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这些年一直很火,实则是满足人们期望后的一种群体性认可。而既有宾馆酒店的标准化住宿,呈现出的空间形态和服务程序,与时下个性化的期待违和明显,少了灵活和随性,高大上有余,与人本性满足日渐疏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那么,民宿在屋舍选址、景观环境、文化主题、产品业态、服务细节上如何升级优化,又是民宿自身华丽蝶变路上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话题。

  民宿,重在“民”,而不是“宿”,民宿要重视精神性和文化性的体现和满足,营造生活化场景和内容,把人们从不良的身心状态中解救出来,或让大家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抑或一定程度实现人们对情怀的满足。

  前不久,安徽宁国制定地方民宿标准征求笔者建议时,笔者提出民宿等级可结合宁国地名文化之“宁”,体现人性需求的三个层次“身、心、神”,将民宿设置为“宁身级”、“宁心级”、“宁神级”三个等级。

  借此启发,在进一步的理解中,“身、心、神”三境界,即身体级、精神级、灵魂级,应是未来民宿成功提升吸引,满足市场,实现效益的重要导向。

  第一境界——宿身。

  民宿,根植于传统住宿基础的升级迭代,宿,永远是其基础功能,没有宿的实现,民宿将无法存在。

  游客在外,基本生理活动的维持,旅途疲劳的恢复,抵御恶劣自然和天气的伤害,甚至病痛的养护都要依赖室内私密空间,以此摆脱身体的种种不便。

  可见民宿的“宿”是全方位的,不仅是过夜睡觉,因此良好的设施条件是民宿发展必不可少的,尽量根据客人的生理特点和生理习惯安排不同的住宿环境,如身长、胃口、光亮,还有医药箱、便利袋、针线盒等,都要事先了解,尽早安排。

  为客人维护最佳的身体状态当然是民宿好口碑的应有之义,为此一定要重视,这也是宿心和宿神境界不可逾越的前提。

  第二境界——宿心。

  久居城市,疲的是身体,倦的是内心,当下流行的“心累”,正是焦虑不安下的手足无措,茫然无助下的随波逐流,也是淡漠孤寂下的灵魂漂浮。

  曾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来,乡村必将让城市更向往,而民宿生活已经是未来乡村生活的探索和雏形。

  民宿,让客人在就寝、就餐的过程中,感受平时生存苟且之外的生活美学;漫步乡野,偶侍稼穑,又可体验难得的闲情逸致;若能逗趣禽畜生灵,闻鸣拾吠,田园之乐瞬间满心,这些都是一种纯真的生活之需,无关功名利禄、浮世荣华。

  可见,民宿是追求自然、自由和美好的生活空间,宾至如归已是基本要求,更多的是让客人“安心、放心、舒心、清心”,达成一种精神的舒适状态。

  第三境界——宿神。

  神往是旅游休闲的最佳状态,更是人性追求的绝佳境界,神往需要神交,有着近乎宗教膜拜般的情感存在。

  与古人的神交、与自然的对话、与梦想的约定,都是神往的重要形式。

  还有对大地的崇敬、对自然的敬畏、对先祖的感怀也都是神往可以完成的交流渠道和精神仪式。

  人性深处的释放和宣泄,这些无关现实,而是虚拟时空和未来时空。

  此层次的民宿选址极其重要,常强调室外自然环境和意境氛围,大山大水应是基本达标。所谓深山藏古寺,正是远离尘嚣,方可醉卧自然。此等民宿必是今日精品,明日遗产。

  中国古人对神往情有独钟,陶渊明结庐乡野,可谓最早的宿神实践,才有“悠然见南山”的神智驰飞。

  唐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长安失意,心恋宣城和敬亭山,以此排遣孤寂和落魄,与山对话,山懂李白,李白神跃。

  当然,宿神之层次的体验也需要客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层次之高尚,方可共同实现宿神的价值感受。

  总之,身心合一,心神一体,当是未来民宿的经典价值和迷之魅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