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南京市六合区之“六合”一名,源自六合山。六合山,今名顶山,曾名定山,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老山山脉之东北段。六合区之“六合”之名,竟出自浦口区的山脉名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六合山到老山

  民国以前之江浦县有“双城县”之称,因为一县有两座城,分别为县城与浦口城。六合山地处两座城之间,据清末县志《江浦埤乘》,六合山在县城东北外二十里,距浦口城万峰门(西门)五里。

  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十八》“真州”条云:“六合山,即定山也。其山相接,通谓之六合山,旧名六峰,曰寒山,曰狮子,曰双鸡,曰芙蓉,曰高妙,曰石人。”六合山之六峰,为旧浦合公路(浦口至合肥,今名S331)拦腰划为东西两片,东片有三峰,从东到西,分别为狮子峰、妙高峰、芙蓉峰,今分别更名为大顶山(狮子峰)、二顶山(妙高峰)、三顶山(芙蓉峰);西片三峰,三足鼎立,分别为石人、寒云、双鸡。这三座山峰之今名,有多种说法,大约分别为石公山、石婆山、黑石山。

  六合山旧有定山寺,乃“梁主为僧法定建寺”,此说出自宋《六峰志》,即《嘉定六合县志》(该书已佚)。梁主,指梁武帝。法定,据《雍正江浦县志》:“梁武帝时僧,戒行精严,锡周南北。比老,帝钦异之,特建精舍于六峰之定山居焉。定山之名,实肇自法定云。”唐朝诗人薛逢有《定山寺》诗:“十里松萝映碧苔,一川晴色镜中开。遥闻上界翻经处,片片香云出院来。”此诗表明唐朝已有定山寺以及定山之名。

  “定山”今名“顶山”,系音讹所致。据说20世纪50年代末当地成立“定山人民公社”,因为人们觉得“定山”二字落后,遂有意讹化为“顶山”。“顶山”之“顶”,巅峰也,顶呱呱也,正符合时代精神。

  其实,古人心目中的六合山,约当今江北浦口区之老山。老山呈西南东北走向,其东北端至长江边晋王山(今名宝塔山),西南端至浦口区境内星甸街道西山,又越过省界,与安徽省全椒县横山相连,全长(区境内)近百里。至于“老山”一名,显然为当地俗称。老者,俗语大也。民国18年(1929),江浦人詹其桂在所编《江浦县新志稿》里说:“吾浦山脉发源于和县之鸡笼,蜿蜒东走,越赭乐,历翠云、龙洞、福龙诸山,及白筱、黄悦、骆驼诸岭,曲折而至于定山。岩壑幽深,岗峦起伏。由西而东九十余里,横亘于邑境中心,世俗统称之为老山。”

  六合山的归属

  “六合山”一名,最早见诸南朝梁沈约所撰《宋书·卷六·孝武帝》:孝武帝大明七年(463)二月,“丁巳(12日),(孝武帝)车驾校猎于历阳之乌江;己未(14日),车驾登乌江县六合山。”

  稍后,至唐朝魏征所主编《隋书·卷三十一·地理下》“江都郡·六合”条下云:“六合:旧曰尉氏,置秦郡。后齐置秦州。后周改州曰方州,改郡曰六合。开皇初郡废,四年改尉氏曰六合,省堂邑、方山二县入焉。大业初州废。又后齐置瓦梁郡,陈废。有瓜步山、六合山。”这是六合县有六合山之说,最早的历史文献。

  至于沈约《宋书》说六合山在历阳郡乌江县,而魏征《隋书》却说六合山在江都郡六合县,这其实是因为“隋时山南为乌江,山北为六合,实一山也”。(《江浦埤乘·卷二》)至明初,六合山从乌江、六合二县划出,隶属新建置的“江浦县”。

  史载明洪武九年(1376),割和州乌江县(乌江县于洪武初年已省)遵教、怀德、任丰、白马四乡与六合县孝义、滁州丰城各一乡地而置江浦县。置江浦县后,江浦与六合二县界约在今浦口区泰山庙(东岳庙)一带。康熙年初镌刻之“浦六分界碑”今尚保存在民间。查历史地图,明初和州之遵教、白马等二乡地,大致在老山中段以南以及山南,而六合县之孝义乡地,大致在老山东北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活动,地方文物专家在老山黄山岭南坡某处(古称七谷山)丛林中发现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墓。有专家对此发现深表怀疑。因为这不仅与有关张孝祥墓地部分史料记载不合,且新发现的只是张孝祥后人于清嘉庆年间在老山所立的一方石质墓碑而已,缺少田野考古等更多根据。但20世纪70年代,南京博物院专家在老山南麓(象山)发掘过一座南宋古墓,据出土的墓志铭,此为张同之墓,而张同之,据墓志,为张孝祥之子。这次发掘结果很惊人,张孝祥有子张同之,不见史料记载。其实,张同之墓之考古价值,更重要的或许证明了留传已久的一个说法,即乌江县张孝祥家族墓地在老山。当然,它也附带证明,今老山(古六合山)部分地段曾归属乌江县,且达数千年之久。

↑张孝祥墓(现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六合地名源出六合山

  《江浦埤乘》作者夏锡宝、侯宗海二先生说:“江都郡六合县下有六合山,隋时(隋开皇四年,584年)始置六合县,盖县以山名也。”也就是说“六合”县名来自六合山。此说最早来自唐宰相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引《元和郡县志》云:“(六合山)在(乌江)县北八十里。六合县因六合山以为名。”

  六合县第一部县志,编纂于宋嘉定年间,为时任六合知县刘昌诗主纂,即题为《六峰志》,此为六合县名来自六合山又一明证。

  明代知名学者六合人孙国敉著有《江北定山志》,书今已散佚,但该书《自序》保存于顺治《六合县志》里,该文写得很有趣味,可以摘出来读读:

  江北定山,故在六合封域中,自洪武初割六合半以置江浦,而后定山之去江浦也近,而去六合也远。虽定山泉石之胜,自是江南北奇观,岂一州里所得专擅?然揆厥六合之命名也,实以定山六峰相合故。故六合即以定山予江浦,而原本山川谱牒宗系实兹焉在?余即欲谖(忘记)定山,顾安能谖(忘记)山中六峰哉?

  显然,孙先生也认同“六合”县名来自六合山的说法。

  六合县人,丢失了六合县名所由来之山,当然有些尴尬,但孙先生以为不必为此耿耿于怀。他自问自答,自我解嘲:

  或曰:“尔口良辨,身良苦,乃道六合者不获睹六峰,可奈何?”曰:“岂惟是哉?四明山隶余姚,乃今明州擅其名;蛾眉山隶嘉州,乃今眉州擅其名;又华州不见华山,至同州乃见之,诘曰‘人间多少不平事,却被同州看华山’!从来名实之不相蒙,类如此。”

  “人间多少不平事,却被同州看华山”,语出宋代张舜民《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诗(今版略有异文)。“华州”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境内及周边地区,因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后因辖境屡有变化,华山终归入同州境内。同州,华山所在华阴县在其境内。

  总之,华山不再归属华州,六合山不再归属六合,孙先生以为“从来名实之不相蒙,类如此”,言简义丰,一笑带过,态度可谓豁达。

  2021年8月

  注:本文已发表于2021年第四期《南京史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