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辟疆在1642年和董小宛去金山畅游,尾追的游人都惊叹董小宛的美艳,她身穿西洋茜红色的衣裙飘飘欲仙,人们都称其为江妃,即潇湘妃子。冒辟疆在1650年时已把董小宛视作他心目中的林黛玉,董小宛进京入宫成了王妃,进而皇妃、皇贵妃,成为真正的潇湘妃子。
1650年(庚寅)顺治八年,冒辟疆40岁。
庚寅年秋,在浔江舟中赵而忭写四首诗给冒辟疆。
诗句:“楚猿峰尽哭江花”这是猿哀江花,即冒辟疆难忘董小宛,“梦中人误吹箫路,饮罢魂招积水涯。”则是说董小宛这个梦中人误入了北上之路, 只能饮酒招魂了。
诗句“雨溅湘痕分外青,万里不辞开草径。”也是指董小宛行万里路北上。诗句“肠断银桥静裹波”“怀湘宛转到清箫,雪窖于今梦未遥。如此苍茫悲笔海,”等等都是说董小宛即湘妃,而今已入北方的雪窖,但是梦中还可相见,不会太遥远,但是却令人心酸悲伤,只能把愁和哀寄托在茫茫的笔海之中。
赵而忭将要回到湘泽去了,所以又写二首诗给冒辟疆。
诗句“从此扁舟多逸梦,秋风强半寄江豚。”则表达了他的心情。冒辟疆则为此也写诗给赵而忭。P1084-P1085
1650年(庚寅)顺治七年,冒辟疆40岁。
如皋宗元鼎写诗赠送给冒辟疆,诗如下所示:
“翔鸿何必迹沉沦,王谢乌衣姓字真。旧史又添清士传,前朝留得看花人。登山跻胜春无限,巢树逃名事亦新。熟读‘离骚’今几许,依然年系值庚寅。”可见在庚寅年冒辟疆 40 岁时董小宛已北上,他的处境和性情已跃然纸上。 P1097
1650年(庚寅)顺治七年,冒辟疆40岁。
北地的韩四维写诗祝冒辟疆四十岁生日,长诗中有诗句:
千里凤一起,万里龙一飞。为子寻其耦,慰我以霉黎。
故人子寂寞,遥隔吴中闺。芝兰不披体,肠转宁久远。
此事倡风雅,慎始终食饴。但当去太甚,谁云有玭亏。
子有好明月,秋路扬其辉。幽人对河汉,思君及眉梨。
杳杳岁时换,悠悠风雨岐。桃李满天衢,偏为野情期。
交游尽冠盖,偏为行子思。百草子自见,寒花我自知。
天地亦留落,感叹而咨嗟。优游卒一岁,霜质谁其披。
日月落吾手,盈亏自疗治。但恐事虚无,蜃楼安可居。
不如饮美酒,行乐未央渠。
这首长诗歌根本不是在祝寿,细细体味以上所摘录下来的诗句,首先就是千里凤一起,万里龙一飞。龙凤均指皇家,这千里与万里正是指在遥远的北京城。下面为子寻其耦,这时冒辟疆正是四十岁,如果按照冒辟疆的说法是顺治八年董小宛死,也即在顺治八年董小宛进京,那么冒辟疆四十岁生日 时,即在顺治七年,也就是说董小宛没有“死”,何来“为子寻其耦”之说, 所以也不存在慰我以霉黎之说。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董小宛在顺治七年进京了,才和这二句诗句相吻合,正因为如此,才有下面二句诗句:“故人子寂寞,遥隔吴中闺”,这吴中闺当然是指出身于苏州半塘的董小宛。这故人就是“西 出阳关无故人”之故人。这个“子”就是冒辟疆,因为失去了董小宛,故而寂寞。所以和董小宛遥隔了。还因为作为绛珠草犹如芝兰一样有着体香,如今不在身傍了,所以会“芝兰不披体”,而且会“肠转宁久远”,可以说牵肠掛肚思念在远方的董小宛。“此事倡风雅,慎始终食饴”此事是指什么事呢?还不是指董小宛进宫成为多尔衮的王妃,此处的“倡”作“唱解”,认作是风雅之事。作为西施进吴宫,王昭君和番虽属风雅之事,但是始终要谨慎,这样才会有好的果子吃。不然的话如不谨慎,一着棋下错,全盘皆输。后面的一句 “但当去太甚”这去不就是指董小宛去了吗?这太令人难堪,为之感叹了。但是又有哪一个人会说这是有“玭亏”的,在这里写诗句的人在为冒辟疆送走董小宛之事作辨护,认为是没有瑕疵的。“子有好明月,秋路扬其辉”这二句诗是暗示冒辟疆有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姬,认为他是明月。到了秋天,自会有好的消息传过来,秋天的月色足够让你欣赏。这里把董小宛比喻成了在中秋可尽量欣赏的秋月。“幽人对河汉,思君及眉梨”这幽人分明是指幽禁在深宫内院中的董小宛,面对着天空,在思念着冒辟疆。“杳杳岁时换,悠悠风雨岐” 是指随着岁月的流逝,彼此天各一方,各自走在已属分岐的路上了。“桃李满天衢,偏为野情期”也就是说董小宛虽然居住在桃李盛开的天衢,但是她却偏偏期待着和冒辟疆这村野之夫相聚。诗句说冒辟疆“交游尽冠盖”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偏为行子思”但是他偏偏一门心思地苦苦思念着“行子”,这个“行子”就是远行的董小宛。“百草子自见,寒花我自知”这“百草”是指董小宛,因为董小宛这个字是由千里草三个字组成,冒辟疆时而称董小宛为雪儿,有时称董小宛为小草。