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神笔马良》这部童话故事吗?在浙江浦江籍著名作家洪汛涛笔下,小马良的一支画笔画出的不只是梦想,更是惩恶扬善的优良传统。这部获奖无数的童话故事书在中国影响极为深远,曾被译成英语、俄语、日语、韩语、法语、意大利语等文字流传海外,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让我们不禁遐想,能写出这般绝妙故事的人,该有怎样一个可爱有趣的灵魂?孕育这般灵魂的一方水土又该是怎样的钟灵毓秀?
浦江,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秀丽的江南丘陵景色,孕育了浦江熠熠生辉、根深叶茂的地域文化,串接起 “万年上山、千年郑义门、百年书画兴盛地”的文化脉络,素有“书画之乡”、“文化之邦”之誉。如今,浦江凭借“马良故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浦江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艺兴旺。洪汛涛曾感叹,书和民间文化是影响他走上文学道路、爱上儿童文学最重要的老师。
而浦江人民也以他为骄傲。1992年,洪汛涛的母校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马良小学)成立了“马良文学社”,并创办了社刊《太阳花》;1994年,在洪汛涛的见证下,我国首座童话人物塑像“神笔马良”在浦江落成,成为远近闻名的标志性建筑;2011年,洪汛涛纪念馆在浦江建成,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参观。
马良的原型就在浦江登高村,如今这里已成为浦江人民书画研学活动的主要基地。一年一度在此举办的马良艺术节,成为浦江人的艺术盛宴。不同的是,这场盛宴的主角,是孩子。活动当天,孩子们会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提起画笔画出心里的梦想世界,成为自己心里一直憧憬的“小马良”。
心系研学活动的人们,也会被一路上山的优美景色所吸引。
登高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就连名字的称谓,都有一段古来历。据村民介绍,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和理学家朱熹到浦江讲学。一日吕祖谦与友人相携登西北部高山,在山顶突然发现山腰中一村子炊烟袅袅,遂对“山下不曾见、登高才可见”的村很是惊叹,欣然命名“登高村”。
登高村居民以赵姓为主,为宋朝皇族后裔聚居地。在靖康之耻、北宋被金灭后,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南迁后裔,部分流迁定居于此,繁衍于今。
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北高南低,古物密布,错落有致,一派皇室遗风。村子中有一处体量很大的古建筑群,前后共三进。前有称“樹滋堂”的祭拜祠堂;中间是“孝友堂”,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后面是“又新堂”,面积近300平方米。
村子的入口处也就是“马良广场”,一尊神采奕奕的马良铜像,屹立在高山之巅,手里还拿着一支大笔对着天空作画,可谓“手执神笔,蘸着仙气”。
登高村的环境十分优美,只因背靠着浙中名山——仙华山。翻过一道山岭便能达到,站在仙华山顶便能看见登高村。细细打量村庄,高翘的马头、斑驳的壁画、精美的牛腿随处可见。
仙华山位于登高村西北面,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很多璀璨的历史传说和绝美的景色。峭岩之间常见云雾升腾缭绕,飘缈若蓬莱仙境,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大赞其为“天地间秀绝之区”。据传,刘伯温当年路过仙华山时,被这里险峻里透着灵秀、云烟缥缈百翠生的美景所倾倒,因而写下了“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的诗句。
跟随着古人的脚步拾级而上,当站在山峰的顶端,看着百丈的悬崖,悬崖下面是美丽的金坑岭水库,一派丹霞地貌,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气好时,还可以在山顶俯览浦江城景。仙华山与神笔马良遥相呼应,在静谧的小村庄,甚至可以听到从仙华山而来的登顶鼓声。
古道旧,山河新,浦江的艺术发展史更是源远流长。浦江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得益于传承三百余年的郑氏家风,郑氏家庭于明朝被赐封“江南第一家”,纯良质朴的民风为浦江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象征浦江书画高度的“上山文化”更是将浦江的史前文明追溯到3000年以前。
浦江,这个被艺术滋养的城市,创造力与想象力在这里迸发,诗、书、画、民间手艺在这里“发芽生长”。在这片生态与艺术“共生共荣”的天地,多少人如同小马良一样,以笔为刃,书写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