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650 年庚寅年春末,冒辟疆同于皇、孝威、园次、用少陵游何将军山林韵,龚鼎孳写八首诗。
有些诗句如:“天涯况寄梅”因为董小宛最爱梅花,所以在春天结束时,分明写梅花寄给在千里之外的即远在天涯的董小宛。
还有诗句:“愁应消日午,悔已过春分。”表示出愁和悔正是冒辟疆的心情。“春江离别路,风日奈愁何,垂柳时堪折,青山事尚多。”等四句可以看出董小宛和冒辟疆在春江离别,真是无可奈何之事,灞桥的垂柳要折下来,以慰生离之情。
冒辟疆对龚鼎孳的诗作了八首和诗,其中有“共卧桃花畔,方知俗境遥。” 即是在讲本来和董小宛一起生活在桃花园中的,但是如今方知董小宛在北方的俗不可耐的满清王府中是多么地遥远。有诗句:“孤情廻独行”则是叙述董小宛孤零零地如王昭君一样独行和番。
诗句“月来先小苑,风约聚清池。”小苑就是小宛,风即满清的金风,也就是后金之风,清池则是说到了满清的池塘中去了。
那首“枕烟幽景媚,翻似一帆开。三月扬州路,相思蘧笛梅。每嗟侪辈远, 咸为我公来。乡梦连宵续,香闺破碧苔。”诗,明眼人一望可知是一帆张开,离开扬州,上了去北京之路,令人听笛思梅。后来的“每嗟侪辈远,咸为我公来” 二句,就是说在这四十五天的时间内,你们从远处赶来,都是为了我,令我每每叹嗟,乡梦接二连三地在做,这香闺中的人已被满清(即碧苔)掳去了。
诗句“寄迹尘缘外,通身是白云。”是看破红尘,心灰意懒的表示。在庚寅年暮春雨后路过冒辟疆的友云轩寓园,听奚童管弦度曲时,冒辟疆顿发归思,兼以是园为友沂旧馆,故怀之,限韵即席同赋。从龚鼎孳的以上诗的引文中可知冒辟疆一直漂泊在外面,迟迟不肯回去,就算四十岁大生日也赖在扬州,岂不奇怪。只有听到了奚童的度曲之后,方才想起要回乡了。为此龚鼎孳写了四首诗,诗中有几句诗句“难沉闺梦井中瓶,魂移楚水幽人瑟”可见要和董小宛琴瑟调和只能在梦中求,而那董小宛已落入井瓶内了。人虽去了,但是魂还是在楚水的。洛神还是会伴陪冒辟疆的,这和红楼梦中的脂批“金瓶壸奥”类似,壸是古时宫中的巷舍间道,奥指室隅。至于“美人谁信满堂多”“芙蓉颊忆海云酡”这美人和芙蓉当然是指董小宛。
那句“渭雨频看折柳条,……花落今知客路遥。”更是明显说明董小宛是上路去了北京,因为渭城朝雨,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董小宛是落地之花,被摘去,走上了客路。所以灞桥折柳告别。因为龚鼎孳心中明白董小宛是进京了,龚鼎孳的第四首诗“春尽难看杜曲花,醉唫吾欲老烟霞。乌啼芳树非无泪,燕聚空梁亦有家。司马倦游余酒债,求羊留径忽天涯。千秋顾曲推名士,铜雀轻风起绛纱。”这首诗中的“唫”即是后金的口,董小宛这只羊已被落在虎口中了,她在御花园内啼叫,怎么会不知道她不在流泪呢?燕子飞去了,它有了新家,作为冒辟疆就像大才子司马相如,因为欠了酒债,也只好离去了, 在王宫中,乘着羊车的多尔衮,赶着羊车行走在路径上,寻找从远在天涯之处来的董小宛,因为铜雀台上锁着大乔小乔。这句“求羊留径忽天涯”在《红楼梦》也有相似的句子,那就是林黛玉所写的“世外仙源”一首诗,诗的最后二句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两句诗很明显是指董小宛已进入宫中,十分幸运地受到多尔衮的恩宠。所以羊车经常来到。关于“宫车”一词的来历是晋武帝时,有以“竹叶引羊车”之说。即皇帝坐的宫车,各嫔妃为了争宠,就在自己的房门外插上紫竹叶,以吸引羊车的到来。写的诗是在顺治七年,所以他在顺治七年所写的诗都带有离别的伤悲。
杜浚作四句诗和之。其中有些诗句如:“芳草亲泥刚湿履”就是指董小宛这株千里草刚上路。“漫怜屈子怀明月,总让严光占客星。”把冒辟疆比喻成了屈原和严光。
“世乱深闺堪大隐”这句诗是提醒冒辟疆在世乱的世道之中,应该作大隐之人,不大隐必有祸灾。其实冒辟疆何倘没有大隐,在他的文章中曾写道在顺治三年他和董小宛不敢回家乡只能居住在泰州,要过了一年之后,风声松了,方才回到故乡,过大隐的生活。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在顺治七年董小宛被迫进京。P1077
1651年,冒辟疆41岁,冒辟疆写“影梅庵忆语”,文章中写道:
