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市海陵区城中心,有一片古朴的泰式民居建筑群。因其中一条主巷道名为钟楼巷,所以,人们习惯将这一片都叫称为“钟楼巷”。灰墙黛瓦、巷道纵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钟楼巷街区,曾经只是老旧的居民区,破旧、颓败。随着城市更新的进程,海陵区对这里进行了精心改造,并逐步将其打造成时尚网红街区。如今,这里依然“旧”着,却又焕然一新,文化底蕴、经济业态与民生幸福,在此和谐相融。

  这片仅有0.2平方公里的泰式民居建筑群中,既活跃着心怀梦想前来创业的店主,也有见证老巷一点点变迁的原住民,更有时常来打卡享受惬意时光的顾客……

  巷子口一大棵木香花才谢了不久,另一头的几处凌霄已悄然爬上墙头,春末夏初的钟楼巷,远远看着便生机勃勃。行走其中,装修各具特色的咖啡店、影吧、花店散落在街头巷尾,带着不同的格调;从南往北“扎堆”的烟火小吃,老远就能闻见香味,让人忍不住停下尝一尝。自然,热闹是这里的主旋律之一。

  钟楼巷西起海陵路,穿越关帝庙巷,东至府南街,因巷内有一座古钟楼而得名。从高处俯瞰整个钟楼巷街区,连片的古朴民居上,旧式小瓦层层叠叠,瓦片上或有青苔染色,或有藤蔓轻覆,仿佛轻声讲述老巷光阴的故事。

  在钟楼巷追梦10年,咖啡店主倪旭宇是老巷第一批入驻的创业者。“从上海回乡创业开店,选址的时候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儿,觉得很有韵味。”尽管10年前钟楼巷刚刚进行打造,远没有现在红火,但倪旭宇仍坚持在这里安放自己的梦想,这些年她见证了钟楼巷越来越好,咖啡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拥有一大批资深咖啡爱好者,这里让她收获梦想花开。十年间,这间咖啡店装修升级了数次,如此用心只为顾客更好的体验。

  钟楼巷所在地钟楼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居文霞介绍,当初钟楼巷在经历更新改造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功能与业态的布局,“建立以创客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基地,这些年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入驻创业,追寻梦想。”

  时间接近午后,街区贯穿南北的一条狭长的巷子渐渐热闹起来。串串、锅贴、关东煮、煎饼、炸臭干、冰粉、米糕……市面上热门小吃在这里应有尽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忙碌的工作、生活间隙,来到这条巷子,选几样喜爱的美食一饱口福,舌尖上的幸福岂不美哉?

  不论春夏秋冬,钟楼巷街区的这片区域,总是那么热气腾腾。氤氲的烟火气里,也升腾起人们对这片老街巷的热爱。

  古朴与现代完美融合,让钟楼巷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前来打卡各类小店的年轻人和热爱美食的“吃货”们络绎不绝。“很喜欢这里的格调,很有文化底蕴,同时来了之后不管是喝咖啡吃小吃逛街都能满足。”王媛媛是这片街区的常客,时不时就来逛逛,哪家店咖啡好喝、哪家小吃更有特色、哪家店的衣服更合品味,她都了如指掌。一个个“王媛媛”的认可,他们的故事,让钟楼巷永葆着生机与活力。

  “以前巷子是土路,小时候的记忆里,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68岁的洪建文是钟楼巷的原住民,在钟楼巷出生、长大,一直生活在这里。走进他家,小院清爽干净,房屋内部进行了现代化装修,院中一棵茂盛的大银杏树。提到现在的生活,洪建文不无感慨:“咱们这巷子越来越好,我们老住户幸福感更强。”污水管网改造、路面翻修、线路改造,一大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改造,让这里的原住民喜闻乐见,幸福感满满。

  据了解,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钟楼巷的更新与改造不是一次性大改,而是长期、持续的,并且最大程度保护原有模样。如今的钟楼巷,成为远近闻名的热门打卡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她保留了原有的模样。

  海陵区城管局城中中队副中队长金勇介绍:“这里原住民与商业占比大约各一半,在管理上我们也极大考虑各方的权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比如钟楼巷外围原先流动的织补、修鞋等老行当,他们联合街道、社区专门打造了固定用房,实现摊贩生计与居民便利“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海陵区还在这里打造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提供者与受众广覆盖,为前来打卡的游客和原住民提供各类暖心服务。

  新旧交融、游购相宜,成功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无一不是“文脉”“商脉”的和谐统一。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海陵区对“祖传”下来的老街区尤为珍视,既注重保护好历史街区的“根与魂”,也注重改善好市井生活的“住和行”,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共同发展。与钟楼巷类似的“老街新貌”改造案例还有许多,十胜街、打靶巷、升仙桥南小街等一众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老街巷,拂去岁月的尘埃,如今又焕发新生。

  走在前,做示范,主城海陵,在高质量发展中,兼具历史文化底蕴与时尚现代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对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用心打造,推动文化与经济比翼齐飞,实现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双向贯通,是一个时代课题。从这个层面上说,海陵对于人文经济学的探索实践,可谓见微知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