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溪古莲长堤

  走进锦溪古镇,入口处是一条长长的平桥,桥的两边湖平岸阔,一边是莲池,一边是码头,宽阔的水面生出了江南小镇里稀有的大气,配合上周边的建筑,颇像一间宽敞的迎客大厅。

  一弯河

  在锦溪,最常见的是这样一番景象:

  一个河道三叉路口旁,老树枝叶葱茏,自然生长的主树干懒散地倾斜向房屋一侧。树荫正好投在河湾畔旁的小凉亭里。凉亭四周设置着美人靠,亭內红灯笼轻挂,亭外野花野草低垂。

  坐在凉亭里休憩的人,一个个闲然自得,偶尔三两成群聚成堆,但也分不清是居民还是游客。一些人倚靠在椅子上有句没句地闲聊,也有些只是自顾自地眼神放空,手扇蒲扇驱赶着夏日午后的闷热。

△ 典型的锦溪景色

  带着湿度的热风拂面而过,抬眼望见头顶蓝天的云彩似乎又比刚刚偏西了一些。正看得出神,恍然被耳边的吴侬方言扯回了现实,方才远处的一艘手摇船已静悄悄地行至跟前。

  橹声欸乃,船身在河面上划出几道水波纹。

△ 手摇船

  这就是锦溪独有的一面,相较于其它商业化严重的古镇,锦溪更多地保留了当地居民的原本生活形态,随处可感知的生活气息抵抗了消费主义的渗透。街边林立的小店里,有书屋、咖啡厅、小餐馆,也不乏民宿和青年旅舍,让外来的游客能自然融入。

△ 在锦溪,“生活的本真”更为重要

  漫步青苔石路,或踽行在单孔石拱桥和多孔廊桥上,晨雾与柴烟氲氤弥漫在小河汊中。

  独步古莲长堤,烟波浩渺的湖面,乌篷船一字排开;夕阳撒下的万道霞光,把汉白玉雕的陈妃像镀上了一层金边。

△ 夕阳下的古莲长堤

  进到深巷老宅,粉墙黛瓦朦胧,一页柴扉半掩,是难得的乡村图景。穿行在风雨廊桥中,朱漆凭栏,大红灯笼,为婉约的水乡凭添一份喜庆之意。

△ 岸上的老树遮去了烈阳

  临岸的石板路上,三五成群的美术生席地而坐,一手画板一手速写笔,一会儿屏气凝神地细细端详,一会儿又提笔细细勾勒,替锦溪记录下了这幅流水悠长的小镇图景。

  一窑火

  当锦溪收起了“漾波”,人们便看到了它炙热的一面。

  锦溪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说法,当地窑厂曾经是锦溪人的骄傲。七十二座窑,烧出一部瑰丽的砖瓦历史,留下了动人的锦溪记忆。

  锦溪的制砖业约始于明代初期,以家庭作坊式的土窑为主,清代发展至鼎盛阶段,现在是江南为数不多的砖窑遗址之一。目前以祝家甸村为代表的各式古窑,已经成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文昌桥是“三十六座桥”之一

  祝家甸村承载着江南匠人与古代造砖文化的历史,是拥有“古窑环甸绕,碧水映村容”美誉的金砖故里。

  曾经村中的大部分居民都从事着造砖工作,就如清代诗人钱思元所云:“窑户如鳞、终岁不绝”。祝家甸村的村东至今还保存着十几座明清时期的古窑,与姑苏陆幕同为我国古代紫禁城金砖的产地。

△ 祝家甸村

  这些残留的古窑都是依着湖湾建造,一来是由于河边土地欠缺肥沃度,不适合庄稼生长;二来是因为靠湖的澄泥适合烧造品质优良的砖,同时,近湖水路畅通的独特优势,又让这里出产的砖石销往各地,砖窑产业盛极一时。

  就在6年前,村里的很多古窑还承担着烧制古砖古瓦的功能,村里终日青烟袅袅。近几年,随着传统工艺日渐没落,多数村民选择去镇里打工,不再从事烧砖的累活,古窑、砖厂逐渐置空,呈现出凋敝的景象,村里的房屋空置率一度曾达到全村的一半。

  除此之外,砖瓦烧制产业的兴盛落幕后,留下了圩田地貌破碎、生态肌理损害、农村田园风光延续面临困境等问题。

△祝家甸砖窑文化园

  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祝家甸村开始摸索复兴策划和建筑改造,一步一步丈量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古村落的发展轨迹。

  一座村

  与城市规划不同,乡村里的人地关系、人际关系、人文关系远比城市复杂,更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对待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一身的集体,祝家甸的改造计划可以说是最小程度地介入了乡村生活本身。

  譬如,把废弃砖瓦厂区改建为“祝家甸砖窑文化园”,发展出以砖窑文化为创意的特色产业。

△ 祝家甸砖窑文化园内的民宿

  祝家甸村古砖窑文化馆面向长白荡方向临水而建,提供了亲水宜人的休闲环境。

  设计师以砖、瓦、竹等当地乡土材料为主,进行新的组合与搭配,既保留了契合当地文化的质朴感,又通过改变屋顶建材呈现出通透疏朗之感,一改窑洞昏暗的内部空间,让这座古建筑顿时生动起来。

△ 祝家甸砖窑文化馆

  砖窑主体一层空间规划为轻餐饮区和小型主题课堂,二层空间为砖文化展示区、大型会议区、创客空间等配套功能区。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一层的意大利米汀Emanuele餐厅,设计结合了当地古窑独有的地理条件,将窑洞升级成了中国首家集意餐、酒窖、雪茄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窑洞餐厅。

△ 更新后的村庄与砖窑文化实现了共生

  人们在此走动,观赏,触摸砖窑的印迹,与一砖一窑的故事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在此之外,祝家甸还形成了以有机农业为主导,以乡村旅游产业、体育休闲产业为辅助的产业体系。这座自然村的发展和困境,也成为了锦溪乃至苏南后工业化时代下村庄发展的一个缩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