“从春到秋,都有三湘七泽之韵味。沐浴着董小宛的手,使冒辟疆感到更添芳香。冬天,董小宛生病,这兰花大半枯萎。楼下有一株黄梅,每到腊月就有万花齐放之盛况,可以供三个月的插戴。冬天董小宛移居到香俪园静养,树上的数百株树枝不生一蕊,只有听到五针松的似波浪在激溋的风声,令人倍增凄凉。另外冒辟疆对香俪园没有好感,他俩移居到香俪园,黄梅花不开花了,所以冒辟疆在著作《红楼梦》中把香俪园改作梨香园。香俪两个字倒置成俪香,“俪”与“梨”相谐音,所以冒辟疆把其作为薛姨妈和薛宝钗居住之处,冒辟疆把薛姨妈和薛宝钗当作了满清的主子。
董小宛最爱月,每以身随升沉为去住。在夏天纳凉的小园子中,董小宛和幼儿一起诵读唐人的《咏月》以及“流螢纨扇”诗,半榻小几,恒屡以领月之四面。深夜归到闺房,依然推窗延月于枕簟之间。等到月亮离去,又捲幔倚窗而望。而且对冒辟疆说:“吾书谢希逸《月赋》,古人一直讨厌晨欢,而欣乐宵宴。因为夜间时逸,月之气静,碧海青天,霜缟冰净,比较赤日红尘, 迴隔仙凡。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或有月未出,己鼾睡者,桂华露影,无福消受。与子长历四序,娟秀浣洁,领略幽香,仙路禅关。从董小宛对冒辟疆说的话,可见他俩是十分懂得赏月的。联想起《红楼梦》中有许多赏月之诗,例如第一回中就有贾雨村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楼。”
李长吉写的古诗云:“月漉漉,波烟玉。”董小宛每每读到此处的三个字,则会反复回环,日月之精神气韵光景,尽于斯矣。人以身入“波烟王”世界之下,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体如白玉,人如月矣,月复似人,是一是二。觉贾长江“倚影为三”之语尚为赘语。至“淫耽”“无厌”“化蟾”之句,则得玩月的三味矣。
冒辟疆把董小宛形容为“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体如白玉,人如月矣。” 可见冒辟疆完全把董小宛当作了潇湘妃子林黛玉了。
在顺治七年元旦的次日,也就是初二,董小宛要北上进京,必要定见上冒母一面,方始肯离去,而一身之外,金珠红紫尽却之,不能殉,洵称异人。“洵”作“诚然”解。这种情况在顺治皇帝所写的行状中也出现了。“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彩,既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可见董小宛即是董贵妃。
冒辟疆在《忆语》中写道:“余数年来,欲裒集四唐诗,购全集,类逸事,集众评,列人与年为次第,每集细加评选,广搜遗失,成一代大观。……《品汇》六百家大略耳;即《纪事本末》,千余家名姓事蹟稍存,而诗不俱。”可见冒辟疆是集《全唐诗》大成者。康熙曾委托曹芹溪的祖父曹寅编著《全唐诗》,而曹寅委托苏州会元、状元彭定求编著《全唐诗》,由此看来冒辟疆和曹寅有来往,这可以从冒辟疆有二只书箱盛放在曹家可作佐证。继而彭定求(1645-1719)也极有可能和冒辟疆相识,因为彭定求和苏州韩菼(康熙十三年状元)要好。韩菼也是冒辟疆老少朋友。在本书作者的母亲家,即苏州彭家,一直传说《红楼梦》是“江北人”写的,并且用江北话来讲:“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得老母猪不抬头。”用江北话口音讲,就特别顺溜。很有可能起初是知道《红楼梦》作者是江北冒辟疆写的,传到后来,把冒辟疆漏掉了, 只剩下是江北人写《红楼梦》了。
冒辟疆在写关于《全唐诗》方面的文字如下所示:“孟津王师向余言,买灵宝许氏《全唐诗》数车满载。即曩流寓盐官,胡孝辕职方批阅唐人诗,剞劂工费,需数千金。僻地无书可借,近复裹足牖下,不能出游购之,以此经营搜索,殊费心力。然每得一帙,必细加丹黄。”可见冒辟疆为《全唐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而彭定求作为清代康熙年间编《全唐诗》的主编,两者有可能有来往,更有可能彭定球和冒辟疆的儿孙有交往。一则苏州和如皋相近, 而且冒辟疆经常去苏州,两人还有可能在南京碰面。彭定求在扬州编全唐诗而冒辟疆所在的如皋,在那时隶属扬州。二则都是与《全唐诗》有密切关系, 文人相亲相近,惺惺惜惺惺,所以说彭家的流传之言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乙酉(1645)顺治二年,冒辟疆在盐官,他曾向朋友借书阅读。凡有奇僻处,他必然会叫董小宛抄录下来,而董小宛凡是看到有关闺阁的,必然会另录下来成为一帙。回到如皋。冒辟疆和董小宛就遍搜各种书籍,续成之,取其名为《奁艳》。“其书之瑰异精秘,凡是有古代女子,自顶至踵,以及服食器具、亭台歌舞、针神才藻,下及禽鱼鸟兽,即使草木之无情者,稍涉有情,皆归香丽。”用绳头小楷写在红笺上,然而是分类析条,统统藏在奁中。但是在去年春天,龚鼎孳尚书的夫人顾媚娘从北京向董小宛借阅此书,龚鼎孳看见极为欣赏,促使其出版。冒辟疆说他应该忍痛为之校对出版,以完成董小宛之志。这本《奁艳》很有可能由顾媚娘带给了董小宛,董小宛在此基础上又作了增添修改,后来李天馥看过,所以李天馥会在《奁艳》的基础上写了“古宫词”一百廿首,内中有许多隐语说及董小宛进宫以及冒辟疆著作红楼梦以及冒辟疆和董年生下的儿子是康熙。
