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京日报社曾多次在社会公开招聘采编人员。在1984年所出试卷的附页中,有一道并无标准答案的高分考题——请给以下一篇记者的报道做出正、副标题,并对该文写出附评:

  本报讯 记者姚征涛报道 昨天上午十时许,一位满身沾满柏油的女同志愤然来到本报编辑部,述说发生在新街口广场的一桩怪事:好多人过马路时被柏油粘住摔倒了。

  记者随她赶到现场。果真,繁华的中山东路西头二百米长的路段,包括人行横道线内都被浇上了一层厚厚的柏油。不少人穿过人行横道线时,鞋子给柏油粘住;穿高跟鞋的女同志更遭殃,鞋子深陷,难以自拔,只好抽脚穿袜着地拔鞋;有个同志行走时重心不稳跌倒,一位解放军同志上前搀扶,也被柏油粘住滑倒。短短十分钟内,竟有十五人跌倒。 一位在附近看管自行车的妇女气愤地说:作孽啊,倒霉的有百十人哩。四位从安徽来南京的女同志指着被柏油弄脏的衣服不高兴地说:我们是来旅游的,换洗衣服也没带呀!一位老同志用拐杖连连顿地说:请省长、市长来看看。

  怪事还在发展。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告知施工单位的主管部门,建议他们到现场解决问题时,谁知市政工程处一位负责同志推说:我正在开会。

  电话打到市城乡委,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在电话里说:群众过马路为什么不看看就朝里面闯?他放下电话后,细想不对头,连忙骑自行车赶到新街口,布置补救措施。

  下午三时,市城乡委负责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查看了现场,决定查明原因,严肃处理;赔偿过往行人损失,并致歉意。受损失的群众可到市政工程管理处(湖北路四十四号之一)办理有关赔偿事宜。

  昨晚七时许,施工单位的干部和工人们已进入现场,突击抢修。

  当年这道考题考核的是应聘者消息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对新闻的评析能力。据说在这个“大分题”上,竟然有80%应聘者被“烤糊”。(读者诸君如有兴趣在看到下列剪报之前,可一试身手,做个“正、副标题”)

  那年这个被选入招聘考试题的范文样报剪贴犹在,作者因此获得中国好新闻的大奖证书亦存。

  事隔已整整40年,据该文作者姚征涛回忆:他这篇实地采访的报道,当时人在现场通过向过往路人、附近居民了解情况,尤其是倾听被野蛮施工的受害者之忿感和呼声,使文章的现场感更强。此稿被部主任肖泽民即优先编发,总编辑刘潮对之在签发时,还特地保留了“一位老同志用拐杖连连顿地说:请省长、市长来看看”的这句掷地有声的原话。此外,编版部特让报社评论员吕德雄出马,及时写出编后漫笔《群众观念安在?》,摄影组长庄中拍摄的现场照片予以配发 ,注文为:“瞧,她穿过人行道时,鞋子被粘掉了。”

  据了解,当晚夜班部负责版面设计的,分别是徐志汉副主任和怀云、孙洁编辑,他们将配以编后漫笔、实景照片的特别报道,放在报纸一版醒目位置上巧妙编排,以“版面语言”辅助报道,打出了漂亮的舆论监督组合拳,不得不佩服,这版面的处理高超非凡。

  ——1970年就供职于南京日报社的姚征涛,1985年成了我的老师+老哥。那年秋我从夜班部调入他所在的工交部后,便对我呵护有加。我那时候写新闻还很“青涩”,稿件写出来,领导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回炉烧饼”不晓得吃过多少。姚征涛总是帮我分析如何改稿并鼓励我:“哪个记者开头不是小媳妇?到后来不都熬出了头?看开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