冒辟疆看见了百草,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董小宛,这董小宛又如一朵在寒风中吹拂的鲜花。她去北京,那里是来自东北的满清所盘踞的地方,吹的是刺骨的寒风,董小宛的处境可想而知,真是“天地亦留落,感叹而咨嗟。”“伏游卒一岁,霜质谁其披。”可以说优游晃晃一年过 去了,折腾了一年,这披可以解释为披露,那么“霜质谁其披”,可以解释为这洁白如霜的董小宛其本质有谁能为其披露。所以最后几句有“日月落吾手, 盈亏自疗治。”之说。但是并不甘心从此作罢,怕留下悬念,所以故意写上 “但恐事虚无,蜃楼安可居?”这二句诗句以表明这件事可不是虚无飘渺之事,也不是海市蜃楼。这是确实无疑发生的事。就是因为害怕被误认,所以才用这二句诗点明了。最后“不如饮美酒,行乐未央渠”未央是指西汉皇朝的未央宫,所以西汉的未央宫就是指北京满清的皇宫,这下把董小宛如今身处之地给点明了。
从这首祝冒辟疆四十岁生日的长诗中,没有一句是祝寿的。整首诗都是在叙述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离别之情,从中可以看出董小宛是在冒辟疆四十岁生日之时也就是顺治七年就进京了。P1550-P1551
赵开心在庚寅季春奉祝辟疆盟兄暨长嫂苏夫人四十而作贺诗,见全集1551页,但是在其处有一注解,写系四十一,编此全集的编者在注中写道: 四十,原误作四十一,是根据“卷之十二目录”以及光绪本改的。又据冒鹤亭“冒巢民先生年谱”庚寅年冒襄四十岁,所以编者改四十一为四十。作为祝寿,究竟是四十岁大寿,还是四十一岁小寿,二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四十岁祝大寿,决不会搞错成为四十一岁祝寿。不像四十一、四十二都是小寿,无所谓。正因为这是在祝四十一岁的小寿,而冒辟疆存心是把其编成祝四十岁的大寿,其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隐瞒了冒辟疆在四十岁时把董小宛送进了宫中的事实,而认为是四十一岁时董小宛假死,这里就可以避免和多尔衮在 顺治七年十二月份的死牵搭上关系。
且看赵开心在为冒辟疆41岁祝寿所写的诗,兹摘有关的诗句并加以诠解。
“我本谪仙黄鹤侣,复遇扬州跨鹤人。”则是把冒辟疆当作了骑鹤得仙道的道人,而且把其称为“世仰威凤而祥麟”。而且还称其人气质是“气凌剑阁高巫峡,胸吞云梦罗星辰。”就把冒辟疆比喻为剑阁闻铃的唐明皇失去了杨贵妃;又比喻为曹植,和巫峡神女相逢,不过是巫峡一梦。
这位赵开心说是在庚寅年(1650)和冒辟疆作寿,他与冒辟疆是“不讶青云通两世”可见他俩是二代通世之好。另外他在长歌中写道:“去年折柳君别我,今日寻梅君作宾。不採湘沅沚,不思江汉蕙。年年此日莺花好,岁岁今宵月满轮。”并指出冒辟疆的生日在三月十五日。沚,乃水中的小洲,这句“不采湘沅沚”很奇怪,沚既是小洲怎么能用“采”这个字,应用“踩”这个字,但是看了《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宛在水中沚”就可以明白,这沚就是宛,即是不采湘沅的宛,就是不采董小宛这株千里草。(宛:仿佛。不能作“沚”解,就是隐指“董小宛”。) (“不采湘沅沚,不思江汉蕙”更有一种正确理解,似应这样:湘沅沚代指湘妃;江汉蕙喻神女《诗经·汉广》中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之句,曹植在《洛神赋》中说:“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阮籍在《咏怀》诗中云:“二妃游江滨,逍遥顺凤翔。交甫怀环珮,婉娈有芬芳。”陆机《感逝》诗云:“陪湘妃于彫辂,列汉女以后乘。”因此,“不采湘沅沚,不思江汉蕙”都曲指女神。这里即暗喻董小宛。全句当为诗人劝慰开导冒辟疆不要再去追思小宛了。后两句是美好的祝愿与希冀。)
由此看来赵开心写的这首祝寿诗,是写在冒辟疆四十一岁的生日,因为这时董小宛已离开了,所以冒辟疆是采不到董小宛这株名花,这株绛珠草了。
诗句中还:“前路皆知己,天涯尽比邻。”这就是说你的面前都是知己,而那位远去天涯的董小宛,其实就在你的身傍,只要你心中有她,她的心就会永远陪伴你,而且是“开樽倾北海”就是说把这酒樽打开,就可以使这酒香一直飘到北京,“为君歌舞为君寿,不向桃源漫问津。”她在北海(即北京)为你歌舞为你祝寿,所以不要再去寻找桃花源了。