冒辟疆说董小宛最初进入冒府看见了董其昌为冒辟疆写的《月赋》,写的是钟繇的字体,所以十分喜爱,一直在临摹。后来觅遍钟繇的字帖,学习其字体。再到后来看到了钟繇写的《戎辂表》,内中称关帝为贼将,于是就废钟而改学王羲之的《曹娥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两点:其一,冒辟疆是十分崇拜关帝圣君的,这可以在《冒辟疆全集》中多处看到。另外在他组织的洪门,就是拜关公的,所以董小宛是崇拜关公的。而这一观点也影响到了顺治、康熙等清朝的皇帝,照道理关帝是汉人,与满人无关,为什么满人这么崇拜关帝,而且把其尊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很有可能是顺治皇帝受到了董小宛即董贵妃的影响。其二,那就是董小宛写的是王羲之的小楷,在《红楼梦》中写宝玉因为荒废功课,没有完成贾政给他布置的功课,结果是林黛玉帮他写了用王羲之字体的蝇头小楷给宝玉充数,算是完成了功课。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董小宛写王羲之的字体,林黛玉也是写王羲之的字体,冒辟疆在写《红楼梦》时是特意加上了这一细节,这可以说是自然而然地写上去的,也可以说是特意写上去的,是故意“漏”的。以便今后的红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寻找到突破口。
冒辟疆的好友杜茶村对“纪诗史书画”作批语道:“闺秀较书鉴赏,唐有薛涛,宋有李易安,涛风尘老丑,易安失身匪人,终为风雅之玷。宛君才藻精敏,益见芳贞,而真嗜殊好,本之天性,方之大家女史何愧。”
可见杜茶村把董小宛比喻为闺秀较书,既称为闺秀,又不忘其曾为“较书”的身份,把薛涛和李清照作为董小宛的参照物,还认为薛涛和李清照都不及她。因为薛涛乃风尘老丑,而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之后又嫁人,嫁给一个下三烂之人,所以两个人都不及董小宛。杜茶村说董小宛“益见芳贞”,这四个字不是轻易可下的。芳是芳了,那么“贞”从何说起,这是因为杜茶村认为董小宛从大节看来是一个忠义双全的巾帼英雄,既有忠又有义,当然可以这般称呼。
1650年,冒辟疆写“影梅庵忆语”,冒辟疆写道:董小宛也病了,神疲环应,因为事情多,饮食少,而且又是夙婴惊悸,所以肝肠受伤。一直要拖延半个春天,瘦削肌香。到了季夏十七日,祸触风寒(董小宛生病)沉绵不起,终于形成热病,痰涌血溢,五脏六腑不调和,虚火上浮,因潮热如霞云出现在脸孔上。转而要服侍她了。越发感到她可怜,面对这位愁容满面的黛玉真是隐痛茹荼,十分痛苦(可伤)冀终蕨爱。把一些参苓补药给她服下,实际上是无补,反而真正地伤害其身体。长夜悴蹙,朝起内忍(冒辟疆真是可怜呀,要吱吱唔唔地说董小宛生什么病,真是良有苦心呀!)移居别处静养,整个家庭凄楚不堪。董小宛香衫倭鬌(可以想像)犹掠豪犀。人位置于菊花之中,淡妆合影。(此情景可以作画)频频移动红蜡烛,详细地審视其逸靓的身子和面容,董小宛虽然 生病,吱吱唔唔说不清其病情,但是冒辟疆却深深地感到恐恫,迷漫地走来踱去,萦思糊涂。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冒辟疆把董小宛看成了林黛玉,这益怜愁黛四个字是太明显了,愁即颦,黛即黛玉,颦颦皱眉的林黛玉不就是愁黛吗?此外那括弧内的批语点明了冒辟疆千方百计地说明董小宛是生病死了, 而不是假死。但是又说不清是什么病,作批语者指明冒辟疆在造假。另外 “香衫倭鬌犹掠豪犀”八个字也值得注意,就是说董小宛身上穿着香衫,还在用豪犀制成的木梳梳理着倭堕发髻。从移居静摄四个字可知董小宛是被冒辟疆藏匿起来了,藏在毗陵,就如《红楼梦》中蒋玉菡被藏匿,所以会“举室含 凄”这是因为董小宛被藏,冒家被抄,并被威胁要挖祖坟,冒辟疆受责,整个冒家乱成一团,当然举室含凄。
