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康熙乃是冒辟疆和董年所生的儿子,1689年3月份,冒辟疆把完稿的一百零八回的《红楼梦》交给康熙看,康熙看后勃然大怒,因为内中的隐语廋词微言都触及了康熙敏感神经,动摇了康熙执政的基础。

  冒辟疆被迫在年迈多病的情况下修改《红楼梦》。冒辟疆在1693年逝世,董年从1693年起一直到1702年去世的十年中,坚持增删五次,“十年辛苦不寻常”。1702年,皇十三子胤详奉康熙之命赴如皋泰山碧霞阁吊祭祖母董年,带回了董年增删五次的《红楼梦》本子,共一百廿回,这就是蒙古王府本。

  雍正是胤祯,居住在圆明园,圆与原相通,即表示“原来就是大明的园子”。

  康熙把圆明园赐给胤祯,胤祯心知肚明,在弘历总角之年,胤祯就关照弘历的老师教弘历阅读周敦颐所书的写的《爱莲说》。康熙被胤祯请到圆明园,看见弘历正在用功诵读“爱莲说”,顿时兴趣倍增。因为《爱莲说》是康熙最喜爱的文章。他在1684年第一次南巡来到如皋,在西堂留下的御笔诗,就是朱熹写的“涉江采芙蓉”。

  芙蓉即莲花,水芙蓉是指董小宛,木芙蓉是指董年,而董年即是康熙之生母。看到自己的孙儿阅读“爱莲说”,触景生情。当他知道弘历对这篇文章深刻领悟,而且解释得头头是道,更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他立刻把弘历带回宫中,精心栽培。

  胤祯能顺利即位,有康熙看上孙子弘历的因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胤祯有心投康熙之好,拍其马屁,也是胤祯的本事。胤祯把“雍正十二美人图”悬挂在圆明园中,其用意也是十分明显的。其目的就是一个,让自己的老子明白,他是坚决站在老子一边的,因为他对事情的经纬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要讨康熙之好,以期使自己能顺利继位。

  《雍正十二美人图》共12幅,分别描绘12位身着汉服的宫苑女子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等闲适生活情景,每幅尺寸相同,均纵184厘米,绘在品质精美的绢纸上,该组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图一.博古幽思

  

  侍女坐于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身侧环绕着陈设各种器物的多宝格。多宝格上摆放的各种瓷器,如“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以及青铜觚、玉插屏等,均为康熙至雍正时期最盛行的陈设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贵气派。这些器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真实行,也映衬出仕女博古雅玩的闺中情趣。

  图2.立持如意

  

  仕女手持如意,立于庭院内赏花。竹篱处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画家着重突出了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牡丹以雍容华丽、香味浓郁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结合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灵芝如意,蕴含了“富贵如意”的美好愿望。

  图3.持表对菊

  

  仕女手持精美的珐琅表坐于书案旁。桌上瓶中插有菊花,点明了时值八月时节。菊花清高典雅,是秋季重要的观赏花卉,被赋予坚贞、益寿等含义,同时又以其素净优雅的自然美而成为女性的头饰或居室的点缀品。背景墙面上悬挂着明代董其昌的诗句。不远处几案上的西洋天文仪器与女子手中的珐琅表,表明西洋物件已渐为宫中时尚。

  图4.倚榻观鹊

  

  室内仕女斜倚榻上,把玩着合璧连环,室外喜鹊鸣叫喳喳,女子目视喜鹊,不觉入神。画家意在表现冬去春来,女子观赏喜鹊时的愉悦心境,但却不自觉地将宫中女子精神空虚、孤寂压抑的心情溢于画面。背屏上书满了“寿”字,虽有祈寿延年之意,却也不敌“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祈盼。

  图5.烛下缝衣

  

  清风徐徐,红烛摇曳,仕女勤于女红,在烛光下行针走线。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古代隶属于衡量女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中的“妇功”,是评价女子品行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女子们无论贫富贵贱,均以擅长女红为能事。此图中女子兰指轻拈,针线穿行,低眉落目,若有所思。明窗外一只红色的蝙蝠飞舞在翠竹间,“鸿福将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蕴含在图画之中。

  图6.倚门观竹

  

  庭院中花草竹石满目,并摆放着香兰、月季等各色盆景,争奇斗艳,以婀娜的姿态点缀出俏丽的景致。仕女倚门观望着满园春色,举止间似乎流露着淡淡的叹春情怀。

  图7.烘炉观雪

  