所以长歌中写道“沧海桑田浑闲事,千秋自命迈等伦。”要冒辟疆自我嘲解“丈夫竖立三不朽,肯把浮生负大钧。”即冒辟疆立志干大事业。“莫恨吴云楚水远,江北江南燕语频。”就是说他的同志知己遍布大江南北以及吴云楚水。“乘风附翼来王谢,带得潇湘尺素鳞。”这二句可知董小宛这位潇湘妃子(可见在冒辟疆41岁就称董小宛为潇湘妃子了),托燕子把王谢权贵人家的讯息带来,而且可以得董小宛带来的书信,这书信是藏在鱼腹中的,“剖鳞因得长相忆,盟山誓海无沉沦。”把鱼中藏的书信拿出来,可知彼此是长相忆, 而且盟山誓海依然在。诗歌的最后几句为“况复神龙不可测,雌伏雄飞凭屈伸。绿野但期长昼锦,朝廷且莫觅玄真。”这几句含义甚深,这神龙可以指冒辟疆,其力量是不可测的,不要看如今是雌伏,尚有雄飞之时。而且漫漫黑夜可以期待,有更长的白昼。最后一句诗是关键即“朝廷且莫觅玄真”这玄真就是虚,即假,这就和《红楼梦》中的那二句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相同了。朝廷中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事多着哩。冒辟疆不要苦苦去寻觅,以免自寻苦头吃。如果这些祝寿文字是在冒辟疆四十一岁生日时写的,那么应该是冒辟疆在多尔衮十二月份时死了,冒辟疆应方孝标和汤若望之请,去了北京,等待清廷恩赦放董小宛出宫,结果失望而归,而赵开心就是在冒辟疆怏怏而归时即在三月十五日过四十一岁时劝他想开些,不要觅玄真了。P1551-P1552
1690年(庚午)康熙二十九年,冒辟疆80岁。
冒辟疆在庚午年晚春写文“跋先师董文敏公仿关同关山雪霁图”。
在文章中写道:“自己年已八十,而世友戴务旃也七十岁了,他涉江千里为冒辟疆祝寿,他画的画苍古挺秀,则是荆,关后身也。在他行李中拿出了冒辟疆的老师董其昌所临的“关山积雪图”小卷,如米敷文着色的袖珍“潇湘图”,被翟伯寿所豪夺。冒辟疆认为此积雪图是董其昌在乙亥(1635年)五月间所临,而董其昌去世是在丙子年(1636),相隔不过一年多,这是董其昌的绝笔。可见冒辟疆与潇湘甚有关系,具有潇湘情结。 P907-P908
P1213 邓汉仪在水绘园湘中阁看雪,写歌呈冒辟疆。
歌中有句子“潇湘之波千顷绿,楚南地暖雪恒稀,九嶷空映湘妃竹”,可见邓汉仪是深知冒辟疆心目中的潇湘之波就是潇湘妃子之泪是指董小宛的泪,也知湘妃竹又是何人。所以故意如此这般写。
P1214 项玉筍写诗。诗中有句子:“缥渺珠宫百尺迷,惊风远眺飞沙石,一夜古树梨花白。”“潇湘二女哭不得”、“大才沦落空耕砚”怎么潇湘有二女呢?是嫁给舜的二个女子,乃尧的二个女儿,当然暗中所指,即董白、董年姐妹。另外大才当然是指冒辟疆,他已沦落,作为洪门的领袖,复社的栋梁,只能空白无故地成为空空道人,在墨砚上默默地耕耘。
在P866中有张元芳写引文。
张元芳也写了引文,他写道:“风来幽谷,将迎侈素女之妆,谛观翩翩竞爽,恍疑湘浦灵妃,云移而有卷有舒,清劳两两为抅。”从中也可知把茉莉看成了素女和潇湘妃子。冒辟疆是借并蒂抹丽来讲述他和董小宛之事,所以引起诗友相竟写出名篇。
P37 冒辟疆题指树园新竹:
“凡材多曲折,耸直尔无傍,君子标清正,高人本激昂,青天舒淡宕,静夜画潇湘,海曲有饥凤,因之思故乡”。
在诗的后面有一行小字,第六语令诗家,画家一齐阁笔。
为什么是“静夜画潇湘”会使诗家,画家一起搁笔,这是不言而谕的, 那就是冒辟疆对潇湘有着别人难以想像的深情厚意,所以任何一个诗人,任何一个画家都不能用诗用画来表达冒辟疆对潇湘的情意。所以只能搁笔,任凭冒辟疆沉浸在潇湘的情怀之中。
在P207处,冒辟疆观赏新竹,限韵墙字作诗。
诗中有诗句:“微痕端合画潇湘,旧枝败择秋风尽,千尺争看尔不傍”。可见冒辟疆在赏新笔时想起了旧枝,想起了潇湘妃子,大家都在争着欣赏新竹,可是冒辟疆却在想董小宛这位湘妃不在自己的身傍。竹可以看成是二个“个”字,即为董氏姐妹两个人,竹是草木科植物,可以看成是千里草,即绛珠草。
1672年(壬子)康熙十一年,冒辟疆62岁。
冒辟疆在雨中登湘中阁,眺望王阮亭司李作赋。
雨登湘中阁眺望同司李王阮亭先生赋:
我昔游潇湘,最爱潇湘雨。潇湘一别三十年,暮烟欲见青难补。山腰小阁署湘中,四溪一碧将无同,捉麈有人喜深坐,日日来看桃花红。桃花片片嫣红湿,轻烟织水鲛人泣。枝峰蔓壑树槎枒,苍凉绿滴吹窗入。
是日幽青不可言,游人屐阻空烦喧。推窗忽忆三湘景,米家画裹听秋猿。
吾乡绝境以潇湘为最,而潇湘之勝尤在雨中,此阁命名已见真赏。巢民此歌,一笔描就。乃以属和于去国三十年之楚人,读之,泣数行下,此真潇湘雨也。杜浚识。
毛师柱写诗“湘中阁望雨”和王阮亭先生:
高阁悬崖四面同,远天和树晚濛濛。溪云半掩池边屋,檐溜斜回竹下风。几度登临春思老,此时宾从旅愁空,五湖烟景潇湘雨,并入山窗一望中。
从冒辟疆的诗中可以看出冒辟疆对潇湘热爱的程度。因为潇湘即潇湘妃子是他的最爱,而且雨打湘妃竹,犹如湘妃垂泪而泣,这不是林黛玉的写照吗?也就是董小宛的写照,所以冒辟疆最爱潇湘雨是有其原因的。
