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从明初挖到清末,挖了四百多年,终于能够当作一条河来正常使用,这就是朱家山河。
这条河总长不过18公里,河面宽约20米,跟苏伊士运河无法相比,但为什么挖这么久呢?因为其间有太多的故事。
先说说开挖这条人工河的意义。
从安徽省合肥的肥东县梁园起源了一条大河,这条河一路上加入许多地方(巢县、含山、全椒、滁州、来安等)的山河水,水量较大的支流有清流河、来安河、襄河、大马厂河等等;待到进入了江浦境内,又加入了绵延七十多里的老山诸峰峦间的雨水、泉水、洪水,汇流于汊河,流经张家堡,最后流入六合,从瓜埠流入长江。这条能够呼风唤雨的浩浩汤汤的大河,名字叫滁河,唐以前叫“涂水”。
滁河全长两百多公里,安徽境内178.5公里,江苏(南京)境内45.5公里。
滁河河道狭窄多弯,排洪不畅,每逢汛期,上有洪水夺槽猛下,下受江潮顶托,沿河流域内涝甚为严重。尤其是处于滁河下游的人民,自古以来饱受滁河洪水的蹂躏。
浦口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你要是站在老山的峰顶上,可以北眺滁河,只见它从西南流向东北,然后向北一挑,消逝于远方的烟霭里;而面南,则可以俯瞰长江,——长江几乎平行着流过老山山脉的南麓。江、河在瓜埠会见,而浦口,特别是老浦口的东门镇就憋屈在那个夹角里。
所以早就有人想挖一条河,从北向南,穿过东门镇,为滁河在其下游另开一个通江的道路。
这个工程的好处是:大大缓解滁河洪水对其下游两岸圩区的威胁,也给浦口增加一条水上通道,从此,在滁河水位正常的时段里,浦口就多了一条漕运、商贸、人员往来的交通渠道。至于这条人工河两岸人民的灌溉、生活用水,也都可以获得不少便利。
开挖朱家山河的最早的官方决议,据《江浦埤乘》,形成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这一年,廷臣开会,会议公报指出:江浦北城圩古沟(名“天然河”)北通滁河,浦子口城黑水河(碧泉流出来的一条古沟)南入大江,二沟相望,冈垄(朱家山)中截,宜凿通成河,旱的时候引水入境,涝的时候帮助泄洪。皇帝(明宪宗)的批复是:“从之”。
但不知什么原因,此决议在颁布以后就没有了下文。是跟今天一样政令不通,还是施工遇到了困难,半途而废?
间隔了67年之后,即嘉靖二十年(1541年),朝廷再议开通朱家山河。这一回“决议”肯定得到贯彻执行了,但据《明史》记载,“寻以见石而止”。(不久因挖到了石头而停止了工程)
这一停,就停了27年。
到了隆庆二年(1568年),安徽来安县一个名叫王来的人建议复开朱家山河,但这人很倒霉,因为这一条建议而被投入监狱。理由是建议与主政官员的想法不一致,受到各种非难。(忤按院意,多方难来)
这是为朱家山河而倒大霉的有案可稽的第一人!不过,此人命大,活着出了监狱。而且此人是一条硬汉,出狱以后,不长教训,还是力主开挖朱家山河!
这是万历元年(1573年),距那一次坐牢5年之后,王来又上书建议开河。
查道光《来安县志》,王来建议开朱家山河时,已八十二岁,不知道这个老人这五年是怎么挺过来的!