  仕女临窗而坐,轻掀帐帷,观雪赏梅,户外翠竹披霜带雪,遇寒不凋,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白色腊梅则以“万花敢向雪中击,一树独行天下春”的风韵尽情绽放。梅花不仅是著名的观赏花,又以花分五瓣,而拥有“五福花”的美称,被人们用以寓意幸福、长寿、吉祥。

  图8.桐荫品茶

  

  仕女手持薄纱纨扇,坐于茂密的梧桐树下静心品茶。茶饮原是一种日常饮食行为,由于品茶论道的盛行,而成为历朝文人士大夫中的风雅之事,逐渐提高了茶的境界。图中月亮门内有一黑漆描金书架,满函的书籍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儒雅的书香气息,而且与仕女手中的茶具相互映衬,表现出宫中女子的文化修养。

  图9.美人展书

  

  美人展书: 丹唇皓齿瘦腰肢,斜倚筠笼睡起时。毕竟痴情消不去,缃编欲展又凝思。

  图10.裘衣对镜

  

  仕女腰系玉佩,一手搭于暖炉御寒,一手持铜镜,神情专注地对镜自赏,“但惜流光暗烛房”的无奈之情溢于眉间。画中背景是一幅墨迹酣畅的行草体七言诗挂轴,落款为“破尘居士题”。破尘居士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自取的雅号,表示自己清心寡欲、不问荣辱功名的志趣。

  图11.消夏赏蝶

  户外湖石玲珑,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内淑女手持葫芦倚案静思。此画描绘的虽然是仕女夏日休闲的情景,表达的却是乞生贵子的吉祥意愿。萱草,又名忘忧、鹿葱。《草木记》谓“妇女怀孕,配其花必生男”,因此,它以有助于孕妇生子,又有“宜男萱”之美誉。葫芦,属于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百子”之意。画家巧妙地将萱草与葫芦绘于石侧、掌中,既增加了画面观赏性,又蕴含了求子的深意。

  图12.捻珠观猫

  

  仕女于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一手闲雅地捻着念珠,正观赏两只嬉戏顽皮的猫咪。此图的取景面很小,仅透过二分之一的圆窗来刻画繁复的景致,但由于画家参用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将远、中、近三景安排得有条不紊,从而扩展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显得意韵悠长。窗下钟声滴答,近处猫咪玩闹,时光便在这似有似无中悄悄流逝。

  (以上十二幅画作内容介绍,来自《揭秘故宫馆藏“十二美人图”(组图),新浪网.2012-02-21》)

  1986年,故宫文物专家朱家潽在清宫内务府有关的档案中找到一则文字记载: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第3350号载:“雍正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司库常保持出由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拆下美人绢画十二张,说太监沧州传旨: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钦此。本日做得三尺三寸杉木卷杆十二根”。

  雍正十年(1732),雍正下令,将这组画从围屏上拆下来,重新装裱,之后该组画辗转至紫禁城的延禧宫,自此藏于深宫。《雍正十二美人图》这组画是在1862年的一场火灾中无意间被发现的,地点在雍和宫绥成殿塔中。

  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有一幅对镜自赏图,悬挂着一幅字,根据对字迹的分析可以断定这是出自于雍正的手迹。

  《雍正十二美人图》是清初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装饰在围屏之上的一组绢画,每幅有近2米高,近1米宽,每幅一人,她们是身形体量,与真人无异。整套绢画无画家落款,也无任何文字或标注画作名称。

  裘衣对镜图

  裘衣对镜画中书法作品落款有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号“破尘居士”题字落款及“壶中天”、“明园主人”的钤印。这三个别号雍正在1723年登基前使用过,据此推断,画作创作时间应在雍正登基前。

  画作书法与雍正书法对比图

  右图:

  雍正书七言诗轴释文:殿阁风生波面凉,微洄徐泛芰荷香。柳荫深处停桡看,可爱纤[上攸下鱼] 戏碧塘。夏日泛舟旧作。钤“朝乾夕惕”、“雍正宸翰”二款印,迎首章钤“为君难”一方。

