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晋升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的很有道理。


体制老司机多年在基层公职单位,发现公职单位晋升不是外行所看到的那样简单。公职晋升,内藏玄机。而很多体制内小白,在晋升这件事情上,认识上往往存在两个误区。
  
误区一:部门的偏见

很多朋友会认为,有的部门是领导成长的“摇篮”,而有的部门却从没有培养出领导,于是,就武断的下结论:进公职单位,就一定要进某一个部门或者进某一类部门,否则就升迁无望了。

比如说,抢着进委办,抢着进组织部等现象,就说明很多年轻人,实质上存在对部门的偏见。

误区二:晋升的偏见

同时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一群年轻人,在几年之后,就可以看出苗头端倪,10年之后,就能分成两类人:当领导的和仍然处于基层岗位的。20年之后,就能分成三种档次:当大领导的,当小领导的,依然处于基层岗位的。

一直处于基层岗位的公务员,会带着有色眼镜看那些晋升成功的同事;当小领导的公务员会以各种阴暗的想法,来揣测已经当上较高层级公务员的晋升“暗箱”。

——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总认为别人的晋升,都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公职系统待上了10年以上之后,有心人会逐渐发现,公职队伍的晋升,远没有人们看到的那般简单,也没有人们想到的那样阴暗。


体制职场真正的玄机和秘诀有两点。


秘诀一:不存在容易成长的部门,只存在容易晋升的岗位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例1:

甲乙丙三人家庭背景相当,学历相当,能力相当,他们同时都考进了市委办公厅。甲分在了秘书科,乙分在了会务科,丙分在了后勤科。


(1)两年后


甲训练出一手好文笔,开始给某市委领导当秘书。乙成为了安排会场的高手,他的主要工作是:开会的时候,设计会标,摆放领导的座次,调试话筒,音响,投影等,都是他的长项。


丙则成了机关伙食团的采购高手,经他的调剂,机会食堂的菜品丰富,营养又美味。

应该说,甲乙丙三人都很优秀,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2)五年后


甲秘书服务的市委领导即将调任,临行前,下放甲到了该市下面的一个县的局任副局长,算是提拔了。

乙的会务服务更精良了,几乎可以说,无可挑剔,市委大领导的会议,点名要他服务。

丙在机关后勤部,也混得风生水起,有领导提名,让他担任新一届机关伙食团的团长。

(3)10年后


甲到县里任副局长的甲经过基层锻炼,成了该局的局长。

乙和丙依然在市委办公厅,乙成了会务科的副科长,丙成了后勤科的科长。

可以想象,在20年后,甲乙丙这三个起点一样的优秀公务员,人生发展的层次几乎可以确定会大不一样。


例2:

ABC三名同志,同期考入了一个县的工商联。


工商联是一个散淡部门,在区县这一级,完全是可有可无的单位。


A分在了企业联系科,B分在了办公室,C分在了财务科。



开始时,三人都默默无闻的耕耘在自己的领域里,踏实肯干。

5年后,A因为出色的外联能力,与县内大大小小的企业建立的广泛联系,被县领导发现其才能,直接将其调任到县招商局任副局长。

B也很优秀,成长为工商联的办公室副主任,实际上全单位的中枢协调事宜,都由其操办,综合能力很强。但因为工商联在全县各部局比起来,毕竟是小单位,很多大局大单位的办公室主任都很难提拔,更何况一个小小工商局的办公室副主任呢?

C也成长为财务科副科长,但因为工商联的财务计划任务量有限,财政局专管全县财务的注会师科长都难提拔,何况一个小机关的财务科长呢,肯定不会进入组织的提拔视野。

可以揣测,在可预见的未来20年,ABC三人的发展水平会大不一样。

  

例3:

一家媒体单位,每年都会进年轻人,分配在不同的部门。单位有8个部门,但只有一个部门的中层干部进入提拔通道,这个部门就是资讯部。


其他的部门诸如事业部、技术部、广告部、播音部等,都有很优秀的年轻人,也都有很年轻的中层干部,但就是进不了组织的视野。


在这个单位,要想成长进步,就得进资讯部,而且还得尽快混到资讯部主任的位置,才能进入组织视野,纳入提拔后备通道。


上面三个例子说明:其实在公职系统,并不绝对化的存在晋升得快的部门和晋升得慢的部门,只存在升得快的岗位和难以升迁的岗位。

因为公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去充实,而不会局限在某个单一的部门或者单一的行业口子去选材。

在人们固有印象中,委办因为和领导靠的近,所以升得快,给人的错觉好像是只要进委办,都能捞个领导当似的。

其实不是的,80%的人,其实在委办干了一辈子,都没有当上啥领导。

只有委办秘书科的同志,才是委办最容易被提拔的岗位,就像在媒体单位,只有资讯部的记者编辑才是容易被提拔的岗位一样。

还有些人会觉得,那些有实权、有项目的部门很容易晋升,其实也不是的。在有项目的部门,成长得快的岗位其实只有项目科的同志,其他岗位的同志,比如后勤、财务,基本也没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有的同志觉得,组织部是管干部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好提拔,其实也不一定。组织部最容易晋升的岗位其实是干部科的科长,其他的诸如电教科、组织科等岗位,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也不是很大。

