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道观,绝不仅仅是佛僧羽士以及信徒们的礼拜场所,在古代,它们往往还兼有会馆、旅店、图书馆、茶社等社会功能,因此,研究古代寺庙,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古人的生活、古人的事迹。比如成化十九年(1483)正月,南海(今广东)人陈白沙赴京应荐中途,绕道来访江浦人庄定山,就食宿在县城外白马寺,盘桓一个多月才离去,其间大家一道游定山,登石洞山,沐浴香泉(今名汤泉),品茗惠济寺,庄昶等人全程作陪。北郊石洞庵主僧永昇(字太虚)闻讯赶来,颇感与白沙先生相见恨晚,呈上所注佛经,陈先生赞以“了彻通达,毫无挂碍”,二人就此结下终身友情。

  白马寺作为旅店,还成就了陈、庄、石、娄四人联句赋诗那一段文坛佳话。庄先生女婿、六合人、进士王弘在《文节公年谱》书中记述了这次盛会的过程,如下:

  庄公与石淮公陪白沙先生宿白马寺。南京提学江西人娄谦听说陈白沙在江浦,渡江来访,距寺数里之外,娄谦下马,屏人步行,白沙等人来迎,与娄谦相让久之。按当时礼俗,娄先生请陈先生做下马诗 ,左右执笔砚以进。于是白沙书曰:“西风吹马夹山盈,红叶青溪点缀新。惟有白头欹立影,至今犹带玉台巾 。”娄谦接过,喜不自胜。到了寺庙大门前,二先生相互谦让,娄谦乃曰:“先生,乃吾道宗主也,又何必礼让?”白沙遂不复让。进门后,娄问曰:“先生在此,陪宿者何人也?”白沙举庄公及石公以对。娄曰:“余知定山素矣,石公未知也。”娄谦与石淮虽为同年进士,然对石淮不熟悉,故有此问。白沙曰:“石公乃蜀汴儒宗 。”(石淮历任四川、河南提学佥事,故陈白沙有此评语)娄请相见,彼此倾倒之至。当晚,娄谦亦宿白马寺。

  四人坐定,畅叙见闻,切磋学问。僧人煮茶,洗耳恭听。不由天黑,冬雨绵绵。晚上,众人于寺内饮酒作诗,因作联句,计成二首,众请白沙先生手自抄录。乃为趁兴之作,笔势酣畅,白沙又好扎茅为笔,号称茅龙笔,运笔时墨汁淋漓,忽而枯瘦枝丫,妙趣无穷。录毕题赠寺庙主持净敬。

  此僧如获至宝,不久即请人刻碑,立于寺庙院中。很幸运,此诗碑发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人搬到县文化馆院子里,遭好事者翻看弄断,今移置在浦口区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建亭宝藏之。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对此碑的书法成就备加赞赏,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

  碑文如下:

  人生须此会,何更问阴晴(陈)。

  动荡乾坤气,调和鼎鼐羹(娄)。

  公来山阁雨,天共主人情(庄)。

  未了鹅湖兴,江城又杀更(石)。

  寒风吹角短,细雨打更长(陈)。

  天意留行李。灯花喜对床(娄)。

  乾坤真率会,樽俎太和汤(庄)。

  何限春消息,梅花不断香(石)。

  成化癸卯正月十八日,南海陈献章同怀玉娄先生、定山庄先生、石洞石先生白马庵联句,录之以送庵主净敬,石斋书。

(白马寺联句诗碑)

  从两首诗看,这一晚四人兴致都很高,一夜未眠,寺僧或早已蒲团上趺坐入定,惟窗外细雨淅沥,梅花盎然,暗香袭人。

  娄谦,字克让,江西上饶人,白沙早年曾与其兄娄谅一同师从理学家江西人吴与弼,成化二年(1466)在京城与娄谦相识。娄谦在南京做官,白沙来江浦作客,对于娄谦来说,既是故交重逢,又自以为是半个东道主,当然会一陪再陪,最后竟然在白马寺陪伴白沙十多天。此事记载在白沙先生《书莲塘书屋册后》一文中,不然真难以置信。其文曰:“成化十九年春正月,予访予友庄定山于江浦,提学南畿侍御上饶娄克让来会予白马庵,三人相与论学赋诗,浃辰而别。”古人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十二日为浃辰,因此借指十二天。

  许多年后,江浦知县王之纲于白马寺院中读到诗碑,追想四先生“鹅湖兴”,不禁心向往之,遂于寺旁空地建三贤祠,祠中建白马书院,并取法古人,多次召集诸生,讲学其中,赋予白马寺佛教之外的更多文化功能。风雨飘摇的明朝末期,时任江浦知县李维樾也曾在此讲学,晓以大义,鼓励士人发动民众以对抗流寇,保护县城安全。

  王之纲建三贤祠于隆庆五年(1571),专祀宋儒陆象山、明朝陈白沙、王阳明等三位先贤,建祠时陈白沙(1428—1500)已去世71年,王阳明(1472—1529)去世42年。

