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取消普职分流”的相关热点与讨论可谓是此起彼伏,有媒体和专家将其解读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


  这一话题的热度则来源于4月20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将于今年的5月1起正式施行。

  普职强制分流近年来饱受诟病,这让一部分初中生毕业后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这次时隔26年首次大修的新职业教育法,有一个重大改变。

  那就是将原法中“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这一表述改成了“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只不过是把“分流”改成了“协调”,很多家长便误以为国家要取消普职分流,取消职业学校。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家长都会相信这个“取消普职分流”传言呢?

  其实这反映的还是家长们在中考这一选拔机制下的“教育焦虑”。

  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过不了“中考”这一关,被分流到职业学校去。

  为什么家长害怕孩子被分流到中职?因为上了中职之后,一部分学生将失去升学机会。进入“文凭社会”,社会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在一些家长看来,职业院校生源较差,部分职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更导致职校学生就业时遇到各种歧视。因此,“一朝分流定终身”的恐惧笼罩在家长心头,分流焦虑背后是对孩子前途的担忧。

  而网友们对此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现实社会,职业教育被认为“低人一等”,初中毕业后读中职无法读大学,有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考公、事业单位招聘、考研时遭遇学历歧视。

  如今,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是层次不同,而是类型不同,将让更多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大有可为。

  当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扭转学历歧视,是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也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评价,以及技能人才的待遇、地位提升。只有办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拓宽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才会给我国所有学生提供多元的成才选择,把学生和家长从竞争与焦虑中解放出来。这无疑是职业教育法修法更值得关注的方面。

  从全世界范围看,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不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只是开展的方式不同。德国实行的是分流模式,而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实行的是普职融合模式。要把职业教育建设为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实现普职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模式。

  那么我们来看看在新版本中“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可见,从“分流”到“分类”,再到“协调”,强制的意味越来越弱。

  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协调发展”,绝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而是要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性转向。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某些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适度增加普高的份额。

  孩子上了职业学校真的就意味着失败吗?

  在常人眼里,一个月工资一万的理发师绝对比不上一个月薪三千的街道办事员,为啥,因为人家工资再低,也是个官。 这也是报考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编制的热潮一直没有衰退的根本原因。

  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一个孩子数学、英语考零分,难道就意味着这个孩子一无是处?

  也许他很擅长说唱,也许他很擅长做菜,也许他很擅长服装制作。

  谁敢保证他不会成为一名说唱歌手、五星级餐厅的主厨,一名独立的服装设计师?

  读大学改变命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新的时代,不同的年轻人,可以拥有更多改变命运的选择。

  正如《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所说,职业教育不是学习失利以后走进的“死胡同”,普通教育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的终南捷径。

  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给了他们一次重塑自我,绝地反击的机会。

  这也是这次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打通中职生升学通道的一个重要目的:为的就是让这些中职生能够走得更加长远,能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上本科,考研究生,成为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成长道路千万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是层次不同,而是类型不同,将让更多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大有可为,职业教育的导向是促进就业创业,更高学历是为了更好就业。

注: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