在文章最后,冒辟疆认为这“灵”究竟是有还是没有,是从哪一个幽处出来的,呜呼痛哉,呜呼伤哉!春草刚刚生长出来,绮罗竟然都尽了,琴瑟在御殿上了,这黄泉路是在宫中,有楼台有御水池, 还有庵堂可念佛,更有篱笆不让脱身,上荫五粒,傍边又生了连理枝,桃花已谢成泥,黄绢为辞。
上面的一些话是否使人产生怀疑,黄泉应该是在地下,怎么会是在宫中呢?看来冒辟疆把董小宛身处的皇宫视作黄泉了,不是有楼台还有御水池吗?并且可以如在庙中一样,能念经,庙是黄色的,皇宫也是黄色的。更令人生疑的是傍生连枝,就是说傍边又生连理枝了,也就是说是琵琶别抱了,北上进京入宫作多尔衮的王妃了。
这是绝妙的好辞(董小宛不朽)虽艰血胤,永寿丰碑。
1660年(庚子)顺治十七年,冒辟疆50岁。
陈维崧在文章中写道:“今年五十,纵伯父母不受贺,纵一二故人宾客无贺,而维崧与世盟诸子竭其恩虑,作为文辞以进一觞焉。伯父伯母其许我乎!”这就奇怪了,冒辟疆夫妇均出于礼义之家,对祝寿是十分重视的。那么为什么夫妇俩人均是五十岁的大寿,两人年龄相加为整一百,这应是大贺特贺的事。但是冒辟疆下令不许祝寿,而且连故友、宾客一个都不能来祝贺。只有陈维崧斗胆祝贺,而且要得到冒辟疆夫妇的允许、原谅,这不是很滑稽吗?这种现象如果从时间上来推算,正好是董小宛进京十周年。所以冒辟疆把董小宛进京之日当作了只是她的身子进了京,其爱他的心和魂已死了,这正是她假死十周年的忌日。冒辟疆在三月十五日过五十大寿时,是接受别人祝寿的,有祝寿诗为证。但是在十月份苏元芳五十大寿,别人要为冒辟疆夫妇同为五十大寿而之祝寿时,冒辟疆严拒了。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在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即董小宛真的死了,所以冒辟疆没有心思接受祝寿。 P794-P797
尽管冒辟疆不做寿,吴梅村也写了文章,祝贺辟疆社盟翁先生双寿序。吴梅村说是因为冒辟疆的二个儿子谷梁青若以及陈其年对吴梅村说冒辟疆夫妇双五十寿诞,所以吴梅村受邀写文章。
1661年,冒辟疆写悼亡赋:
“幸得充君后方兮,蹇薄命之所依。”为什么说是“幸得充君后方”,“幸”是“幸亏”,“充”即“充当”,这句话就是指幸亏董小宛成 为冒辟疆的后方,也就是董小宛是董贵妃,当然冒辟疆是幸亏有“后方”。赋中还有一句:“琴瑟绝而更张”那就是夫妇调和就是琴瑟调和,琴瑟断了,就是指董小宛离开了,这更张,也就是指董小宛另嫁人了。赋中“唯倾城之不 可见兮,行逶迟于曲房,魂虽化而心有兮,意沉结而激扬。”倾城是指董小宛, 不可见兮,即指董小宛看不见了,但是并没有明说她死了。灵飘飘而在室兮, 梦廷廷而在床。可见灵魂和梦依旧在。“彼牵手与织女兮,恨脉脉余鹊桥,惟灞陵之离别兮,折杨柳之长条。由此看来当初董小宛离开时,是希望牛郎和织女还能在鹊桥相会,所以灞桥折柳作生离,而不是死别。赋中最后写道: “遂分手而长诀兮”想不到这一分手就如死别一样,故所以会“邈终天而难招,历墓门而巡视兮,听松柏之萧萧。”因为这时是顺治十八年,董小宛真的死了。P919-P920
1663 年(癸卯)康熙二年,冒辟疆 53 岁。
在癸卯冬十月之望,张恂写文章。他说在丁酉年(1657,顺治十四年) 张恂曾订买了船来到如皋,访问同学冒辟疆。在水绘园,游玩一邱一壑。张恂曾在顺治十四年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中以“誓墓不坚,遂遭幻劫,今间关万里,幸得生还。”这段文字意思是什么呢?誓墓不坚,这“誓”在这里作“谨慎”解。何为墓,“墓而不坟”,墓就是葬不堆土,不植树,那就是说董小宛的墓做得很谨慎,没有堆土植树,而且只有墓碑,没写名字,所以这种墓是不坚的,是假的,是衣冠冢,正因为如此才会遭到幻劫,历经间关万里的苦难, 又得到生还了,那就是指董贵妃也即董小宛又活生生地回到如皋来了,这和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以及赵嬷嬷和王熙凤说的接驾,王熙凤说准备接驾,脂批说:“又在说谎,确实经过,还摸过我的头。”由此看来两者完全相合。P901
1663 年(癸卯)康熙二年,冒辟疆 53 岁。