  画作中的书法与雍正书法作品对比,神韵相似,飘逸通灵,布局有致、疏朗匀称。尤其是两幅作品中的“风”与“深”二字,手法一致。由此可推断,雍正亲自参与画作的创作。

  关于画中美人和雍正的关系,争议纷纷,有人认为是雍正的妃嫔,还有人认为是雍正思而不得的汉朝女子,没有人怀疑雍正对她们的欢喜和珍爱之情。

  《紫禁城》1983年第四期所载《雍正妃画像》,黄苗子撰文,将“十二美人图”称为《胤祯妃行乐图屏》。朱家潽经多番考证认为此套绢画不符合清宫后妃像的绘画形制,提议另拟名称叫作《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十二幅。或《深闺静晏图》十二幅。

  其实黄苗子不明白康熙和胤祯和冒辟疆董年之间的关系,有恶补明白《红楼梦》之所以成书的原因。所以就想当然地把雍正和十二幅画之间有深厚的感情隔裂开来。从而另起炉灶,起名为“行乐图.书堂深居图屏”,这完全是臆想的推断,不足为凭。

  (一)雍正十二美人图与金陵十二钗人物的对应关系

  叶巍《红楼文苑》(2015年第1期)发表《浅析曹雪芹与雍正十二美人图》,作者认为曹雪芹作“金陵十二钗”文章,是否有加诸“雍正十二美人”之色彩于现《红楼梦》人物中?

  1.观书沉吟图——林黛玉

  2.倚门观竹图——探春

  3.烛下缝衣图——史湘云

  4.博古幽思图——秦可卿

  5.持表对菊图——巧姐

  6.对镜自赏图——贾惜春

  7.立持如意图——薛宝钗

  8.持葫静思图——贾元春

  9.桐荫品茶图——妙玉

  10.倚榻观鹊图——李纨

  11.捻珠观猫图——贾迎春

  12.烘炉观雪图——王熙凤

  郭元亮认为叶巍的对应关系有误,作了一下调整:

  1. 观书沉吟图——薛宝钗

  2.倚门观竹图——探春

  3.烛下缝衣图——巧姐

  4.博古幽思图——林黛玉

  5.持表对菊图——史湘云

  6.对镜自赏图——秦可卿

  7.立持如意图——贾迎春

  8.持葫静思图——贾元春

  9.桐荫品茶图——妙玉

  10.倚榻观鹊图——李纨

  11.捻珠观猫图——贾惜春

  12.烘炉观雪图——王熙凤

  郭元亮和叶巍二人对十二幅中的人物所作的对应关系做了说明,本文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且看本文作者的理解和剖析。

  图1.博古幽思

  这幅图取名为“博古幽思”,暗射史湘云。博古者思历史也。“湘”与“想”相谐音,湘即想思之想,“思”又与“史”相谐音,幽思者缥缥缈缈,仿佛云一般,故认为此画乃是暗指史湘云。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在冒辟疆的心目中,乃是董年,董年的许多情况写在了史湘云身上。

  史湘云好爽大度,才思敏捷而命运多舛,在《红楼梦》中可与黛钗并肩的“鼎足而三”的一个重要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董年是董小宛的妹妹。她俩均是冒辟疆的爱姬。但是都成了顺治的妃子。一个为皇妃,一个为贞妃,而且最后都封为皇后。所以说董年是一个不亚于董小宛的重要人物,尤其她生的儿子是玄烨。她是名副其实的皇太后,只是她出家为尼,隐名埋姓不为人知。

  《红楼梦》第38回诗社兴起取号“枕霞旧友”就是取之于“碧霞阁”,二者均有一个“霞”字。史湘云的结局,脂评提供了线索,根据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有人理解史湘云的配偶是卫若兰。若兰的“兰”字,其繁写乃是草头加一个阑字,草字头为千里草,阑字指无符籍私自闯入宫中之人,玄烨是冒辟疆和千里草董年所生的儿子,与顺治无血缘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无符籍私自闯入清宫之人。

  图2立持如意

  画家画出了各色牡丹,牡丹乃百花之王。在《红楼梦》中当然宝钗能与其匹配。竹篱处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牡丹雍容华贵,则代表其在皇家之气派。宝钗则别号“蘅芜君”,君者帝王也。在冒辟疆的心目中,他乃是孝庄皇太后。孝庄皇太后许多言行在宝钗的身上有所体现。既然是皇太后,当然立持如意,但是手持如意,并不一定能打如意算盘。她把冒辟疆和董年生是儿子玄烨,作为接班人,就是打错了算盘。结果这柄如意也要粉碎了。在《红楼梦》第97回,其回目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凤姐设掉包之计,以薛宝钗来顶林黛玉为宝玉冲喜。礼成之际正当黛玉咽气之际。此种布局何等精彩,可谓是绝妙之笔,岂知此乃冒辟疆用的反笔,反其道而行之。董小宛出主意,让冒辟疆先与董年好合,董年怀孕之后生看儿子玄烨,和康妃生的女儿掉包。