另外作为湘人杜浚是冒辟疆的好朋友,对冒辟疆之所以取湘中阁之名的原因已见真赏,也就是知道了其中的奥密,乃是纪念已离去的董小宛。
而毛师柱写湘中阁望雨和王阮亭先生的诗中有一句诗“五湖烟景潇湘雨” 也是体会到了冒辟疆的心怀。P1190-P1191
P1021 并蒂茉莉诗是冒辟疆在年青时写的诗集,因为有董其昌为其诗写了诗歌赞之,但是统观众多诗友应辟疆之请写了诗,这些诗由冒辟疆的二个儿子禾书谷梁和丹书、青若校订,可见有些诗在校订时改了字,有些是后面添加进去的。
例如邓文明写的诗:“合欢之树总离披,连理名花未出奇。偶尔并头开茉莉,嫣然含笔结葳藐,赣州几度船来子,隋苑双生雪有皃”。但是在乾隆版本中这皃变成了儿,这皃是貌的本字,而皃变成了儿,这就不是雪之貌而是成了双双生了儿子。如果乾隆的儿是正确的,而不是皃,那么就可以断定董小宛就是董贵妃,董小宛与冒辟疆没有生过儿子,而只有董贵妃生过一个皇四子,可惜只有三百天就死了,另外董年和冒辟疆生了康熙。此诗的第一句就下了结论即夫妻虽为合欢,但是终究要分离散开。
韩上桂写的诗有诗句:“粧学并头怜姐妹”,一般并头茉莉都是指夫妻,不会指姐妹,而这里的并头怜姐妹,有暗喻董白董年之可能,所以说这首诗是后添进去的。
张元芳写的诗,有诗句:“湘娥争绾带,洛女并乘车”也是指潇湘的女瑛和娥皇即舜的二个妃子,这不是和董氏姐妹暗合吗?所以会有洛神之女一起乘车而来,可能此诗也是后人添加进去的。
汤有光写的诗有诗句“芳魂似傍芙渠沼。”既然是在讲并蒂茉莉,如何一下子写成的芙蓉的渠沼了,这芙蓉不是在指董小宛吗?因为董小宛的号为青莲,即芙蓉。在兴越沼吴,表示董小宛乃是西施,所以该诗也应是后写的。邵潜写的诗,有诗句:“潇湘二女体俱香”可见也是在讲董氏姐妹,从而也可认为此诗是后写的。佘大美写的诗,有诗句:“欲寄相思千里道。”这首诗似乎是在指董小宛这株千里草已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所以有千里相思之说,他还写诗,有诗句“魂从姑射山头合,身向蕊珠宫里分”,这句话就分明在说作为绛珠草到人间来偿回泪珠(与蕊珠相谐音),而且是到宫里去了,从而分手了。
汪洋写诗,有诗句:“静女联翩逗晚粧”这静女分明就是与满清相争之女,静可分拆成青和争两个字,青与清相谐音,此外此诗还有二句:“簪向鸾钗誇雪艳,从教鸳枕妬何郎。”簪为插戴,插戴鸾钗即插载帝皇的金钗,争誇雪儿娇艳,在鸳枕上是哪一位郎有嫉妬?这不是在明白地在着数说冒辟疆因为董小宛在陪伴福临从而心中产生嫉妬。
这首诗其实根本与并蒂茉莉无涉,所以此诗是有隐言微语在内的。
冒超处写诗:“昭阳薄落洗妆时”这不是在说昭阳宫中吗?“同气湘君幽气协”也是明指湘君即潇湘妃子。
1691年(辛未)康熙三十年,冒辟疆81岁。
辛末年八月冒辟疆写文:“跋鉴定郭恕先滕王阁岳阳楼图二小幅画”。冒辟疆说他的先师董其昌所写的小楷可以赞为“心死神活”之技,所画山水,皆北宗小李将军一派,冒辟疆鉴定二幅图,一幅为“滕王阁图”,另一幅为 “岳阳楼图”,楼阁精工自不必言。冒辟疆说“岳阳楼图”楼位置在下,上累四层,皆烟树樵渔,直逼董北苑的“潇湘图”神境,为什么会这般说呢?因为先师董其昌在万历丙申年间(1596)持节吉藩,行走在潇湘道中,所见汀州丛木,蒹葭鱼网,茅庵樵境,晴峦远堤,如身在图画之中。后来在丁酉年(1597) 才在长安获得董北宛的“潇湘图”。每一次展玩,自谓不动步而重作潇湘之客,冒辟疆在弱冠之年从师董其昌,曾一闻见。而今二幅又还旧观,冒辟疆说自己年已八十,生平所藏尽灰烬于十年前,没有能力购买了。如果要使其物有所值,应该重新装裱,特加看详,以纪真赏。当时戴务旃正居住在冒辟疆的“还朴斋”。戴务旃也是一位画师,冒辟疆和他相与抚叹,谓老人何福,恒得所未有,又能朔源穷流,博古精鉴。由此看来,冒辟疆和潇湘素有情愫。P908-P909
1660年(庚子)顺治十七年,冒辟疆50岁。
虞山瞿有仲写诗给冒辟疆,在诗文的前面有一段引文,说明情况:
庚子夏余从确庵师游维扬。迂道之阳山,复折而南过海陵至雉皋。访巢民先生,得识谷梁、青若两道兄,相见如故识。开樽分韵,剪燭论文,以至听歌观舞,极一时快事。记观剧之夜,红烛高烧,白月初上,奏丝竹之清音,徵春雪之妙。伎酒数行,青若忽叹久之曰:“恨其年不在耳。”其年者阳羡名士。余素慕其才且景其为人。时适南旋不获一晤,相与叹息。居数日,拉余游水绘庵,危楼飞阁,层石回溪,绝似江南名勝。登眺之馀,令人茫然,有烟霞想。越二日,将告别,因念行路之难,新知之乐,游观之胜,别离之悲,得诗六首,其末一首即酬青若所赠之作也。
瞿有仲的诗中有二句诗即“伶工犹记新翻曲,唱到《杨枝》声最哀。” 可见陈维崧所谱的杨枝曲已在传唱了,而且其声最哀切,因为这是在写与冒辟疆生死离别的事,是董小宛的纪事之曲。P1155