癸卯年冬日,六十八岁的方拱乾为冒辟疆写文:“题冒巢民仿摩诘读书图,五十三岁小像赞”方拱乾写于广陵(扬州)之随园。同时同学年世弟龙瞑方孝标也为冒辟疆写文,说冒辟疆你已经不像三十年以前面容姣好的冒辟疆了, 屈指别离,沧桑云邈,我鬓已苍,君颜应槁。但是细观你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绰绰之貌,居然还是当年的临风玉矫。海内名流看见了,还是知道你应该是抱膝长吟的管仲、乐毅。月下环珮望之,犹意为是车中连璧之叔宝。
方孝标(1617- ?)安徽桐城人,原名玄成,以字行,号楼冈。顺治进士。累官至内弘文院侍读学士。后坐事戌宁古塔。释归,赴云南。附吴三桂叛乱, 为翰林承旨。三桂败后回里闲住。著有《钝斋文集》、《滇黔纪闻》等书,语多指责清廷。与戴名世交往。康熙间戴名世《南南集》案发,他已死,剖棺戳尸。诸子亦诛连被杀。
根据方孝标之经历,可知顺治八年初,冒辟疆由汤若望,方孝标召唤进京,通过方孝标上奏本,把董小宛遣送出宫还给冒辟疆的传说是有些根据的,因为方孝标和冒辟疆是好朋友。后来吴三桂在康熙二十年反清,冒辟疆在康熙十三年组织洪门,响应吴三桂反清,这一传说也可以从方孝标的经历中得到验证。P911
1674 年(甲寅)康熙十三年,冒辟疆 64 岁。
崇川陈世祥在甲寅年(1674)三月十五日为冒辟疆 64 岁生日写调寄百字令。
甬东周斯盛,澄江沙张白以及婁东叶蕃也写百字令祝寿。
冒辟疆因为上述各位均写百字令祝寿,所以他写了四首百字令回赠。其中有诗句:“修文天上,何时白玉重购。”就是说写这红楼梦应该是上天的,什么时候能够重新获得白玉的原谅,讲和是冒辟疆的愿望。购和媾相通有媾和之意。另外还有诗句: “双玉争辉,三娥成桀,暖老天成就。”这就是说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争辉, 陈圆圆、董白、董年都成了王妃,甚至皇后,三位姑娘有桀烂光辉,全是依靠老天成就“堪笑白发盈头,频生屡死,圆梦难逢旧”。又说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一直生病,频临死亡,又活过来了,自己写红楼梦,但是如何可以和梦中人相见呢?P1587-P189
1684 年(甲子)康熙二十三年,冒辟疆 74 岁。
顾仲光逝世,过小年夜时,冒辟疆因为危病,起初追忆往事,写成五首律诗,诗句中有“水绘谈诗三十年,清华水木望如仙”建水绘园在 1652 年,所以计算写此诗的时间在 1682 年。
他在 16847年时所写的诗:“匹马前冬秦晋游,尼行苦口不能留。驰驱意兴虽如昨,萧瑟风情已似秋。东鲁信来愁不释, 南辕归后病难瘳,爱儿老母双抛去,饮恨黄泉定不休”。前冬,即是在 1685年,康熙二十一年,冒辟疆 75岁,那时他已得知董年已在河南白云寺出家为尼,因为 1682 年,上半年顺治死后,以陈维崧衣冠冢名义葬在如皋定慧寺的毗庐大佛的莲花座下,所以冒辟疆在1685年单身匹马去作秦晋游,目的就是要董年前来如皋,但是董年作为出家的尼姑,她苦口婆心地回答不能留在如皋,因为那时候孝庄皇太后还在世,她不能害冒辟疆,更不能害康熙,当初去时意气勃兴,驰驱如飞。此情景犹如在昨天,分明清晰,但是遭拒之后萧瑟风情宛如寒秋。这东鲁是指谁呢?是不是孔尚任,孔尚任自称是东鲁人,因为居住在东鲁,他来信说及的一些事使冒辟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那么南辕归后,这南辕又是指在何处。
那就是康熙十三年从南嶽襄阳归来。他的身体不好,身体没有理由好起来,领导洪门失败,反清于低谷,心中忧闷不堪,当然身体不会好。“爱儿老母双抛去”这爱儿可能就是指“可人儿董小宛”,也可能是指董小宛的后继者吴扣扣等人,因为董小宛、吴扣扣、蔡含都比冒辟疆小许多岁,在冒辟疆的心中是妾,他如慈父对待女儿一般地对待她们。另外老母刚死不久,故写下这句诗。P1478
1685年初秋,黄云、顾道含到匿峰庐,相聚写诗。
顾道含的诗句有:“挽定无双底难事,纤腰踽步啭莺声”这就说出了冒辟疆经历了世间从未有过的难事,也隐射了冒辟疆组织了反清的洪门,以及董小宛进京。这时的双成即董白、已仙逝,只剩下董年一个人,所以又可以作为“无双”。
黄云在七月十六夜于匿峰庐即事写诗,冒辟疆作诗和之,和诗为:“冷香万顷玉绳低,奁月窥人到晓鸡,叔度汪汪映秋水,交横竹柏听鸦啼”在诗的后面有一行小字,即“匿峰、水绘为雅国,今年二月,千万数忽尽去,旋有十七之变,不得谓城上鸟无关事也。”冒辟疆写这首和诗是在七月十六日的夜间, 即是在七月十七日的前夜,所以说和七月十七日不是没有关系。