  董小宛设法使顺治把皇位让给玄烨继任。康熙继任皇位,正是顺治带了董年离宫出京去五台山出家之时,而对外宣布是顺治因患痘咽气和《红楼梦》中所述情节相吻合。

  图3.持表对菊

  这幅画似乎可以和秋菱相合。因为菊花开时正是晚秋时分。菊花清高典雅,“根并荷花一茎香”,她是一位薄命女,本名英莲,甄士隐之女。真事隐去了,朕之事也隐去了。英莲者应怜也,暗指董年。她生了儿子玄烨,玄烨当上了皇帝,但是她不能大声嚷嚷,让普天下的人都知道,只能隐在肚中,好不可怜。董年是一个坚贞之女,虽然出身倡门,但是却是个铁骨铮铮的巾帼英雄,被封为贞妃,最后成为皇后。冒辟疆是董其昌的学生,在二十岁时亲自聆听董其昌之教诲。所以在画中出现董其昌的诗句,这是很自然的事。董年从1693年起到1702年逝世为止,先后为《红楼梦》增删五次。时间长达十年,所以在画中有堆叠的书籍。手中怀表甚有讲究,“表”作表率解,如师表。《淮南子.本经训》“怀表怀绳”。绳绳是冒辟疆的小名,此处“绳”不读sheng而读min,《老子》“绳绳不可名”,陆德明释文“无涯之貌”,《红楼梦》中写到林黛玉读其母贾敏的“敏”字,不读min,而读成“密”音,意即冒辟疆的小名min min,应该把其人隐密起来,不能向外显露。

  图4.倚榻观鹊

  观鹊者应是酵母的大管家鸳鸯。鸳鸯倚榻,百般无聊,看着一对喜鹊叽叽喳喳好不欢快,而自己却被混棍贾赦威迫。鸳鸯宁死不从,是多么地怨恨,是多么地遭殃。《红楼梦》中的鸳鸯有些方面和柳如是相仿。柳如是本名柳影莲,与《红楼梦》中的“英莲”相谐音,又与“应怜”相谐音,画中的仕女手持着合璧连环,正在把玩着。柳如是是金陵八艳的大姐大,她看中了钱谦益,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多岁的“风流教主”。钱谦益和她打趣:“乌的头发白的肉嫁给白的头发乌的肉”。钱谦益的复社中的“天巧星”,是反清复明的灵魂人物。

  在《红楼梦》中某些地方贾母是钱谦益。钱谦益钱谦益死时八十三岁,贾母死也是八十三岁。钱谦益死后,柳如是上吊殉夫,这和鸳鸯在贾母死后也上吊自尽是一个样。

  画中背屏上书满了“寿”字,乃是百寿图,以一当百。百寿图就是万寿无疆。这就意味着鸳鸯乃是在皇宫内,伺奉皇太后。看着鹣鹣齐翼,不禁为自己的身世感叹,鸳鸯的靠山是她身背后是贾母,是万岁爷的老祖宗。鸳鸯希望老祖宗长寿。

  图5.烛下缝衣

  这幅画可以视作晴雯补裘,也可视作黛玉缝衣。在《红楼梦》中晴雯补裘是重头戏。《红楼梦》也简略地提及林黛玉能制衣,晴雯是黛玉的副身。在现实生活中则是在描述董小宛。董小宛是女红中的高手。她可以在一天之内,刺绣六幅作品,而且綉品中的人物就如活的一般。冒辟疆对其深为佩服。正因为冒辟疆身边有这么一个身綉女,所以冒辟疆在写这方面题材时可以游刃有余,一点儿也不会感到力不从心。画中有一只蝙蝠飞舞,这就是福临,此乃是顺治的小名,可见这幅画是专门为董小宛画的。董小宛是顺治的皇贵妃。

