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枕山临江,群山逶迤,被誉为“城市山林”。“京口三山”的壮丽,又让镇江从南北朝期间,就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它们夹江相峙,自西向东依次为金山、北固山和焦山。
镇江三山之中,又以金山为首。
金山是著名的“寺包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就来源于此,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一抹迷人的色彩。
滨江夕照
金山海拔43.7米,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
金山以绮丽著名,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清代著名书画家张问陶在《十六日雪中渡江》中写道:“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将金山与焦山比为美丽的莲花,因而金山也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誉。
由于“大江东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金山渐与陆地连成一片,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人们上金山不再登舟驾船,“骑驴上金山”盛行一时。
在金山公园西一里多,即是古今闻名的中泠泉。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冽,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历代到金山游玩的文人,想必都会来到附近的中泠泉,以甘泉来烹煮新茶,品茗赋诗,以消登攀之劳。
可惜由于河道变迁,原本置身江水之中的中泠泉已经变为陆地,泉眼完全露出地面,不复往日风光。唯有清代书法家王仁堪写的“天下第一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栏上,让人能够时时回味这处名胜的辉煌过去。
金山之名,取自山上的金山寺。山以寺名,寺依山建。
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外文明的佛教古刹,也叫“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庙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余人,参禅的僧侣数以万计,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金山 金山景区供图
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将金山密密地包裹起来,山顶一塔直指云天,山和寺浑然一体,构成了“寺包山”的风貌。无论近观或远眺,总见寺而不见山,故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其“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还被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借鉴。
金山寺的山门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坐东朝西,四柱三门,正中高悬寺额,上书“江天禅寺”四字,为康熙皇帝游金山时命名、题写。山门巍然屹立,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就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游览寺庙的过程也是登金山的过程。主建筑东西走向分布,由东向西有山门、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往大雄宝殿上去,就是直通山顶的路。大雄宝殿围雕花白石栏杆,覆金色琉璃瓦,十分气派。
沿大雄宝殿后的台阶而上,便是藏经楼,匾额是郑板桥的墨宝,想着那浩如海的佛经就保存在这里,让人产生一种探宝的乐趣。周围还能见到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妙高台。
金山寺登高看景有两处好地点,一处是慈寿塔。慈寿塔始建于南朝齐、梁时代,清光绪年间重建时,适逢慈禧60寿辰,于是取名慈寿塔。慈寿塔是镇江的地标性建筑,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
此塔八面七级,秀丽挺拔,若登塔凭栏眺望,江天市景,尽收眼底。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曾登塔赋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另一处是金山山顶的留云亭,又叫“江天一览”亭,亭中石碑上写着“江天一览”,为后来亭子重建时曾国藩按照当年康熙登临此处的题词所刻。
登上这两处,能俯看金山寺全景,远眺镇江城,仿佛穿越千年,走入“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之中。
金山湖
北面的金山湖碧波荡漾,撩人心扉,让人联想到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场景。不由感慨,水漫金山谁之过?是白蛇的不依不挠?还是法海太过执着呢?
《白蛇传》中法海的负面形象其实是后人塑造的。慈寿塔西北的一个角落里有天然石洞法海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苦修的地方。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立志向往佛学。先在江西庐山学道修禅,后从庐山顺江东下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后来,他把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
但神话传说依然有它的独特魅力,且广为流传至今。“白龙洞传说连接着西湖水,内盘踞有一白蟒,后被法海禅师降服,故名白龙洞。”金山北侧山脚则有白龙洞,洞深处的石缝很细很长,传说白娘子便是化成蛇从这跑走的。
从金山寺出来,望见门口牌楼匾额上写着一行字:“雄跨东南二百州”,很有些金陵帝王州的气势。
古代帝王在此留下的踪迹确实不少。除了山巅的江天一览亭,山脚临湖的一侧还有现代重建的御码头,以前金山还在长江中央时,康熙、乾隆都从这登陆,故称“御码头”。
由此看来,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却蕴藏着许多古老故事,难怪每年来此登山探幽的人络绎不绝。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此话自有一番道理,当你游览金山之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