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节


  三月的最后一天,我需要

  用一首诗说明一个细节

  两只燕子从春雷中突然降临

  在一棵枣树的树冠上重复着同样的

  口令,这白云般的自由使枯枝回暖

  让冬天的阴影渐渐失去重量

  仿佛我的怀旧情结是乡愁的一个伏笔

  令燕子的叫声重新为故乡松绑

  也给人生的底线再加一根绳索

  不至于在生活的迷宫中一塌糊涂

  而又偏离了自己,这并不意味着

  对一个人的孤独建立了新的秩序

  或者已臣服于当下漏洞百出的局面

  身临其境的白玉兰仅次于我的安静

  无论开得多么热烈,在修辞的重力下

  它们都会懂得沉默,并不轻率赞美

  春天的身段,或者,用另一种叙述

  闪耀于一些词语空洞的内部


  2021.03.31


  2、霾


  这是一笔旧债在返还

  春天并没有高于霾的脊梁

  江河水被大风挽着

  两岸都是树叶的哀鸣

  它们将抵达农谚内部

  找到那些替罪羊


  此时,一个人登上高处

  已是自取其辱

  黄沙漫过街道、菜市场、公园

  并没有多余的人

  感到自责。春水黄着

  无法叫醒一池睡莲


  一场霾塑造了什么?

  我内心空虚反问自己

  那些在尘埃中修建的宫殿

  是不是褪色的言辞

  产生了幻觉,为什么人间

  有那么大的撕裂声


  霾终将散尽

  那些逆风中回头的人

  看到了破土而出的新竹

  同时感觉到了叶尖上

  白骨般的寒气


  2021.03.17


  3、大风吹


  此时,一首古诗堵在门口

  月亮躲在云彩里,牧羊者躺在羊群的梦境中


  我听到一种声音像来自北边的河槽

  又像来自一位中年妇女的病肺


  无法想象此时的旷野会不会窒息

  也不能预判噩耗与虚无那个更沉痛


  这应该是一只寒鸦动了写诗的念头

  不同于小区里一只宠物犬对拾荒者的狂吠


  2021.03.01


  4、并非无端


  秋天过后,要找到沮丧的源头

  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阴影不断放大

  记忆像个不愈合的伤口

  在时间镂空的喧嚣中,一枚浆果坠落

  陷入命运的悲苦


  而忘却一如重构。十二时辰中

  有一段残桩总难绕过,骑马远走的人

  偏安于结局之外,使命犹如漏洞

  为落日之上的人,埋下了动荡


  狂云翻卷,并不能遮蔽闪电的锐志

  有些人不再食腥味,是内心的猛虎

  失去了丛林,像一条流浪多年的小兽

  找不到主人复仇,寄身于风雨中的人

  万里山河就是一门远方的亲戚


  2021.02.03


  5、宽窄辞


  一鞭子抽出春天的人

  他看到羊群无数次被冰雪加冕

  天空是云朵的大道,衰草是土地的穷途

  他感到惠风深情,闪电声嘶力竭


  装在内心的爱情,像遥远的钟声

  滑过飞鸟的翅膀,她拒绝在他的生活中呈现

  只是不想让灵魂的孤傲

  蔑视肉体的买卖


  当青草变黄,古老的明月懂得了宽容

  羊群在喜欢的事物里停顿

  白发在精神的隐喻里得以青葱

  群星从浩瀚中回到一个空酒瓶里……


  一切沉默的词语都将在悬垂的夜幕中醒来

  而朝阳般冉冉上升的光辉时刻,走在乡村小道上的人

  正将奢侈的悲悯扛在肩上,为了一种诗意的拯救

  向冈坡上微凉的露水和野花,出示着灵魂


  2021.01.27


  6、手工


  这个世界的奇迹,大多是手工

  构筑的,譬如:古运河、长城、金字塔

  这星辉般璀璨的隐喻,从骨血中

  带走了光与火。春蚕吐丝

  琴声引领着田野上葱茏的庄禾

  野菊花开在丝绸的靓色中,有着弦鸣流水的

  从容,晚风抱水而来,是一幅油画的主题

  虚构在手指间变成现实,熟透的果实

  落进筐里,午后如暴雨突降的灵感

  在一卷刺绣中现出端倪,让我心悸的艺术

  莫过于母亲为我编织的一件毛衣

  使我的整个一生都沐浴在阳光里


  2021.04.07



  诗人简介:

  王志彦,男,山西屯留人。已在《十月》《诗刊》《北京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千余首,曾获得“第三届李白杯一等奖”(湖北省作协)、“第三届中国曹植杯一等奖”(诗歌月刊杂志社)等奖项,诗作入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像虚词掉进大海》等。

  诗观:诗不是语言经验,应该是生活体验和精神指向在语言中的汇合。词语中散发的气息即使在刀斧下,也要有美好、诺言和爱。


  鲍鲍点评:

  在诗歌写作中,从日常细节和普遍关切中打捞出诗意要比那些高蹈的诗歌更具有感染力,这样的诗歌具有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诉求,它不再是“为赋新词”的而是有呼吸和体温的。

  《大风吹》是一首仰赖于直觉的诗,然而更是一首仰赖于理想思考的诗。“大风”二字,诗人着重刻画的是那个“大”,“大”到把“古诗”堵在了门口,“大”到像中年妇女的病肺,“大”到让“旷野窒息”,让诗人在“噩耗”与“虚无”的预判中摇摆。而整首诗的直觉重量在结尾处又被加重了砝码,大风吹,大风吹,原来是“一只寒鸦动了写诗的念头”,这个念头一经揭示,也就盘活了前面所有的意象的诗意。

  “这是一笔旧债在返还”,在这场人类与自然的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人类重新认识了一个名词“霾”,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自己的创造,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沾沾自喜的创造。因此,诗人只是“一个人登上高处”,就已经算得上“自取其辱”了。在这样的生存模式下,每个人又都是那个“逆风”而行的人。因此我们还需要在风中回头,诗人代替每一个生活在雾霾中的普通人反思、扣问,甚至是忏悔。

  人生本就是一场悖论,我们得不到的恰恰是我们想要的,善于奔跑的羊群偶尔也会为了喜欢的事物停留,灵魂与肉体装在爱情这个盲盒里相互挣扎,而头顶上那片浩瀚的星空不过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到了一个空酒瓶里。《宽窄辞》从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中审视万物,不管是一种生存的逼仄状态,亦或是精神的困境与自省,诗人都用清醒的语言传递出生存边缘的真相。

  由精神向导引领语言走向。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也会基由自身的经验和价值观而变化。而《手工》一诗,则是在光怪陆离的现象中找到了那个极小巧又极具温度的切入点,“这个世界的奇迹,大多是手工构筑的”。由几个手指将虚与实相互变换,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关照,最终,这些手指的艺术从这些宏大的世界奇迹落到了母亲为诗人编织的一件毛衣上,仍旧是“手工”的杰作,然而,在前者由长城到金字塔到刺绣的层层铺垫后,我们恍然觉悟出这件毛衣带给诗人的特有的温度。

  鲍鲍,原名鲍丰彩,山东莒县实验高中教师,有诗歌、小说、散文、短论等五十余万字发表《半月谈》《光明日报》《小小说月刊》《半岛都市报》《今晚报》等报刊杂志,多篇作品入选各年度选本以及中学生阅读材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