  图6.倚门观竹

  这幅图似乎和探春吻合。探春在贾氏姐妹中,才志不凡,精明干练,出类拔萃。可惜她是赵姨娘所生之女,所以她的才识抱负难以施展,探春在黛玉的眼中是“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人物。探春情趣高雅,所喜玩物,但求新巧,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诗社别号“蕉下客”,家常诨名“玫瑰花”。探春有许多方面和现实生活中的董年相仿。

  董年和她姐姐董小宛都是出身于“平康坊”就如是赵姨娘所生一般。这种出身使董年抬不起头来。董年虽有才华和抱负,但是均被其姐董小宛所笼罩着,难以发挥。探春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正是董年的形象。她后来出家为尼,当然是忘俗之女了。

  脂评在探春断线风筝的灯谜之下说道:“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这条脂批把探春视作了董氏姐妹,董小宛董年都是远嫁到三千里之外的京城,成为顺治身旁的红人。作脂批的冒辟疆爱姬金玥甚有感触,认为当初董氏姐妹没有去北京城,也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一系列事情。冒辟疆一家可以安安稳稳度日子,不用担惊受怕。可不是吗,董小宛死了,董年随顺治出家遁世了。孝庄皇太后以及下面的鳌拜等人对冒辟疆下毒手,把水绘园收缴了,把冒丹书收监坐牢,苏元芳和冒丹书的媳妇因火毒攻心,相继患脑溢血死亡。冒辟疆的舅舅追着冒辟疆打,冒辟疆是庶弟冒裔上官府上告冒辟疆犯有通海十款大罪,单就一款大罪就足以灭门。冒辟疆只能去苏州避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董氏姐妹远嫁造成的,所以冒辟疆的爱姬会怨气冲天。

  图7.烘炉观雪

  此图中的仕女似乎是元春。元春系贾政之长女,因孝贤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后晋封为凤藻尚书,加封贤德妃,“金陵十二钗”之一。《红楼梦》中许多关于元春的事似乎都和董小宛有关。元春在第五回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就是讲董小宛从1642年嫁给冒辟疆为妾算起,一直到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小宛被迫饮下孝庄皇太后所赐的鸩药毒酒自尽,到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董年随顺治离宫出京去五台山清凉寺出家遁世为止,正好为二十年。

  《红楼梦》17、18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省亲,乃贾府一桩“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非常喜事,所以画中白色腊梅“万花敢向雪中击,一树独行天下春”的风韵尽情绽放。这白色梅花正和董小宛相合。董小宛又名董白,董小宛极喜梅花。她在自己居住的庭院,凡是有空隙之处,她都见缝插针地种下梅花。可见她对梅花的痴情非同一般。冒辟疆母亲七十大寿,生日在正月初七日,董氏姐妹带了小龙子玄烨前来如皋祝寿。六岁的玄烨在五岁时已念书,所以甚懂事。他向贾母献上五色履以示祝寿。那时水绘园系扎绢花,景点布满羊角灯。《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以及贾母祝寿均是按实景所写。所以写得有条有理,一丝不乱。

  元春所作灯谜爆竹,乃一响而散之物。脂评曰:“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耳,惜哉。”这是对元春的正确评价。其实是对董小宛的真实写照。董小宛在顺治十二年方始封为贵妃,到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就自尽了,从得宠到死只有短短的五年另八个月,这在宝玉写的“芙蓉女儿诔”的文字有写及。讲晴雯和宝玉想出五年另八个与就死了,在时间上完全吻合。董小宛的生命犹如爆竹一般,只一响就粉身碎骨了,岂不惜哉、哀哉。

  图8桐荫品茶

  画中女子甚有品位,是一个女中才子,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此画中的仕女应该是指妙玉。

  妙玉是大观园栊翠庵女尼,出身高贵,气质秀美,心性孤僻,世俗难容。妙玉本素质人氏,父母双亡,自幼多病,带发修行。第五回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一首及“世难容”曲属妙玉。脂靖本眉批有这样的提示,说她流落到“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客示劝惩,红颜固能不屈从枯骨,不哀哉!”(注:此批语乃吴本独具,择其完整流畅而用之。靖本眉批原文为“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口口(似“各示”二字)”)

