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一穿上制服,就非常容易陷入制度性愚昧?

  为什么护士明知医生处方超剂量,却仍遵从指示开药?

  为什么上司只是暗示和默许,属下就惟命是从甚至变本加厉?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纯朴的农民,在灾荒之年转眼之间就能变成“风风火火”的“好汉”?

  卡夫卡曾经说,你不必是真正的罪犯,看守你的人也不用是真正的狱卒。只要你被看守了,时间一久,你就会忘记自由,相信自己是囚犯,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囚犯。

  与此相对应,一旦你穿上制服并被赋予一个角色,你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你就得照着剧本惟妙惟肖地扮演那个角色。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将这个现象命名为“路西法效应”。

  提起“路西法效应”,就不得不提验证它的那场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试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

  1971年夏天,津巴多和同事们在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报酬,但是必须完成14天的实验。

  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部分,12个人充当警察的角色,另外12个充当囚犯的角色,实验时每组只有9人,3人后备。实验模拟真实监狱环境,囚犯分别被“警车”押送到监狱,然后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囚服(像连衣裙一样的罩衫),右脚戴脚镣。

  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了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和真实监狱类似,囚犯志愿者被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人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

  而充当看守的志愿者,并没有被安排进行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看守3个人一组,每组工作8个小时,三组轮换。

  第一天晚上,看守就在半夜吹起床哨,让囚犯起来排队,以验证自己的权威是否已经树立在囚犯志愿者心中。他们惩罚囚犯的时候会命令囚犯做俯卧撑(在真实环境中用的最普遍的一种体罚措施),为了增加惩罚力度有时候还骑在囚犯身上。

  第二天一早,囚犯们就开始抗议,他们把监狱小隔断打通,用床堵住监狱门不让看守进来。换班的看守看到以后非常气愤,认为是之前一轮的看守对囚犯过于仁慈。他们用灭火器喷射囚犯,扒掉囚犯衣服,揪出带头捣乱的囚犯关禁闭,并恐吓其他囚犯。

  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与真实的监狱相比,这个模拟监狱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这么轻易地让所有参与者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多年后,津巴多教授首度撰书详述此事,并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等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象,写成《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一书,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也会迅速变成嗜血的狂魔。

  在日常生活中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下,我们是否会像上帝的天使路西法一样,不知不觉地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之事,从而堕落成魔鬼撒旦。善恶的界限在哪里,人性的脆弱超乎你的想象!

  一个人是善还是恶,影响因素不仅有他的性格、经历、信仰乃至基因,还有社会的情境以及塑造情境的系统化力量。

  如果不知道后者,很可能沦陷其中,而不自知。很可能在善恶之间,向脆弱的人性跪倒。

  邪恶在平凡人中存在,也由平凡人来执行,不思考的恶,会让人失去人性的光辉。大到国家,小到公司等团体,好的环境和制度,会使坏人变好;坏的环境和制度,会使好人作恶。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闻道不分朝夕”(ID:zhudazhi0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