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有个历史文化名城——如皋,她是世界长寿之乡。近十年来,如皋红学通过民间红学爱好者和有关专家潜心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如皋红学的研究源起三十年前,冒氏家族里有一位冒廉泉先生喜欢看《红楼梦》,他觉得《红楼梦》里有很多故事与冒辟疆的经历类同,很多描写内容与如皋地方风貌相似。近三十年来,冒廉泉潜心研究,退休后从甘肃兰州回如皋定居,撰写完成了《悬案不悬—冒辟疆著作<红楼梦>七十三证》一书,于2016年6月由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因为地方研究只是少数人单打独斗的研究“冒著红楼”,具有分散性和局限性。

  2014年8月18日,在如皋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如皋红学研究会成立,如皋当地的许多年长的红学爱好者纷纷参加到研究会来,本着“冒著红楼”的研究主旨进行探讨研究。如皋红楼梦研究会,于2015年专门刊印冒廉泉先生撰写的《如皋的<红楼梦>七十证》内部传阅。七年来由红研会出版了总计约两百万字的书籍,包括《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汇考》、《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新探》等。

  冒辟疆历史上一直是作为文学家被评价的,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冒辟疆实际上还是一位思想家、国学国医大师,诗人、慈善家和大收藏家,因此,我们需要对冒辟疆的经历仔细探究深入了解。

  近百年来,可以说《红楼梦》的许多研究是碎片化的,但黄伟民先生从清史众多资料 ,《冒辟疆全集》、《冒氏宗谱》、《潜徽录》等中找到许多证据,是一种系统化的研究。此外,黄伟民先生的研究方法是集大成的,他全面系统地论证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曹雪芹是他的笔名。他以索隐为先导,他把索隐和考据考证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解释了冒辟疆的引语、暗语等常人难以读懂的写作手法。他引经据典,广泛考证形成了证据链闭环,近七年来他写了千万字的研究成果,十几本专著即将出版。尤其是原江苏省委副书记、文联主席顾浩先生,自从近年如皋红学推出后,他重点关注,严谨分析考证,以一个学者的角度加以分析归纳整理,并亲自执笔在扬子晚报、江南时报、中华英才等发表文章,在红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把如皋红学推向国内外。

  近来我们成立了上海红楼梦研究院。主要是以如皋作为如皋红学的发祥地、研究基地,上海作为宣传推广如皋红学的文化高地,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把如皋红学推向海内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4年8月以来,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在刘桂江会长亲自主持出版了内部刋物《如皋红学》13期,先后出版了《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汇考》一、二辑,《冒辟疆著〈红楼梦〉探源》等书。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冒著红楼”研讨会、座谈会有20多次,来自国内外的红学专家及红学爱好者与会参加研讨,先后共编辑发表二百多万字的研究论文资料。

  如皋红学的重大成果有如下几方面:

  1.如皋是《红楼梦》的发源地,那里有“两府一园”,水绘园是大观园的原型。(见《如皋红学》)。

  2.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曹雪芹是他的笔名。(见顾浩、黄伟民“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谁”一文)。