  三贤祠又名慕贤祠。王之纲在《慕贤祠记》中解释他建祠的原因是:“比检故志,有三先生祠,而祠下脱误,不知其人,咨之父老,盖为象山、白沙、阳明云。窃以为白沙曾集此,阳明官太仆,往来浦中,象山故二公之所宗也。”原来是县城旧有三先生祠,只是不知来龙去脉,于是卜地重建于白马寺旁。白马寺因曾经接待过数千里之遥的一代大儒,至此又于寺庙之外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纪念地的意义。

  据县志,白马寺 在县城外东北郊一里许,僧圆恩创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成化间僧净敬重建 ,隆庆六年僧性演、万历三十八年太仆少卿吴可达先后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晚清复建茅庵。民国早期入住白马乡乡公所,1949年后改建为白马村小学校舍,“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

  白马寺坐落在白马山麓,林树蓊翳,细流潺潺。其北三五里有象山,山下有泉,名象泉,经白马寺,西流入城,合凤凰山下清惠泉,南流入江。《雍正江浦县志》赞美白马寺环境幽静,山环水绕,竹木深秀,深足游憩。因此,许多文人雅士徜徉其间,吟风弄月,留下隽永美好的诗篇。

  大儒陈献章(白沙先生)诗云:

  白马江边寺,公舟云里来。

  平生朱仲晦,只送吕东莱。

  山暝云藏月,江春雪放梅。

  老僧无一语,玉带 却收回。

  庄昶先生与之唱和云:

  万里何乡老,青天白帽来。

  神仙在人世,随处是蓬莱。

  云影千江月,天心数点梅。

  平生夫子意,又许铸颜回。

  邑人魏荣道高望重,号称县中耆儒,中宣德七年(1432)乡试经魁 ,授训导,历任国子监助教、翰林院检讨。博学能文,当时推重。所作《游白马寺》,意境旷远:

  欲涤尘襟杂,思得江山助。

  偶缘踏青来,远逐钟声去。

  禅房半日闲,野蔬香可茹。

  出门白云封,岩回不知处。

  邑人熊师望,字熙宇,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官至深州知州,所至皆仁惠有声。致仕归,凡里中善举,辄身为之倡,闲时吟诗。其《春日游白马寺》一首,诗风清雅,类晚唐诗人。诗曰:

  郊外蘼芜一望青,春鸠呼类绿杨汀。

  石桥曲曲萝迷径,古刹幽幽翠作屏。

  钟磬响时龙自舞,梵音讲处鹤来听。

  禅关闲寂堪栖隐,更有松风助朗吟。

  白马寺前水流弯曲,古人常于此借曲水流觞,饮酒为乐。这天,友人又雅集白马书院,明代邑人张邦直最开心,赋诗云:

  胜日移尊曲水头,主人竟日恣淹留。

  禊修雅称兰亭集,酒数无论金谷稠。

  山月照人阴冉冉,江烟笼树晚悠悠。

  吾侪良会原非偶,聊拟渔樵引唱酬。

  来此雅集的还有张邦直的同窗兼同年邑人朱贤,他作有《偕同年张邦直游白马书院》:

  野寺寻幽纵目观,江天霜树倚云端。

  水光净影青霄近,山气侵人白日寒。

  浊酒漫劳欺我醉,好花还许对君看。

  他年匹马长安道,倾倒何妨尽此欢。

  因白马寺遐迩闻名,又地近城郊,旅客路经县城,多来此庙参观。程国祥,字仲若,安徽歙县人,后迁居上元(今南京市),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为官清廉,生活贫困,有诗名。此人作有《游白马寺》二首,其一:

  气还太始原非相,心似耆婆 只自知。

  远来白马分云树,遥见遗碑刊字诗。

  其二:

  松树青青桑合阴,空庭静气结寒林。

  翠波欲滴芙蓉下,红雨如连琥珀沉。

  清朝江宁人(今南京)龚元超慕名而来,作《题白马寺》诗:

  朝宗门外路,迂曲入寒林。

  古寺遗碑在,空阶落叶深。

  地偏疏客屐,山远断尘心。

  幽磬时闻响,高云结暮阴。

  又作《长至 过白马寺,寺有庄定山、陈白沙联句诗碑,即用其韵》二首,如下:

  闲行还出郭,原野雪初晴。

  烟霭压茅屋,人家煮菜羹。

  乱山学画意,落木见幽情。

  不尽风吹面,嘤嘤寒鸟鸣。

  匆匆嫌昼短,山寺日方长。

  天竹红窥牗,垣衣绿近床。

  龙文留旧刻,蟹眼斗新汤。

  不及连吟好,聊当一瓣香。

  江浦有“二山”,一为庄定山,一为刘大山,皆为所处时代的风云人物。刘大山,名岩,浦口城人,康熙年间,他来参观时,白马寺已经破败荒凉,其《白马寺》诗云:

  白马何年寺?荒凉剩旧基。

  病槐藏细蚁,破瓦啸愁鸱。

  爨寂齑粮断,僧寒钟磬迟。

  残阳界墙角,早是闭门时。

  又几百年风风雨雨之后,我来寻找白马寺,只在一爿住宅小区里找到一条小河,河水潺湲,曲曲弯弯,长达数百米,不见其源头,也没找到它的去处。林木掩映,小桥横斜,当地的老人指着小区背靠的一线小山告诉我,那就是地方志里说的白马山吧。

  然而,那一座曾经人文荟萃的古寺已消失不见了。

  2022年8月21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