这位瞿有仲写了一首长诗,诗的名字是“留别巢民先生”,诗中一句为“红儿雪儿无足数,桃叶桃根如粪土。”这雪儿乃是董小宛的小名,这红儿就是指且唱且舞《杨枝》曲的紫云,有红儿和雪儿,当然那些金陵桃叶渡的粉头只能视作粪土不值得一顾了。
冒辟疆还带来了女校书澹生,泛舟莲清,相互唱和。瞿有仲写诗送给澹生,其中有诗句:“襄王席上从来梦,云雨空劳作赋臣。”“作赋臣”,当然是指瞿有仲,而这做梦的楚襄王应该是指冒辟疆,这里面似乎还隐指董小宛是潇湘妃子,是洛神。P1155-P1157
P865 阙名在诗引中写道:“文之香,能空一切香,文之色,能空一切色,花中只抹丽,庶几似之”。此并蒂株丽乃湘江之二女,空留楚国之啼痕,汉宫之双赵,几怨昭阳之夜月,即不然而韩家伉俪,徒成青冢之鸳鸯,骨已朽而心未寒, 肠虽断而魂相抱。苟微衷之可托,自化物以难消,抹丽于是开并头花矣。”这些文字,不是在说潇湘妃子女瑛和娥皇二位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吗?不是在说汉成帝的二个妃子赵飞燕和赵合德吗?不就是居住在苏州半塘双成馆的董白和董年吗?
且看阙名又是如何写下去的“辟疆者,文人而情人也,笔梦文通,琴传司马,五陵年少,谁不退三舍以从,犹抹丽之在众香国也,抹丽而并头花,辟疆而并头抹丽哉。不免有旁观揶揄之者,彼胡为乎来哉,无乃学步邯郸者欤。” 莲曰:“曾侍王母宴于瑶池,幸结同心之带,并头莲,汉宫之双赵也。并头抹丽,其韩家之伉俪,辟疆欲私之而不能。遂传其事于风雅之林,而海内诸君子,群歌和雪,竟出名篇。”
根据阙名的文章,推理所写的时间和陈继儒所写的时间不一致,很可能冒辟疆在顺治十六年时拿出了他年青时写的四首诗以及陈继儒写的引文,然后引申出许多诗友,纷纷写诗的引文,从而把这件并头茉莉的事发挥到极致。
因为潇湘妃子之事,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还有莲曰:“曾侍王母之事”,完全是顺治十六年董小宛为冒母即王母七十高寿来祝寿之事,董小宛别名青莲。其实此文章,尚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如爱极愁生,宠极妬生,这不是在叙说冒辟疆和董小宛之间的情意吗?至于湘江之二女空留楚国之痕的“空留” 二个字,“汉宫之双赵,几怨昭阳之夜月”的“几怨”二个字,都是说明冒辟疆和董小宛之生离,从而有空留,几怨产生,最明显的是“韩家伉俪,徒成青冢之鸳鸯”,既然是并蒂抹丽,是同心之好事,又何来青冢,即满清的墓,这“徒”有“空”之义,即青冢是空的,而鸳鸯被折开了,有怨有殃,“怨”与 “鸳”谐音,“鸯”与“殃”谐音。
P1095、P1096 冒辟疆的同乡友人刘梁嵩因为老盟兄冒辟疆即席限韵写诗,这时冒辟疆的小妾张氏女弹琴唱曲,同时陈九也在座。刘梁嵩的诗中有:“坐有开元人白发,龟年遗调泣金仙。”这开元白发人所指是冒辟疆,这金仙无疑是董小宛, 因为她已是满清即后金方面的人,而且已经成仙上天了。
刘雷恒作和诗,有诗句:“鹍浪欲生湘女瑟”“谁道蓬莱难可越,相逢已是十洲仙”。可见冒辟疆的朋友一直把董小宛作为湘女,认作是潇湘妃子。
锡山作的和诗:“白雪声传骚客调,芙蓉色妬美人钿”。这白雪和芙蓉分明是在写董小宛。许承宣作的和诗:“朱楼怨断三秋葛,白雪歌停十里烟”即红楼也就是冒辟疆著作了红楼梦的场所。白雪是指董小宛。许承家作的和诗:“梦向燕台拾翠钿,书帙乱侵秋月露”。梦到幽燕的高台,即在北京。可以拾得翠钿,翠是青,即满清,钿是由金和田两个字组成,也就是说在梦中只能在满清的皇宫土地上拾到已属满清的金首饰了。
宗观作的和诗:“但教一石留髡醉”这诗句很有意思,髡是和尚,那么一石是什么呢?就是石头记,留给出家做和尚的贾宝玉。冒辟疆不是在生前把所有的东西都献给了寺庙,一心皈依曹洞宗了吗?所以这句诗是有所指的, 从张氏女弹琴唱曲来看,这时冒辟疆应该是个信佛者。
林黛玉取名为潇湘妃子的由来
1676年(丙辰)康熙十五年,冒辟疆6 岁。
丙辰年三月晦日,方亨咸写:“题巢民长兄楷书洛神赋。金夫人手临洛神图卷后”其写的文字为:“画摹周昉,书逼米颠,合璧双绝也。”可见冒辟疆到了老年时仍忘不了潇湘妃子,和他的爱姬金玥一起写赋作图,怀念董小宛。” P904
以下写为什么取名潇湘妃子的缘故。
探春给林黛玉起别号,因为林黛玉居住在潇湘馆,又爱哭,故提议叫她为“潇湘妃子”大家称妙,为什么大家称“妙”。这“妙”可非同小可,得着实地思索一番才好。为什么单单林黛玉要称为“妃子”,而薛宝钗称为蘅芜君,称为“君”,不称“妃子”。为什么偏偏林黛玉称为“妃子”,众人称妙, 连林黛玉本人也不反对。这不是一向心高气昂的林黛玉贬低自己吗?这是不是由于林黛玉居住在潇湘馆内,有湘妃竹所以才取这个名字呢。