  3.董鄂妃就是董小宛,董小宛1861年进的宫。(见《如皋红学》)。

  4.冒辟疆、董年是康熙大帝的亲生父母,康熙帝六次下江南,曾四次探望冒辟疆。(见顾浩、黄伟民“冒辟疆、董年是康熙大帝的亲生父母”一文)。

  5.冒辟疆是洪门的主要创始人,《海底》有其执笔撰写。(见《如皋红学》)。

  6.冒辟疆具有朴素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在他的全集中专门论述到“是农民养活地主,而不是地主养活农民”,他曾专门写信给康熙论述“天子以四海为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毛泽东主席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而其中最令他倾心的无疑就是《红楼梦》了。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时期,毛泽东总喜欢提到《红楼梦》,并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向来很高。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谈中国和外国关系时提到:“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在毛泽东看来,把《红楼梦》当故事来读,是读小说的初浅层次;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才能进入到读小说的较深层次。 如何把《红楼梦》当历史读,毛泽东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要了解《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以及《红楼梦》中的思想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进步要求。第二,要把握好《红楼梦》的历史内涵,要把它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缩影。《红楼梦》书中包罗万象,被称为“百科全书”,因为视角不同,所以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部 《红楼梦》。对于“明末四公子”尤其是冒辟疆的民族气节,颇为后人称道。毛泽东主席亦曾给予高度评价:“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毛主席在七十年代说过,全党都要看《红楼梦》,不看五遍没有发言权。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六次提到《红楼梦》,早在八十年代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时得到过他的全力支持,作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冒辟疆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董小宛的故事人尽皆知,冒辟疆、董小宛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受人尊敬。当今宣传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国情怀以及两人的爱情故事,在新时代有特别的意义。

  《红楼梦》是部百科全书,红楼梦文化不仅在影视戏曲、音乐舞蹈,还是在书画收藏等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医中药、养生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描写和案例分析。

  《红楼梦》经典养生案例之一:感冒采用饥饿疗法。

  第五十三回写道:“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第四十二回写贾母开宴后欠安,王太医就诊后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得吃,也就罢了。”

  贾府里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个个都是四体不勤、活动量少的人,加上体质较弱,饮食上又油腻过多,所以,他们最容易犯的病是风寒感冒、停滞积食、消化不良的“富贵病”。

  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

  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主要是大米汤,有润五脏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时,可采取饥饿疗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点绿豆,冬天加点糯米,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

  对于胃肠型感冒,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连萝卜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红楼梦》经典养生案例之二:寿从乐中来。

  贾母去世时83岁,刘姥姥85岁依然健在。两人虽然一富一贫,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但都是高寿,她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贾母的最大长寿秘诀是重视享受天伦之乐,喜欢和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爱热闹,不孤独。刘姥姥多动,生性乐观、幽默,受了戏弄也不生气,有一颗平常心,常常自嘲“端多大碗吃多大饭”,是她长寿的关键。

  现代人要多学学贾母和刘姥姥的“寿从乐中来”。许多疾病,如胃病、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都和心情有很大关系。现代人最缺乏亲情,子女一般和老人分开住,导致老人很孤独。 对此,老人首先自己要想开点,儿女也应多抽时间陪陪父母,老人还要多动,扫地也能延年益寿。

  《红楼梦》的医学修养,用极高明的描写技术和方法,揭露了十八世纪整个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把封建的婚姻制度、考试制度、奴婢制度、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社会的道德和司法等等,都在其婉转和隐晦的字里行间,作了尽致的攻击。因此,我们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反封建思想最具体的表现。“曹雪芹”之所以伟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不朽名著,即在于此。

  《红楼梦》作者的文章诗才,都是很高超的,红学家们已有不少的定论,就其对祖国医学的修养一端而论,也极有成就,绝非一般涉猎方书者之可比拟,试就下列略述如次:

  一、脉。

  秦可卿病的脉息。祖国医学的脉法,具有较高深的理论,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亲身体验,才能有所领悟,所以有“读过王叔和,不如见证多”之说也。《红楼梦》作者在这方面,确乎有相当的造诣。尤其是描写贾珍儿妇秦可卿病的脉息,最为出色。它说:“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应胁下痛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红楼梦》第十回)

  这番“平脉辨证”的分析,把旁边贴身伏侍的婆子听得五体投地,佩服。张太医“说得如神”,这决不是偶然的。盖脉搏在沉部出现,多为藏府内伤,数为有热,伏为气机阻滞,脉来无力,是正气之衰;脉象细微,为血虚之兆。因此,左寸脉沉而数,断为心虚生火、主病月经不调、这是心火不戢,血液流行,失其正常之所致。左关脉沉伏,断为肝经气滞血虚,而致两胁痛胀,因左关属肝,肝为藏血之脏,两胁为厥阴经脉之所分布,肝不藏血,不能为三阴之枢,势必经脉气滞,而两胁作痛或胀矣。右寸脉细而无力,断为肺气虚损,也即头目眩晕之所由,夫右寸为肺气之大会,脉细无力,则肺虚而清气不及于头,头目之清阳不足,眩晕必随之而作。右关脉细而无神,断为脾土虚弱,食少倦怠者,以右关为脾气之所主,脾虚不能健运,中气不充于周身,而见食少身倦,更为必然之事。能对脉理病情,作出这样丝丝入扣的分析,不是学验俱富的人,很难达到这个地步。