那么也有人要问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个部门的不同岗位之间晋升差异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只有一点:那就是容易被提拔的岗位,其辛苦程度,劳动强度,综合能力的锻炼程度,明显是其他岗位的倍数。

比如委办的秘书岗,那还真不仅仅是996的强度,那绝对是007的强度!当几年领导秘书,小伙子熬成糟老头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看看有几个领导的秘书是女的?这里并不存在性别歧视。因为女的根本累不下来!估计女性干几年领导秘书,绝经期要提前10年!弄不好还会患上疾病。


秘诀二:体制内晋升,机遇权重大于背景权重,运气成分大于运作成分

很多人都认为:所有的升迁,一定有猫腻。

其实,在体制内待久了,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有你想的那样简单,也并非你猜测的那样阴暗。尤其是基础岗位的晋升和较低级别领导岗位的晋升,更没有你想得那样复杂。

还是举例——


例1:

甲乙两人资历相当,能力相当,都进入了组织考察范围,进入了提拔通道。


甲的家世背景显著优于乙的背景。


但这次提拔,需要一个熟悉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组织考察的重点,是基层经验。


组织上翻开履历,发现甲并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一直在县直机关,而乙则具有3年的驻村干部经历和3年的乡镇工作经历。所以,乙虽然没有强悍的背景,依然毫无悬念的成为提拔对象而把甲PK下去了。

  

例2:

AB二人学历相当,年龄相当,工作范围,锻炼强度都很一致。于是进入了某岗位的提拔考察通道。


通过考察显示,B的综合能力和民意调查还要略高于A。


根据新的干部任免政策,担任上一级职务,必须有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任职经验,方能晋升。


A因为职级早进了一年,B的职级晚进了一年,在岗位考察时,B已经有优势胜出,但因为职级年限不达标,被迫拿下,稍逊一筹的A因为职级刚好,顺理成章被提拔。


例3:

小林和老王二人都是老基层,具有丰富的基层经验,老百姓的口碑也很好。组织准备提拔他们其中的一个担任某乡的副乡长。


但是小林仗着自己年轻,而且自己有个舅舅在县发改委任职,于是大肆运作关系。老王也不是吃素的,看到小林在四处运作,自己也坐不住了,于是搜集小林在基层工作的失误证据,然后写了一封实名举报信给纪委。


在提拔的最后关头,组织上收到了纪委反馈老王实名举报小林的举报信的情况,提拔程序立即被终止,必须等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才能重新启动考察程序。


组织上有考虑,这两人还没有提拔就掐成这样,真正提拔了其中一位,还指不定另一位出现啥情况。而且组织上通过这次考察发现,小林和老王二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政治上的成熟度不够,纪律和清廉方面估计也不太过硬。于是干脆放弃了二人的考察和提拔事宜。另外选了和他们能力稍有差距但踏实肯干,也很老成的小张担任了该乡的副乡长。


小张啥也没做,懵懂懂就当上副乡长,让小林和老王大跌眼镜,但也无可奈何。

 

看了这三个例子,明白了吧,体制内的提拔,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送点礼,走点门路,就升官大吉,那也太简单了!

说实话,近些年考进体制的富二代、官二代多了去了,那要只送点礼,送点钱,攀个大树,直接提拔,那这个体制岂不乱套?

当然,我不否认会有这种情况,比如特别有钱、情商高,特别会找大腿,特别会来事儿,特别有背景的那类人,也许是会比一般的成长得快一些。但说实话,这种人,毕竟只占体制内被提拔的很少的比例。

毕竟,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的传媒又十分的发达,有些事,做过分了,是一定会栽的。
  
所以,建议两点:

第一,不要害怕进错了部门,但是无论进哪个部门,要努力进这个部门的核心岗位、战略岗位。

什么是核心岗位?那就是体现一个部门中心职能的岗位。

比如:发改委的规划科,交通局的基建科,城建局的建管科,司法局的法制科,公安局的刑侦队,教育局的教育科,团委的青少年科等等。总之,你考进的部门他的核心职能是什么,就一定会有一个对应的核心科室,你只要进这个核心科室,以后的成长提拔机会就会大很大。

第二,随时搞好基础准备,能力该积累的要用心去积累,尤其是核心能力、专业能力。

同时,那些该达到提拔基础条件的,比如学历条件、基层工作条件、多岗位锻炼条件等,要提前努力去达到,尤其是职级条件要把握一切机会提前达到。现在这个东西真的很硬,达不到职级又想被提拔的叫破格,而为了舆论稳定,99%的领导层都不愿意走破格提拔通道来给年轻人机会。

做好了上面两点之后,就是等待机会机缘了。提拔都是要看机缘的,并不是强求可以得来的。以比较平和的心态对待提拔比较好。

当然做好了这些准备和心态调试的同时,也可以去适当搞搞关系,至少需要提拔你的上层领导认识你才行。

适当的表现、表演、攀附,对渴望成长的年轻人而言,也是必要的手段。

至于其他出格的事情,坚决不能碰!

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违纪违法也许可以换来一时的晋升,但最后的结局会非常惨!

来源:部委老农的自留地(ID:bwlndzld)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