湘妃竹,即斑竹。产于湖南、广西等地,竹上有紫色斑点。相传舜南巡, 死于苍梧,其妃湘夫人追至,哭甚哀,泪滴竹上,斑点成痕。妃死为湘水神。故斑竹亦称“泪竹”、“湘妃竹”、“湘竹”。
舜南巡死于苍梧,其妃湘夫人也就是尧的二个女儿即娥皇和女英。二人追至,后因悲切,落水而死被尊为湘水神。这泪点滴石竹上,形成了斑痕,其竹称为湘妃竹。在红楼梦中因为林黛玉是来还泪的,一直哭泣,所以居住在有湘妃竹的潇湘馆内。
本书作者一直认为湘妃是冒辟疆心目中的二位妃子,一位是董小宛,她后来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一位是董年,董小宛和董年都是冒辟疆心中的最爱的女人,所以他在写红楼梦时,把董小宛和董年视作为林黛玉、把她俩取名为潇湘妃子,何为潇湘乃是潇水和湘水之合称,从而可知潇湘妃子也是指两个人,董白和董年姐妹合二为一。其实这仅是冒辟疆取林黛玉为潇湘妃子的一个原因,让大家称为妙作。如此称呼,其实还有更妙处荫藏在深处,那才叫妙哩。
潇湘妃子也被称为洛神。
《洛神赋》出自曹操的第三子曹植之手。一篇凄美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于人间、仙界之间的奇幻故事。曹植在黄初三年(公元 222 年)前往京师, 途中经过洛水,邂逅了美丽迷人的洛水女神。两人相互倾慕,却因人神相隔而不得不分离。
凄美缠绵的《洛神赋》,塑造了一位柔美动人的洛水女神,诉说着一段恍若隔世的爱情故事。洋洋千言背后,曹植在追忆一位毕生铭记的女子,在祭奠一段失之交臂的感情。追寻洛水女神,是追忆惊鸿照影的过往,也是曹植内心的真实。
曹植用大量的篇幅、华美的词句描绘了洛水女神的柔美:她静静地站在洛水河岸的山崖旁。岸边铺满花草树林郁葱葱,越发衬托出她明丽的容颜。容色娇美、体态轻盈、举止优雅、飘忽不定。她穿着绣锦精美纹饰的鞋子,拖着轻薄的长裙,散发出清幽的芬芳。她在山边缓缓徘徊,时而跳跃嬉戏,时而又卷起衣袖,将白皙的手腕探到洛水中,采摘河水中的青青的灵芝。
洛水女神的美丽使曹植感到深深的震撼。他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予洛水女神、洛水女神也将美玉赠给曹植。两人一见倾心,约定再次相会。这时众神会聚而来,洛水女神不得不与曹植分离。泪水从她的脸上簌簌流下,浸湿了她美丽的衣裳。临别时,洛水女神想要与曹植互诉衷肠,然而话未说完就消失在云雾之中。曹植翻山越岭,四处追寻,终究没有找到洛水女神的踪影。他心神怅惘,久立不归······
《洛神赋》的故事以唯美的遐逅开始,以悲戚分离告终。描述了一种可遇而不可即、初得而瞬间失去的心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故事是在影射作者曹植的一段感伤的爱情。
曹植心目中的洛神在现实生活中是确实存在的,请看一下历史的真实: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其中的甄宓即后来的宓妃,是一位和三国时期的大乔、小乔齐名的美女。
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十二月,甄宓出生在中山无极一个官宦家庭。她不仅生得国色天香,而且知书达理、见识过人。甄宓自幼喜好读书,她的哥哥劝说道:“你应当学着做些针线活,读书识字对于女人来说有什么用呢?”年仅9岁的甄宓道:“我听说古时的贤女没有不学习前世成败经验的,不读书,怎么引以为鉴呢?”后来,天下大乱,百姓饥馑。甄家便趁此收购金银珠宝。十几岁的甄宓却对母亲说:“乱世买宝物,容易招来祸端。如今乡邻贫乏,不如用这些钱买粮食去救济他们,广施恩惠。”家人听后无不赞赏。甄宓14 岁时,二哥过世,她便恭敬地侍奉二嫂,并劝平时一向严厉的母亲慈爱地对待二嫂,“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她则与二嫂同住同行,关爱照应。
甄宓恪守传统的妇德,却不守旧。识大体、明大义、有才情、有见识。她的才貌德行很快传为美谈,并传到了袁绍的耳中。袁绍令甄宓与他的次子袁熙成亲。后来,袁熙北上征战,甄宓便留在邺都(今河北临漳)侍奉婆母。
东汉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曹操率兵攻克邺都。曹操的长子曹丕听说袁熙的妻子貌美如花,进袁府寻找,一看果然美貌绝伦,惊为仙人。曹操知道曹丕喜欢甄宓,便将她许给曹丕为妻。