  晴雯伤风外感内伤脉。一次晴雯伤风未愈,给宝玉补雀裘,一夜劳神过度,脉现虚浮微数(原文误作“缩”),王太医判断为“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这般确切的分析,尤见工夫。据晴雯原有发烧头痛,鼻塞声重等证状,如脉来浮数,则纯为外感无疑,乃虚浮微数,便兼有内伤了。盖浮数为有邪,虚而微,则为正气耗损,一虚一实之辨,临证时最是关键,不容稍有含混,尽管这是书中的一个小节,作者下笔竟精审到这般田地,益知其绝非记问之学。

  尤二姐妊脉误判。“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尤二姐,受孕三月以后经不起王熙凤的折磨,病在床上,胡太医诊得肝脉洪大,是胎是火?终于把握不住,竟胡乱用药,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下来,血流不止,尤二姐昏迷过去(《红楼梦》第六十九回)。这一情节的描写,也非常深刻。

  高阳生《脉诀》说:“肝为血兮肺为气,血旺气衰应有体;两手关脉大相应,已形亦在前通语。”尤二姐的肝脉洪大,正是这种妊脉,怎奈胡君荣学无根底,把握不住,竟被尤二姐恼气郁结的病色吓倒了,错误地断为瘀血凝结,用出下瘀通经的虎狼药来,作者给这位太医姓“胡”,其中大有“针砭”。同时一般诊妊娠的脉,不凭两寸部,便凭两尺部,能诊肝脉的颇为少见,而作者偏能从一般少用的脉法来描写,弥足见其学力之深。

  林黛玉肝郁积劳之脉。黛玉由于长时期的忧郁,竟因一场恶梦,病倒潇湘馆,失眠头晕,吐血不已,王太医在脉案上写道: “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肝气受病,脉多见弦,这是历试不爽的,弦而至数迟滞,便是气虚而郁积之征。惟左关肝脉独弦而洪大,郁甚而肝阳亢盛之象。肝和肺的关系,肺金本是制约肝木的,但是肝中挟有相火,肝阳亢盛,往往火藉风威,反而灼烁肺气,咳痰咯血诸证由之而作,这就是王太医所说“胜所不胜”的道理。脾土本是肝木所制约之脏,凭其亢盛之气,必然越发克制脾土,而致饮食无味,或不思饮食。这脉案寥寥数语,道出极其复杂的病变机制,亦指出了林黛玉所病的关键。虽着墨无多,而析理甚精,非有三折肱之术者,不能道此只字。

  二、辨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无论什么病证,只要首先辨析其证候的性质为阴、为阳、在表、在里、属寒、属热、是虚、是实,从而确定治法或补、或泻、议温、议清,以取得卓越的疗效。只要辨证确,必然论治准,这是多少年来,经过广大中医的实践,历试不爽的。《红楼梦》的作者,掌握这一知识,确亦颇具工夫。试从他描写林黛玉病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来看,便不难得到证明。

  总而言之,《红楼梦》作者对祖国医学的修养,是很有根底的,尤其是于基本理论的修养,极有成就。书中涉及医药知识的,有二十六七回之多,均非肤泛之词。即如上述诸例,无论察脉、辨证、论治、处方,既有论据,亦富经验。其论秦可卿之脉证最详,实为绝妙医案,其中步步分析,丝丝入扣之处,殊非一般医案所能企及。至论林黛玉之脉案虽简,却精当不伦,中其肯綮,亦足为吾人临证书案语之范本,不能以其为野史家言而忽视之。

  上海东方国学发展中心

  红楼梦研究院冒宏远

  二〇二二年六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