  从与冒辟疆有交往的女子来看,一个名叫吴蕊仙的女子和妙玉甚为相似。吴蕊仙是苏州人,又是吴梅村的侄女。她出身于苏州名门之后,故出身高贵,气质秀美。她嫁给了世家子弟为妻,因为丈夫反清被害,吴蕊仙只身逃至如皋,听从吴梅村之劝,投靠冒辟疆。冒辟疆收留了她,对她百般照顾,日久生情。吴蕊仙有意嫁给冒辟疆为妾,冒辟疆认为朋友妻不可欺,婉言拒绝。吴蕊仙遂出家,在“别离庙”中为尼。《红楼梦》中许多关于妙玉的描述是以吴蕊仙作为模特儿的。另外还有一个人是妙玉的模特儿,那就是董年。董年也是苏州人,她后来也成为冒辟疆的爱人,并为他生下了玄烨,后来随顺治出家为尼,靖本眉批写的“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客示劝惩,红颜固能不屈从枯骨,不哀哉!”,枯骨乃是顺治,顺治在1682年死了,葬在如皋定惠寺。董年在1689年来定惠寺旁的泰山土丘上的碧霞阁定居。这不是屈从枯骨吗?

  冒辟疆写妙玉居住在栊翠庵这是有用意的,“栊”字是由“木”字和“龙”字组成,木乃朱姓图腾,为赤心木。龙即真龙天子。董年生了一个儿子为真龙天子,而且这位真龙天子是心向朱氏大明的。“翠”和“碧”在意思上相通,所以可以认为栊翠庵就是碧霞阁。通是庵堂,在里面修行为尼,吃素念佛,脱凡脱俗。

  画中有梧桐树,妙玉是凤凰,但是出家之人,岂能动凡念,追求荣华。正如董年,虽然身为“皇太后”但是她已是一个皈依佛祖的修行之人,只能把她的皇太后的身份隐而不宣了。

  图9.美人展书

  图中仕女,应是林黛玉。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和贾敏之女,诗社别号“潇湘妃子”,苏州人,绛珠仙草“还泪”的故事,富含着林黛玉的性格和命运。为什么取林黛玉为绛珠草,这是取材于董小宛。董小宛为苏州人。她姓董,董字可拆分成“千里草”三个字,潇湘妃子乃是尧的二个女儿,娥皇和女瑛,都嫁给了舜为妻。董小宛和董年姐妹都嫁给了顺治。“舜”和“顺”相谐音。董小宛为皇贵妃。董年为贞妃,都是妃子,故取名为潇湘妃子。林黛玉是贾雨村的女学生,从小就开始启蒙读书。董小宛董年是苏州双成馆是陈氏大娘“养”的“瘦马”。从小就被精心栽培,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无一不通,再加上天资聪明,接受能力强,喜好也广泛,董小宛非但会写诗而且还会作画。相传“指画”的鼻祖是顺治,其实是董小宛教授顺治的技艺。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名下的诗作最多,有“葬花吟”(27回)、“风雨词”(45回)、“五美吟”(64回)、“桃花行”(70回)等,为黛玉独作,其余如众人都作的“菊花诗”、“柳絮词”等也表现了黛玉与众不同的思想情趣。正因为画家对林黛玉有深刻了解,所以选“展书”为题作画。

  图10.裘衣对镜

  图中仕女对镜自赏,则应是为凤姐而画。女子腰系玉佩,君子配玉,帝王拥有玉玺,此处的女子佩玉可以体现她的身份非同小可。身穿裘衣,能穿裘者,乃是凤姐,因为《红楼梦》中凤姐所著的衣服和佩带的首饰都能体现她是一位满清的主子。王熙凤三个字倒过来念就是凤熙王,“王”与“皇”相谐音,且相通。凤凰中的凤为雄性,凰为雌性。那么凤熙王就是男性,是康熙皇帝。如果顺着念为王熙凤,则把其视作孝庄皇太后。《红楼梦》一开始就写“风月宝鉴”,正面照是王熙凤,一位端庄美丽的艳人。但是反过来照就是一堆森森白骨。如今是仕女自照,宝鉴所映显出来的人像就是王熙凤。王熙凤作为一个美人胚子,当然可以自我欣赏乐在其中。以她娇艳的美色勾引贾瑞,弄得贾瑞神魂颠倒,最后丧命。