大军凯旋后,群臣恭贺,孔融对曹操说:“当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周公了。“曹操不解,妲己是由姜尚亲自监刑斩首的,怎会又赐给周公了?但他如道孔融才学当世第一,无书不读。孔家藏书丰富,或许真有珍藏秘本,他不敢说无,回去后遍查藏书,还是找不到出处,只得虚心向孔融求教,孔融笑道: “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以现在的事忖度那时的事,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曹操这才明白,窘迫异常。
甄宓嫁给曹丕后,生下了一子一女,分别是曹叡(后来的魏明帝)和东乡公主。甄宓贤惠孝顺,深得曹操之妻卞氏的赏识。有一次,婆母卞氏生病, 甄宓急得寝食难安,整日忧心忡忡。卞氏听说后,称赞甄宓是“真孝妇也“。曹丕对甄宓也十分宠爱,为了甄宓还将原配妻子任氏赶走。心怀宽广的甄宓反倒流着泪劝曹玉丕不要冲动。并说:“众人都知道我如今得宠,便会觉得赶走任氏是我的主意,那样我就会有自私专宠的罪过,请您慎重考虑留下任氏!” 但曹丕没有听劝。
然而,红颜易老。倾国倾城的甄宓也逃不过时间的流逝,渐渐年老色衰。后来,曹丕迎娶了另一个女子郭氏。郭氏比甄宓年轻,而且美艳非凡,很快获得了曹丕的宠爱。渐受冷落的甄宓情绪低落,写下了不少情真意切的闺怨诗句。其中《塘上行》流传至今,被认为是乐府的典范。“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字字句句感人至深,展现出甄宓超凡的才情与细腻的情怀。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准备册封皇后。甄宓生有皇子,地位比郭氏尊贵,立后的呼声最大。于是,郭氏便找机会陷害甄宓。她以曹叡不足月出生为由,诬陷甄氏与外人有私情。曹丕听后大怒,一气之下竟将甄宓赐死。据说,郭氏因忌惮甄宓冤死后会到阴间申冤,曾命人将甄宓“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其状惨不忍睹。
她是洛水女神
据史书记载,甄宓死后,曹植感慨悲叹,曾写作《感甄赋》来怀念她。后来,曹叡即位,为其母甄宓平冤,并追封其为“文昭甄皇后”。曹叡看到曹植的《感甄赋》,为避嫌将题目改为《洛神赋》。
另据记载,曹丕称帝后,曾经将甄宓的盘金镶玉枕头赐给曹植,曹植得后如获至宝。甄宓死后曹植曾经抱着盘金镶玉枕头入眠,梦见甄氏的灵魂与自己相会,幽幽哭诉她的悲惨遭遇。而这就是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灵感来源。
后人据此生出种种传闻,将曹植与甄宓的爱情渲染得活灵活现,说二人有肌肤之亲,曹植与甄宓有过感情经历,甚至有出格的举动。对此,绝大多数人持否定态度。首先,甄宓与曹植相差约10岁,曹丕迎娶甄宓时,曹植才 12岁,所谓“一见钟情”之类的传说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绝大多数的人持否定态度,或者至多只是曹植的一厢情愿,而本书作者恰恰认为众人认为给林黛玉取名为潇湘妃子都认为“妙”,妙就妙在这里,这是因为冒辟疆在取这个名字时就是暗喻曹植和甄宓的一段爱情,二人相差十岁,而董小宛和顺治皇帝相差十四岁。极大多数人认这是不可能的, 从而否定了董小宛进京伴驾一说。现在本书作者从红楼梦本身的情节得出结论,董小宛是进京了,从冒辟疆的著作和冒辟疆的诗友的著作中得到确证董小宛进京伴驾了。更从李天馥这位冒辟疆的友人,清初大臣所写的一百廿首 “古宫词”中得出每首诗都在写“董小宛进京“和”冒辟疆写红楼梦“。现在从冒辟疆在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取名为潇湘妃子中,也可得出结论。冒辟 疆就是”妙”在要证明董小宛进京伴驾,另外顺治皇帝要处死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董小宛不为己利,跪求顺治皇帝宽恕康妃,这和甄宓流泪求曹丕不要赶走原配妻子任氏,两者的情况何其相似。所以说冒辟疆心目中的董小宛就是曹植心目中的甄宓。其实女的比男的大十岁或十几岁并不是问题,冒辟 疆取潇湘妃子为林黛玉的别号,其用意就在此,即要读者去了解一下为什么十二岁的曹植可以爱上他的嫂子甄宓,至少在情感上演义出一场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从而写出振撼文坛的“洛神赋”。那么作为一个比董小宛小十四岁的福临,也即顺治完全有可能爱上董小宛。何况董小宛进京并没有一开始就嫁给顺治,而是嫁给了多尔衮,她被多尔衮纳为福晋。后来,多尔衮死了,董小宛是成了襄阳王的王妃。在红楼梦中写襄阳王让出二个龙禁尉的名额,就是指董小宛和董年成为龙禁尉。