不过,这一回,王来的建议获得通过,开河工程的前期工作大约也开启了,并且好像还是在王老先生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此工程旋即又夭折了。理由是王先生“用非其人”,意思是任用的人不对头!——我小人之心地估计,一定还是那帮反对开河的家伙找碴子的结果。
所以我请读者注意鲁迅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在中国凡改革,哪怕挪动一只马桶,总会引出一些反对派来!总之,大家最好什么事也不要做,凡改革,就是错!开挖朱家山河这件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朱家山河工程在明朝终究“停摆”,连“烂尾工程”也不能算。
进入了清朝。先是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是雍正五年(1727年)——其间相差47年——朝廷两次开会研究开河的问题,但都没有结果。
雍正皇帝还不错,坚持“开河”。这样,在七年后(雍正十二年,1734年),终于在两江总督高晋的领导下,“报销”了国库的白金二千七百余两,说是挖通了朱家山河,但不久就堵塞了。我说“报销”并非指他老人家实际用在工程上有这个数字,是说他在“财政部”的账上“报销”的数字。所以朱家山河才会通后“旋塞”。
我这样说,应该不会冤枉他。此人在清代的历史上,有过不光彩的记录。
在安徽淮北相山的龙峰和虎峰南麓,有一座古庙叫显通寺,老百姓都叫做“相山庙”。庙的东大殿旁,有个御书亭。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刻,上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惠我南黎”四个斗大的字。
原来,在乾隆年间,经相山西北流向相山东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就泛滥成灾。时任安徽巡抚的高晋奉命前来勘河修治。当他来到濉溪之后,又顺便到了相山显通寺,看到庙宇由两山环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但寺庙破残不堪。于是,这个巡抚高晋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丢在脑后,而向乾隆上书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护佑百姓免于水灾。乾隆就命高晋除修缮寺庙外,另建一条十八里“蔽日长廊”。高晋贪赃枉法,除了偷运出不少修治濉河的金银,肥了自己的腰包,又只是草草修理了寺庙,却没有遵旨建造十八里长廊。
哪知,后来乾隆下江南巡视,路经彭城(徐州),设行宫于云龙山,突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长廊来观风景,便令高晋陪同往相山览胜。高晋接旨后吓得屁滚尿流。好在贪官都很聪明,生死关头,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相山穷山恶水出刁民,龙驾不宜前往!”
高晋为了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清水秀的相山和这里的老百姓诬为穷山恶水和刁民。乾隆果真不敢到相山。但说好了去相山的,大家也都盼望最高领导人能莅临地方,带来好处啊,于是皇帝为了收买人心,安抚百姓,故御笔亲书了“惠我南黎”四个大字。后由江南凤阳府宿州知府张开士恭摹于石上,保留至今。
转眼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距高晋工程过了20年,总督鄂文端公(鄂尔泰,清朝名臣)又大兴这一艰巨工程,用去“帑金”(国库银两)四千余两,唉唉,又是“未久仍塞”。
朱家山河真是命运多舛!
又一转眼,到了嘉庆九年(1804年),距上次工程整整半个世纪后,总督陈大文令布政使康基田,领导开河工程,这已是历史上第四次开挖了,结果用去帑金四千余两,工虽告竣,实则未通!
我年前和朋友一道到朱家山考查,在老山营养食品厂旧址上遇见一个老人,他指着朱家山河附近的一条沟说:“这是一条废弃的河道,听说就是当年一个姓康的人没挖通,留下来的烂尾工程。”
老人还给我说了一个当地流传的笑话,说:“姓康的为什么挖不通朱家山河呢?因为朱家山挖不动。为什么朱家山挖不动呢?因为猪(朱)吃糠(康)啊。”
呵呵,老百姓就是幽默!
这样,一转眼过了74年,光绪四年(1878年),总督沈文肃公(沈葆桢)命令浦口防军统领吴长庆(吴武壮公)组织他所率领的军队分段挑挖朱家山河,挖了一年多,几乎要挖通的时候,因为朝鲜出了动乱,吴公率部队移防东北,工程停止。
四年后,最终开通朱家山河的更伟大的人物终于“出场”,这人就是清朝晚期最著名的大臣之一左文襄公(左宗棠)。
这一年老人家来南京担任两江总督(辖区为今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左公听取了尊经院长、全椒人薛时雨的意见,决心挖通朱家山河!
还是动用军队开挖:用士兵数万人,用火药专家数百人,挑土凿石,开山放炮,经十八个月,工程告成!这一年应该是光绪十年,即公元1884年。
朱家山河,就这样,像一个难产的婴儿,受孕于1474年,诞生于1884年,孕育了整整410年!
其间的争吵、眼泪、欢笑、血汗……不知道有多少;其间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计算!
对于那个“功败垂成”的吴公,当地人特意建立了一个祠堂来纪念他。这个祠堂今天还坐落在东门镇左所后街上,这就是吴武壮公祠。
只是祠堂的房子所剩无几,且是新修的;只有一株同时种下的女贞树,尚顽强地活在院子里,泛出绿意……
2018年1月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