他写的时间是在二月份,千万只鸟离去,那么这十七代表是什么意思呢? 只有二个,一个是崇祯十七年,崇祯在景山的梅树下用玉带上吊而死,大明灭亡,另一个十七则是代表顺治十七年董小宛即董鄂妃死去,这二个十七对冒辟疆都是致命的打击,一个是像征国家的大人物死亡,一个是自己最爱的人死亡,故而冒辟疆把千万只鸟突然离去和这十七相联系了。可见董小宛作为董贵妃确在顺治十七年死了。
冒辟疆为黄云,作和诗的另一首为:
“接月红霞散绮低,石床静坐听莎鸡,满庭秋色环烟水,竹韵松声兰露啼。”这石床是否可以看成是写满了文字即石头记的石床,另外“竹”和朱氏的“朱”相谐音,湘妃竹代表朱氏大明,这松是朱氏的图腾,兰露则是拟人化了,作为具有兰香的国色即董小宛仿佛正在啼哭呢! P1456
冒辟疆为顾仲光索咏夹竹桃写二首诗。
其中有诗句:“花竹从来回离群,交加一本共氤氲,湘妃泪落如红雨”可见冒辟疆对湘妃竹、对潇湘妃子是甚有感情的,时时在想起董小宛,时时在悼亡代表朱红色的大明,竟然泪如红雨。
顾道含也作诗和之,诗句有“薄命幸同真士偶,仙姬偷改竹郎妆”也把董小宛当作了潇湘妃子。P1457
P1111张文峙写诗“美人在南国,余见两双成,春与年同艳,花推白主盟,蛾眉无后辈,蝶梦是前生,寂寂皆黄土,香风什管城”。这首诗就是说有二个南国美人,也就是两双成,这个董年和春天一样艳丽,而董白则为众花之主盟。可惜董小宛生了一个儿子,只有三百天就死了。
P651,李绮青以“董小宛”为题作“月下笛”词,在词中有一句为“宫奁收尽人间艳”这是否意味着董小宛进了宫,所以有宫奁。
P649 中,有附录,乃是冒辟疆的朋友张公弼为董小宛作传,传中写到“乱后归里,以劳瘁卒,年二十有七,辟疆深悼之,撰“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余言”。从中可以看出董小宛假死是在二十七岁,而不是冒辟疆所说的是在二十八岁。”也就是赴京在顺治七年,而不是顺治八年。
《诗画小序》西周张恂
宛君以文慧事辟疆社盟兄,人咏小星,君歌伐木矣。辛卯春,忽焉乘鸾长往,辟疆哀不勝情,有《憶语》一帙,嘱余作画,岂看画亦可以当泣耶?爰选图四则,各七字句一章,奉请教政。
孤舟如叶小桥西,念尔芳怀草色迷。曲槛留云餐翠荇。轻簾著月待青藜。何人浪说章台柳,此地齐名若耶溪。君谓旧蹊花自发,也应看画数行啼。(图纪遇)
“何人浪说章台柳, 此地齐名若耶溪。”就是在讲什么人胡乱在说这是章台柳,即残花败柳,说是妓院中的妓女,是逢人都可迎接的柳树。我说这是若耶溪,就是西施居住的地方,这董小宛就是西施,西施兴越灭吴,施行了美人计,董小宛也是反清复明的美人,也施行了美人计。P628
徐悼写四叠前韵诗给冒辟疆酬羽尊。
诗中有诗句:“一听清歌唤奈何,宫墙王笛暗偷摩。”
为什么会听了清歌就会想起皇宫内的玉笛来呢?还不是因为董氏姐妹曾在皇宫中吗?“长篇最喜波澜阔,名士方能感慨多。”纵观冒辟疆的全集,哪里有长篇,只有“影梅庵忆语”略微长一些,也只能算是短篇,连中篇也算不上,那么长篇只能是红楼梦和洪门会书“海底”。也只有这二本书可以称得上波澜开阔,而且可以使冒辟疆这位名士发泄众多的感慨,另外还有一句“未遇襄阳愁北阙”襄阳在何处?即在潇湘,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有遇见潇湘妃子, 只能对着北阙即北京皇宫发愁了。
沈宗写诗,题目是“四叠前韵羽尊”诗中二句“洛神端为东阿至,桥畔深怜罗袜过。”
这洛神显然是指董小宛,她是潇湘妃子,“端”作“究竟”“真正”解,就是说董小宛真的是来到“东阿”了,这东阿也就是东皋,即如皋,在桥畔深深地怜情。这罗袜即董小宛来过,因为董白、董年姐妹俩在顺治十六年来了, 到了十七年董白就被迫自尽了,这不是很令人惋惜可怜吗?
第二首诗全诗录下“携杖看云过曲台,曾传名士下帷来,月华窥案琴三弄,佳句惊人酒一杯,倚马能挥露布草,拥炉细拨懒残灰,董生挟乘因开户, 不觉庭前尽芜莱。”这不是说董氏姐妹乃麻姑仙女来祝过王母之寿吗?所以要携杖来看从天上飘过来的仙女。曾经传言这大名鼎鼎的人从遮拦四周的幕布中漫步走出来过,在月华之下操琴三弄。写出惊人的佳句,畅心饮一杯酒。倚马能挥露布草,这草不就是千里草董小宛吗?果真下面一句是董生挟策(此“策”作“马鞭”解)把门户打开了,却发现庭前全部都是芜莱野草了。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说当初董小宛来的时候,水绘园是多么地风光,如今董小宛到天上去了,她再次从天上来看如皋水绘园则是面目全非,竟是一片荒芜,野草丛生的废园了。P1360
P895 冒辟疆的亲戚冒超处在看了冒辟疆写的悼董小宛“哀辞”一文之后,写了跋小阮辟疆悼董姬哀辞。