  从历史上来看,孝庄勾引洪承畴,让洪承畴为了绝代佳人,甘愿俯首听命,成为满清的鹰犬,背叛大明,从此他昔日的荣光都烟消云散死光光了。

  在这幅画中有“破尘居士”题的落款。破尘居士是胤祯尚未登基时用的雅号。可见此乃是在康熙年间画的画。胤祯为了取悦于康熙,可谓煞费苦心。他知道林黛玉代表怎么人,所以特地在这幅画中题上了自己的雅号,当康熙来圆明园游玩时,看见画中的人物和真人一般大小,活龙活鲜地出现在眼前,眼睛自然一亮,深知胤祯是十分看重《红楼梦》的,而且对《红楼梦》的人物所代表着什么人也是一清二楚的。这样对胤祯的好感油然而生。相比较皇长子、皇太子以及其他一些皇子,他们是憎恨大明的,当他们知道康熙的真实身份之后,皇太子企图谋害他,皇太子的舅公索额图要造反。皇太子拿了孝庄皇太后的遗诏以及顺治的遗诏要废除康熙。很有可能孝庄和顺治的遗诏写明康熙不得光复大明,不能废除满清所有的成规,否则可以奉诏行事,废除康熙的皇位。作为康熙的儿子大多数站在康熙的对立面,只有胤祯和皇十三子胤详知道内情,坚决站在康熙一边。所以康熙把皇位传给胤祯是很自然的事。某些历史学家讲胤祯篡位乃是无稽之谈。

  图11.消夏赏蝶

  此画中的仕女应是巧姐。巧姐生于七月七日,正是盛夏之时,刘姥姥说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故给她取名为巧姐。赏蝶的“蝶”与“敌”相谐音,所以赏蝶为“赏敌”,敌人为满清。而“赏”字为“尚”字和“贝”字两个字组成,尚乃管理帝王之事物,如尚食、尚衣、尚书等,此处是尚贝,贝为财宝,可以说天下所有的一切均归帝王所拥有。而康熙所拥有的一切均是来自于敌方所赏赐。所以康熙要赏蝶。不像宝钗是恨死敌方,要扑蝶,哪怕香汗淋淋,为了扑蝶也顾不上脸面了。在前80回中,有关巧姐的重要情节,第四十二回写刘姥姥为巧姐取名,讲巧姐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蒙侧批:“作谶语,以影射后文”。这“巧”字影射康熙。崇祯1644年3月18日夜在煤山上吊自尽,相隔整整十年,1654年3月18日夜康熙出生,在黑夜中透出了光亮,所以取名为玄烨,这正是太巧了。所以康熙认为自己是崇祯浴火重生的凤凰,把王熙凤三个字倒过来念就是凤熙王,康熙为了光复大明,把崇祯皇帝写的敬天法祖的匾改成“正大光明”,悬挂在乾清宫。这就是“光正大明”,并且把继承他皇位的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四个字的后面。胤祯的“胤”是后代之意,意即胤祯乃是崇祯之后代。因为他自己是崇祯的化身。康熙把圆明园赐给胤祯,圆明园的“圆”与“原”相通,圆明园意即原来就是大明的园子,而且把“清河”与“浑河”合并成“永定河”,河最后通至圆明园。清河代表满清,浑河代表大明,二条河合并成永定河。意即满清和大明合二为一,应该永远地定下来。

  《红楼梦》中并未写巧姐嫁给板儿,但是在第四十一回写“大姐儿(巧姐)抱着大柚子玩,见了板儿的佛手,一定也要,因讲柚子通佛手换过来才罢”此处有脂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且把康熙比喻为巧姐,巧姐生痘,康熙在二岁时也生痘,在《红楼梦》中有“虚花语”一首,这首词是讲惜春的,惜春暗指董年,惜春最后出家为尼,整首词就是董年的真实写照。“虚花语”的最后一句是“上结着长生果”,就是指董年生了一个儿子是长生果。长生者乃万岁也。长生果乃花生。即木芙蓉所生的儿子。花生的外壳是麻皮也就是说玄烨是生过天花的麻皮。

  板儿是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和巧姐最终因缘结为夫妻。且看板儿的“板”字,乃是诏书、诏板。《后汉书.杨赐传》“念官人之重,割用板之恩”。李贤注“板,谓诏书也”,可见巧姐乃是玄烨。他需要板,即用诏书来行使他的权力。

  萱草又名忘忧草,此萱草暗喻玄烨之生母董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康熙来到江宁,曹寅奉其寿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赉赉甚厚,会庭中,萱花开,故御书萱瑞堂三大字以赐。史书上是如此写,其实内中有误。

