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三日,昨天回到家。

  出行,有朋友关照是一种福气。美景、美食、美人,集纳一组照片做个美篇,留下记忆。

  泉州寺庙多,有半城烟火半城仙之说。


  我还是很有佛缘的,阴历三月二十六,刚好巧遇泉州开元寺的“勤佛日”,善男信女起得早。一大早,开元寺的人就特别多。


  开元寺的镇国塔是唐咸亨年间(670—673年)文偁禅师主持建造的。开始是一座木塔,用来安放佛舍利,后因遇灾重建,改为石塔。该塔是一座纯用花岗岩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塔心粗壮结实,用横梁斗拱与外壁相连结,具有极强的抗地震和抗台风能力。全塔造型宏伟壮丽,石雕工艺精湛古朴。壁上所雕的八十尊保护神像,身份、服装、姿态、武器、表情各不相同,个性鲜明突出。须弥座束腰部嵌有三十九幅释迦成佛连续故事图像,每幅主题集中,人物故事刻画细致,引人入胜。是我国宋代石构建筑中的精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二是开元寺最有名的一棵桑树,据此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开元寺这片地原是泉州富商黄守恭的桑树园。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来就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历代屡经重修,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原为五代十国时期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

  承天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


  弘一法师与此有缘。

  南京大学的校歌,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谱曲的。


  这次没有去清源山,这是7年前的照片。


  福建有三大渔女,惠安女、蟳埔女和湄洲女。她们善良淳朴,勤劳智慧,与三代蟳埔女合影留念。


  海蛎吃起来美味可口,加工非常辛苦。


  今年五一期间蟳埔成为全国网红打卡地,成千上万全国的女孩来此地寻美化妆留念,着蟳埔女装到打卡处留影,已经演化成一种时尚产业。


  晋江边,到处是真假蟳埔女。


  8年前,曾和夫人、小孙女到崇武古城,这次来更加整洁漂亮。


  留影海滩。


  这种长在海边沙滩上的月见花,别名海芙蓉。


  典型的惠安女雕塑。


  16日,特意来到晋江围头半岛,1958年8月23日,我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就是在这里打出第一炮,现在是战地公园纪念馆。


  朱老总为安业民烈士题词。


  安业民烈士日记,我们那一辈人的明星范。


  离金门最近的观测点。


  海滩上尽是渔民摊在那里的海带,用绳子结成串,一串110元,大约四五十斤,按片卖一片5元,足月2斤多。


  一根海带有几斤重。


  围头的妈祖庙。


  梧林侨乡,极具闽南特色。


  “侨批”古朴典雅,似乎能闻到墨香,寄托着海外游子的浓浓思乡之情。


  烧塔仔,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把里面放满柴火,侨乡父老乡亲们围着塔仔载歌载舞。类似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围头小吃,据说是晋江最正宗的了。


  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和福建德化,是我国三大陶瓷之都。在朋友的陪伴下,实地参观了德化月记窑遗址和400多年不断烟火,至今依然在用着的月记窑,令人荡气回肠。


  烧窑一般二三天就可以了,冷却要十来天,这是一个高手艺活,现在有电烧、气烧和柴烧等,各具特色。


  这位窑工师傅七十二岁,比我小一岁。


  鼓起来的这一块叫窑乳,起到散热的作用。


  有幸认识庄苑陶瓷艺术中心的庄丽琴女士,欣赏了她依山傍水建的工作室,志趣使然。


  欣赏她的精品收藏。


  部分展品欣赏。

  毛主席的瓷像和纪念像章,是我们那代人的记忆。


  老子。


  获赠新朋友,德化汝窑第一人,吴建槐工艺师赠送的青花茶壶“金鸡报晓”,爱不释手。


  找个地方,品尝美食,楼顶露台刚好看到远处大坪山上的“人头马”——郑成功塑像,夕阳西下,别有一番情趣。


  忙里偷闲,给泉州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做个讲座,寄希望他们成人成才成业。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朋友陪伴总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


  方延明,笔名鲁人,1977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担任《南京大学报》主编。2003年,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曾任中国新闻奖、长江奖、韬奋奖评委,2001年获江苏新闻最高奖---戈公振新闻奖。

  方延明专长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54个一版头条重要稿件,先后出版三版《新闻文化》,被誉为我国新闻文化研究领域两个开拓者之一。他发表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造就什么样的新闻人才》《理论新闻学学科体系论纲》《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3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后获普遍好评。

  方延明对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邓小平理论亦有深入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华文史论丛》《文献》《社会科学战线》《中国软科学》《自然杂志》《江海学刊》《南京大学学报》《南京社会科学》《求索》《晋阳学刊》等著名学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有9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3年发表的《邓小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被中央党校收录新时期党的建设文库。

  独著《新闻文化导论》《新闻文化外延论》《新闻实务方法论》《新闻与文化研究》《新闻文化研究》《方延明文化三论》《方延明新闻作品集》,主编《新闻写作教程》《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等著作。

  方延明文理兼通,出版三版《数学文化》,为我国高学校开设数学文化课做出贡献,获学界同行好评。

  2011年,方延明在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支持下,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首席专家,尽管已经花甲之年,仍14次到藏区考察调研,走遍雪域高原山山水水,主持完成《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专著,以汉藏双语出版,填补了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大范围内影响力问题研究的空白,获学界业界高度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