从“小阮”这称呼可知冒超处要比冒辟疆大一辈,因为阮乃是指阮籍和其侄阮咸,世称大、小阮,故后用小阮用侄的代称。正因为是至亲,所以应该说冒超处对事情的真相是了解的。
他称董小宛为董佴小宛,“佴”乃为“次”之义。即是指次妻即妾。
文中说其是“乃其先游蓬岛也,忽焉顷卜珠媚”那先游蓬岛则可以理解是原先作仙游了,“忽焉”就是“忽然”,“顷”就是“短时间”,那“卜”就是“猜测”。珠媚作何解释?“媚”乃作“喜爱”解。《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诗人繁钦写的定情诗:“我既媚君姿,君也悦我颜”通过这一解释,就可以明白,冒超处起先认为董小宛是升天为仙了,但是突然知道情况不对, 可能是作为珍珠宝贝被人掠去了。他说冒辟疆的文章:“何其靓深清秘”这六个字用得十分稀奇。“靓”是由“青”和“见”两个字组成,就是表示董小宛是去见满清的大人物了,是靓丽登场。“清秘”二个字更是点明了满清的清,而且是秘密之行为。再加上紧接着的四个字为“凄切幽微”凄切是不言而谕的,但是幽微又是什么呢?就是秘而不能宣的事情。冒超处在行文到后面,所出现的文字很是蹊跷:“吾谓之同气,夙称友姐,良娣如斯,洵云友妹,姐疑尊而反疏,娣则视而益亲也。顾其为文,嘉葩丽藻,奥衍芳鲜,不几文史乎哉。”
纵观冒辟疆府内并无友姐和良娣。只有一个即是董小宛也就是董白,她有一个妹妹叫董年,可以称为良娣。“洵”作“诚然、实在”解。洵云友妹可以解释为实在可称之为友妹。这位姐姐被疑似成为了可尊敬的贵人,所以疏远了。进了京成为王妃,当然是尊而疏了。而那位妹妹董年则是亲而益亲了。这还不明白了?冒辟疆此时和董年接近,相亲,就是她也像姐姐一样进京, 和冒辟疆生的儿子康熙成为皇帝。后面的“顾其为文”四个字,就是回看冒辟疆的文章,是嘉葩丽藻,奥衍芳鲜,这“奥衍”两个字作何理解?“奥”即“含义深不容易理解”“衍”即“衍文”就是“校勘”可见冒超处是特意用奥衍这二个字的用意是要读者明白冒辟疆写“哀辞”大有文章,大有奥妙可言。正因为如此,他竟然会把哀辞这篇文章视作“文史”。可见哀辞非同一般。
P646、647 周积贤是冒辟疆的知旧,是要好朋友。冒辟疆写“影梅庵忆语”,要求他也写文,悼亡。所以他是应命而写。估计是在顺治八年之后写的, 为什么冒辟疆通知大家为董小宛写悼亡文章及诗词,这不是很奇怪吗?照道 理朋友知道后写悼文是应有的自发行为,不应该由冒辟疆来“下令”。这里面有个道理,正因为董小宛是假死,冒辟疆造了衣冠冢,为了要掩盖真相,所以要假戏真唱,要做得像。从而可以杜塞别人的闲言碎语,所以才生出这个 主意。且看周积贤写的悼亡赋,当然文采扬逸,但是其中有一些破绽。如“断芙蓉之十二,镜粉黛之千里。”这就是说把芙蓉即把董小宛割断了,把董小宛这一粉黛置身于千里之遥的后金的境地之中,“镜”字可以折成“金”和 “竟”两个字,“竟”与“境”相谐音,从而可以认为是为后金之境地。“发桂楫于毗陵”首先得了解这“楫”的意思,即划船短桨,也就是在毗陵处(即 如今的常州)乘着小船划着短桨,从毗陵出发,小船划到了在长江等候的龙舟处,龙舟处等候董小宛的人看见了哈哈大笑,这一细节可从龚鼎孳写的“金阊行”的长歌中得知,可见董小宛是被藏在和如皋隔岸相望的毗陵。也很有可能是被藏在苏州,因为从冒辟疆年迈时所写的诗中可能是藏在苏州,董小宛从苏州出发经过毗陵,和冒辟疆生离诀别,再上多尔衮来接的龙舟。周积贤知道毗陵是冒辟疆一直惦念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冒辟疆在写红楼梦时把宝玉出家的地方放在了毗陵。“生不得夫嘉耦兮,虽重死其何伤”从这二句则可以推测是在顺治十七年之后,冒辟疆是在董贵妃真的死后,咐咐大家写文悼念的。就是说董小宛活着的时候没有和丈夫一直成为嘉耦,后面一句中 的“重死”二字突然冒出来,可见董小宛是死过一次,又死了一次。那么只能认为在顺治七年之死是假死。过了十年到了顺治十七年死才是真死。所以说因为是又一次死了,也用不着太悲伤了。故而有“重死”之说。
“唯君子之修洁兮,枉前绥而历兹。”就是说冒辟疆付只有洁身自好,而把前面的姻缘就屈就一下停止了吧,“枉”作“屈就”解,“绥”与“妥通”,作停止解。“愿陈词以结衽兮,心怅然而怀悲”。但愿用于一次的陈词来作为了结吧,“衽”指棺盖上的“木楔”,心中无限的愁怅悲哀。感交甫之明珠兮,想亡女之桂旗,由此看出诗友均把董小宛视作明珠,也就是绛珠仙草,此亡女并不亡,而是有所想,即有桂旗,古有桂坊,乃是官署名,即“太子司经局”(见中国历史大辞典 2398 页)