  事实的真相是当时董年在如皋碧霞阁,曹寅奉孙氏大娘来到江宁朝拜康熙。康熙与她根本不熟,所以会讲“此吾家老人也”,即说孙氏大娘是自己的老家人。因为多年来,他一直在伺候自己的生母董年,否则决不会说此话。此外“萱瑞堂”三个字决不是写给孙氏大娘的。作为一个中级文官,而且是包衣出身的曹寅,其母有什么资格会被康熙认作“母亲”,把孙氏大娘称作萱堂成什么话?应该说是写给董年的。玄烨委托曹寅装裱好,献给自己生母。因为不便对外说,所以假称是给孙氏大娘,其实是要孙氏大娘带给董年的。

  葫芦具有生命力,被喻“百子”。康熙的生育能力很强,他有序齿皇子二十四个,未序齿皇子十一个,一共有儿子三十五个,所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他生的儿子是历代皇帝中最多的一个,此外还有二十个女儿。画家巧妙地将萱草绘于右侧,则表示董氏姐妹与《石头记》有关,将葫芦置于掌中,葫芦也可以代表天地,这就表示该仕女掌握天地,这就把巧姐是皇帝身份给表明了。

  图12.捻珠观猫

  此仕女手中捻着念珠,可以认为这是惜春。因为惜春最终是吃素念佛,手中当然要持念佛珠。她正在观赏两只嬉戏顽皮的猫咪。

  很奇怪,《红楼梦》中只有鹦鹉、猴子、鹿等,很少提及猫。《红楼梦》中有二处,一处是警幻仙子把其妹秦可卿介绍给宝玉,宝玉在太虚幻境中与秦可卿有了云雨之情,在第五回最后处写道:“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她的小名”甲戌本侧批:“云龙作雨,不知何为龙,何为云,何为雨”,脂批一下子就点明了,董小宛把自己的妹妹董年介绍给了顺治,顺治和董年在太虚幻境中有了云雨之情,就如叫春的猫,雌雄正在打架即交配。但是这事是虚幻的,而真正下种的人是冒辟疆。此处出现的猫儿狗儿打架,也可以认为冒辟疆和顺治在打架,因为“冒”和“猫”相谐音,顺治是属虎的,有俗语道“画虎不成反类犬”,可以把顺治归入犬羌之类。由于施行了狸猫换太子之计,使玄烨成为顺治的儿子,并且继任皇位,这猫就显得很重要了。在《红楼梦》写了“混元盒”,“元”即是“首”,混元即是混人,把人调换了,即康妃生是女儿和董年生是儿子调换了。

  《红楼梦》中另有一处写猫在“芦雪广即景联句”中出现过,那就是林黛玉写的“锦瀱暖亲猫”,其实这句诗句的前面有“埋琴稚子挑”是由宝琴写的,“石楼闲睡鹤”是史湘云写的。三句要结合起来一起看。琴的古体字为两个王字加一个人字,即说康熙这个人大仁大义的圣人一个人要挑起二副担子,一副担子是大明,一副担子是满清,由他这个稚子一肩挑。而且要隐而不发,把事情的真相隐瞒起来。而“石楼”是指写《石头记》的红楼,也就是冒辟疆用十匹红茜布布置的红楼。他闲来无事作“无事忙”,正在书写《红楼梦》。正因为在做梦,所以称为睡鹤。冒辟疆自称“白鹤道人”。锦瀱(ji)是指锦毯,这句诗句表面上是讲猫贴着毯子以取暖,黛玉戏语作诗,所以“笑得捂着胸口”。其实这二只猫就是指冒辟疆以及冒辟疆的爱姬董年。“猫”与“冒”相谐音。因为是冒氏夫妇生了稚子玄烨,所以有二只猫。关于“锦瀱”二字非但在《红楼梦》中出现,冒辟疆的好友,大学生徐乾学在1678年写的诗中也写及(见冒氏宗谱p501)即“碎首叩紫宸,锦瀱蟠麒麟”。“瀱”与“计”相谐音,锦瀱即锦囊妙计,用掉包计,把玄烨扶上了台,成为了皇帝。蟠有“龙蟠于泥”之说,即康熙如今还是把真相埋在泥中不予暴露,他是一条埋在泥中的龙,也是一只仁兽为麒麟,所以说画家画的二只猫是含有很深的用意。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