冒辟疆认定是嫁给了襄阳王,而有些历史书写是成为将军的妾。总之要过了三四年之后,才被福临娶为贵妃。那时福临已是一个十七八岁的英俊青年,而董小宛是南方的红倌人,驻颜有术。刚逾三十,正是花朵盛开之际,完全有可能堕入爱河。试想为什么曹丕要杀曹植, 还不是曹植看中了比他大十岁的嫂子甄宓,所以曹植会留下一首煮箕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十二岁的男童,如果性欲早到,爱上一个女人是很正常的事。大文豪郭沫若在十二岁时看见自己嫂子的纤纤玉手,就爱上了嫂子,常常手淫泄精,以嫂子作为想像中的泄欲对象,这是根据郭沫若的自述。再者福临确实是个早熟的人,在八岁时就选汉族美女进宫临幸,他的性欲有些变态和畸形,这在历史书中均有记载。甄宓的枕头给了曹植,在1688年8月份董年也把“竹夫人”即竹枕头送给冒辟疆,两者何其相似,在冒辟疆全集中冒辟疆和他的诗友写了许多令人感慨的 “竹夫人”诗,这些诗在“冒辟疆和康熙”一书中有详解,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春灯谜中有薛宝钗的“竹夫人”的灯谜。
1681年(辛酉)康熙二十年,冒辟疆71岁。
辛酉九月望后七日,冒辟疆和邵琰、顾道含、王永光、谢家玉、佘瑸、佘曾仪、许嗣隆、张圮授、许纳陛、顾水云、冒坦然、冒嘉穗、冒丹书、冒纶、汪耀麟等总共十六人,作芙蓉饮酒作诗。顾道含写的诗中有惊人之句:“美人摇曳倚横塘”这当然是指董小宛,因为董小宛生活在半塘,也即苏州七里山塘之横塘,“谁云雾露能相隐,顷刻银船出淼茫”这不是分明在说董小宛乘船北上,离长江一去不复返,两眼望穿尽是茫茫的江水,心中是一团雾露,两者不能分辨,这和红楼梦中写秦可卿用的呆霸王薛蟠所送的樯(脂研斋批语:“为船具”)乘船北上相合。P1379
佘瑸写的诗:“宛登唐苑墨生香,老来偏有繁华梦,此外依稀尽渺茫”,宛登高唐就是把董小宛比喻为登高堂的潇湘妃子,所以把她的事情写出来,其墨也生香了。“老来”当然是指冒辟疆偏偏在做红楼梦,除了著作红楼梦之外,其它一切都成渺茫了。P1380
许嗣隆在写的诗的后面有一行小字作注解:“湘水多芙蓉,又水绘庵湘中阁去此如咫”可见许嗣隆把三湘之水和水绘园的水联在了一起,为什么要取名“湘中阁”这就不点自明了。湘水芙蓉,芙蓉即莲,也就是董小宛,那么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也就是在写董小宛。P1381
张圮授写的诗:“青娥歌妓换宫香。”
这青娥也就是董小宛,因为他又叫青莲,歌伎则点明董小宛的出身,这位董小宛换了身份成为皇宫中的香馍馍了,这不是明说董小宛进了宫成了皇贵妃?“一水湘波未渺茫”还是说董小宛是潇湘妃子。P1382
冒辟疆写了和诗,并在诗的后面写下一大段文字,都是关于芙蓉的,冒辟疆说:“邛州有弄色木芙蓉,一日白,次日浅红,三日黄,四日深红,落又紫色,人名之曰:“文官花”又说,仙女瑶英为芙蓉城主。丁观文卒时,女御美人三十队,并马前导迎,为芙蓉馆主”。为什么在这时冒辟疆召开众多人参加芙蓉倡和诗会,这是因为董小宛离开他已整整卅年了。所以用女御美人三十队暗喻。使他久久不能忘怀,他在写红楼梦时,把晴雯作为林黛玉的化身, 因晴雯夭折而写“芙蓉女儿诔”见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因为董小宛的别名叫 “青莲”,也即芙蓉。正因为上述的原因,所以冒辟疆对芙蓉特别青睐,召集众多雅士文人作芙蓉诗倡和。1383-P1384
冒丹书写诗,有诗句:“忆梦却惭蓉镜梦,寻香曾是水莲香”则是说其父在写红楼梦时回忆往昔的梦境,对芙蓉镜梦有惭愧之情。因为正是冒辟疆送董小宛北上的,所以要寻香,寻的就是那水莲即董小宛的香。P1385
辛酉年九月汪耀麟写诗,诗前的文字是说明,谷梁老兄到扬州带来了冒辟疆老翁的题芙蓉画扇,以及西瓜胶,佛手露。并道及匿峰庐的秋色很美,希望他去观赏。从中可以看出董小宛所擅长的制露方法已有了传承,这露和佛手使人想到红楼梦中的玫瑰露以及巧姐和板儿之间交换的佛手。
汪耀麟说露是“开瓶未咽已先滋”了,还有“佛手传柑作妙香,一自调和变甘露。” P1386
顾道含的诗句:“漳闽奇果黄金手,体露如如发妙香”就是暗指董小宛有天然之体香。P1386
佘仪曾写的诗句:“开樽深坐睇霞庄,梦想汪伦泛晓霜,鸿雁下来人不见,经年辜负是红妆”讲的还是冒辟疆打开了酒樽,想起了董小宛,但是只见鸿雁不见人,深悔自己有负董小宛这位红妆佳人。还有诗句:“佛手相传鸟石岗,慈悲液炼紫茸香”就是说这佛手是出自于鸟石岗的,用慈悲之液炼就的,具有紫茸的香味。P1387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