可见期待着董小宛在北京有所作为,可以桂旗飘扬。“幸君子之不弃兮, 敢犹豫而孤疑。作为明珠交给你这甫(美男子)的董小宛很是幸运,并不因为她委身于满清而遭到你的抛弃,所以她也不敢犹豫,也不会产生孤疑,她有坚定的忠贞不二的心。愿君心之识察兮,托微诚以要之。董小宛但愿冒辟疆的心能明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董小宛的赤诚之心。
“幸得充君后方兮,蹇薄命之所依”。幸亏可以充当冒辟疆的大后方, “蹇”作语助,但是你还是我这薄命人的依靠,“洁微躯以相贶,亦哲人之所繇”。就是把自己洁净的身子作为赐与之物,能使你这明亮的哲人可以卜兆 未来。“繇”与“籀”通。
“蠲铅华而勿御兮,敛翡翠而勿施。”
除去了铅华不带任何东西,收拾起翡翠而不用了。这把董小宛临行分别时的情况写了出来。“靓妆薄于春风兮,素服霏以袭人。”既然是命赴黄泉, 何来靓装,这靓可拆成“见青”两个字,“青”与“清”相谐音,董小宛临行时换上了素服,“织七襄于五夜兮,制纨素于三春。这“七襄”作“更移”解《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董小宛手制纨素报答三春辉。信申申其内美兮,芳郁郁而不衰。”董小宛信誓旦旦,所以体现了她的内心美,所以是郁郁芳香,永不衰败。“唯君子之履患兮,身坎壈以自持。”即安慰冒辟疆身患困难困顿之中,“坎壈”作“困顿”解,“奄霜雪之中人兮,入夜台之不壈。”整个身体覆盖着霜雪,进入漫漫黑夜,见不到阳光,“瑶草芜以就焚兮,怅灵芝之不芳。”董小宛这株千里草因为荒芜而被焚了,灵芝仙草也没了芳香,令人惆怅。“流黄毁于宝笥兮,琴瑟绝而更张。” 虽然流黄是毁了,但是琴瑟又更张了,即琵琶别抱了,这不是指董小宛另外嫁人了吗?“步珊珊而在望兮,幻悱恻而难忘。”彼牵牛与织女兮,恨脉脉余鹊桥,就是给冒辟疆希望,牛郎织女有希望再度相见,因为还有鹊桥在,“唯灞陵之离别兮,折杨柳之长条,说是冒辟疆与董小宛分别时是灞陵折柳,是生离而不是死别,“遂分手而长诀兮,邈终天之难招”,意即一分手成永诀,因为董小宛已在千里之外,终究难招了,从整首悼亡赋看来,句句均是讲董小宛是和冒辟疆生离了,而不是死别。P646、647
六月休夏,在隐仙庵有楚竹编成的“竹夫人”,此隐仙庵即是碧霞阁中作隐身的仙女董年,她送竹夫人给冒辟疆。见赠者有李中素。邓汉仪,顾道含等人写诗倡和。
顾道含写了四首诗,其中第二首的最后一句为“石女原同不字身”这石女是指谁呢?石女可以认为是石头的女人,这石头是冒辟疆,石头女人就是董年,在红楼梦中石头是宝玉,石女则是林黛玉,这“不字身”就是没有字的身子,那就是只能隐而不发的,是隐在暗处的,不能把其“字”写出来。
第三首诗是“劲直庸更时世粧,玉肌纤腻体生香,泪痕只为悲青女,血食何曾配竹郎,当夕独留仙梦枕,小星不避合欢床,功成身退非沦落,纨扇桃笙共在傍。”
玉体生香在现实生活中是董年,小星不避合欢床,这“小星”就是“妾”,是董年,她不惜自己的身体躺在了合欢床上。在红楼梦中是林黛玉,在仙梦枕上睡觉,当然可以做如何功成名就的梦。“功成身退”四个字十分重要,董白成功地除去多尔衮,并进入清宫,成为贵妃。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促进民族和谐,这些大功告成,自可告退。所以说董白之死,董年之出宫,她们并没有沉沦。
第四首诗:“湘妃忽变尹邢妆,避暑甘泉惹御香,矩曲学全终笑婢,刚方折尽只因郎 无尘佛骨天然锁,来梦妖姬不共床。谁把南薰更落叶,潜教暖玉侍君傍。”
可见顾道含是把董小宛视作湘妃即潇湘妃子。
她改变了装饰,成了满清的装饰,尹邢指尹夫人和邢夫人,二人同时被汉武帝宠幸,汉武帝怕她们互相嫉妒,不让二人见面,即从尹邢之事,作为彼些不相谋面的典故,顾道含这般写,是写董氏姐妹俩个人就是指董年改装换面了,所以和冒辟疆无缘碰面了。来到了避暑胜地,而且是惹御香,和皇宫搭上了关系,矩曲学全就是指委曲求全,由“方正的矩”变成“曲”的了,最终成为被笑话的女奴了,此处的“婢”作“没入官府的女人”解,这而折尽刚方的个性完全是为了冒辟疆,但自己还是一尘不沾的佛骨,是天然固锁住的无瑕,董年这妖姬虽然从梦中来了,相会了,但是并没有共眠在一张床上,是谁把南薰的香和落叶,暗中教唆暖玉伺侍在君王的身傍?
冒辟疆写和诗,诗中的第一句是“并扫娥眉虢国妆”“追维有祖称孤竹”可见冒辟疆还是想念能扫娥眉虢国妆的董年,她是湘妃竹的化身。关于董年赠冒辟疆竹夫人枕头,有许多诗,在“冒辟疆和康熙”一书中有详解。P1533-P1534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