏输之后又被自己的车夫庄贾割去脑袋做了进身之阶。至此,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宣告失败。但他们所点燃的反秦焰火却越烧越旺,最终吞噬了偌大个秦帝国。
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反之亦然,半途夭折的“大泽乡起义”无疑给后世的效仿者们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因为无论后来者们形势多好,功业多大,成果多丰厚,都鲜少有能成功开国立极,定国建邦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继承了陈胜“事未成而先享乐”的弊端,并经过不断演化而成为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军的通病——目光短浅、贪图享乐、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作者:史事挖掘机,来源:读史12年(id:dushishiernian)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