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已有地名“茅塘村”。
北宋诗人贺铸(1052—1125)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三月底到任和州管界巡检,巡检司衙署在石碛戍,石碛戍在今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桥林社区,至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辞官还乡,在和州近三年。其间因工作和交游等缘故,其足迹遍及老山南北,石碛镇、高望镇、黄叶岭(黄悦岭)、汤泉、茅塘村、定山、定山寺等诸多地名,多次出现在贺铸诗中。贺铸提及茅塘村的诗如下:
《晓度黄叶岭东谷,怀寄金陵王居士闲叟》①
序:在乌江之北八十里,戊辰七月十六日,自宝泉慧日寺之茅塘村路由此。
阴谷不寓暑,风松朝露零。
乳溪逗绿筱,琴筑声泠泠。
老石清金碧,窅然沉列星。
酌此石上泉,饵彼松下苓。
倏欻振飞步,岂徒制颓龄。
何须历五岳,即蹈神人庭。
顾余方有役,俗驾不敢停。
寄音采真子,来卜白云扃。
按诗题里的“黄叶岭”,就是明清江浦县志里的黄悦岭,今名黄山岭;诗序里的茅塘村,就是今东葛附近的村子。该村名或许来自“茅塘”这一个塘坝名。
据江浦县志,该地明初有牧马场,名“茅塘场”②;后来还有集市,名“茅塘市”,为当时“十市”之一。(另有石碛桥市、惠政桥市等)③今地属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
茅塘村毗邻滁河,滁河上何时有桥,已难以考定,但“茅塘桥”这个地名当然是来自村名,理由如上。
最早记载“茅塘桥”名的历史文献,是沈孟化《万历江浦县志》,该志刊刻于万历七年(1579)。其卷五《建置志·桥渡》曰:“茅塘桥:在治北三十里,洪武三年(1370)敕工部建,后水坏,十四年(1381)知县刘英重建。”可见,茅塘桥建桥史,要早于江浦建县史(江浦县始建于洪武九年)。
这是因为茅塘桥横跨滁河,为浦滁(浦口城至滁州)驿道上的交通枢纽。而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定都金陵后,他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他曾两度巡视凤阳中都,两次驻跸于滁州,而江北之浦口江渡对接江南靖安镇(今南京市下关码头所在地),因此明初(洪武四年)明太祖就敕建浦口城,就改造浦滁驿道,就需要建桥以跨越滁河,兴建茅塘桥当然列在建国之初的规划中。
(茅塘桥,摄于2003年)
读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南京水陆诸路》,可知浦滁驿道的重要性。顾先生说:“金陵绾毂两畿,辐辏四海,由京师而至者其路三,陆从滁阳、浦口截江而抵上河,一也;水从邗沟、瓜洲遡江而抵龙潭,二也;从銮江、瓜埠遡江而抵龙江关,三也。”
从外地至京师(南京城),虽说有三条路,而陆路就一条:从滁州、跨滁河、经浦口、渡江而抵“上河”。
又据明万历《滁阳志》等史料,宋元时期,浦滁驿道就是南北干道之一部分,永乐年间,京都北迁,在宋元古道的基础上,朱棣亟需修建南京—北京之间的陆路驿道,称为“两京驿道”。“国初于滁阳尝设三驿:曰滁阳,曰大柳树,曰东葛城。”永乐十三年(1415)朝廷下旨扩建滁阳驿。④
詹其桂所编纂之《民国江浦县续志稿》,犹称浦滁驿道(已改名浦合公路)为“国道”,是当时贯穿江浦县境内唯一的国道。(见该志卷八·交通志)
茅塘桥从初建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多次重建或维修。据光绪十七年(1891)县志《江浦埤乘》,该桥最初建成,广五丈(15米左右),砖券五瓮,跨滁河,屡被洪水冲决。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县刘英重建;清同治六年(1867),知府涂宗瀛檄候补知县廖纶监修,同治十一年(1872),巡道(按察副使)孙衣言重修。
据地方档案馆资料,该桥在1948年国民党军队东撤时,曾炸毁一个桥孔,1952年修复。1973年整治铁路圩,封闭滁河南支,堵塞茅塘桥,但桥面仍发挥公路的作用。⑤近年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完成了茅塘桥加固提升美化工程。
(龙津桥,六合县南门外,据《光绪六合县志》,时为浮桥)
茅塘桥的文物价值很高。
它应该是明清古驿道上的第一座跨滁河、石质、大桥(六合县城南龙津桥,建桥应早于茅塘桥,也是跨滁河桥,但不处于古驿道上,它属于区域内交通桥,且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里皆为浮桥);它是宁滁古驿道的最关键的交通枢纽,在明朝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江北地区其他桥梁罕与匹敌;它建于明朝开国之初(洪武三年),见证了江浦置县、变化、发展至今的全部历史;它是桥中的老寿星,作为浦合公路(县道)的交通枢纽之一,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它体量巨大,砖砌五券,虽历经修葺,仍保持着明初古桥梁的基本结构。
该桥现为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
2023年10月改
注:
①见王梦隐、张家顺《庆湖遗老诗集校注》卷三,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46页。
②《江浦埤乘》卷十三:“洪武中,命建草场牧马,原设六处,后增五处。……茅塘场:在任丰乡,计六顷八十九亩七分八厘八毫。”见甘继民校译《江浦埤乘·精校今译(上)》,南京出版社,2020年,第197页。
③ 见沈孟化《万历江浦县志》卷四《舆地志·镇店(附村市)》。
④据《滁阳志》卷六、卷十二艺文(明)陈琏《重修滁阳驿记》。
⑤1973年以前,滁河自汤泉镇邵兴圩分南北两支,南支过茅塘桥,北支过小桥,即今晓桥。两支于车湾合流后与清流河交汇。1973年冬,堵塞茅塘桥,封闭南支,疏浚北支,改两支行洪为一支行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