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凿齿的“正统”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二是保护汉姓血统,并实行政权“禅让”。
保持血统纯正与延续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最为重视的。嫡长子继承制、兄终弟及等制度的设立,都是为了保持皇(王)室血统的纯正,保持一姓江山政权的永续。
曹操生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虽然官至太尉,但其根脉体系不清楚。
而刘备呢,则是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而刘胜又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这已足以说明,刘备是刘姓皇族的嫡系,血统纯正。论辈份,刘备则是当今皇上汉献帝刘协的远房叔叔,所以人称“刘皇叔”。
“禅让”是古代帝王把位置让给别人的一种制度。传说中的尧、舜二帝关系,就是尧在年老后将天下共主的位置让给了舜,而不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从此开“禅让”之风气。当然,舜也是作为尧的女婿来继承天下共主位置的了,对此,我曾有《舜禹异同论》《黄帝与炎帝及尧舜禹关系考述》等专门论述。
但是,东汉末年的“禅让”已经演变成欺世盗名者的幌子和障眼法了,实质上是在抢夺皇位。
曹操在世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天子汉献帝刘协(也是曹操的女婿)的位置彻底架空,使之犹如傀儡。但曹操在世时,还不敢直接推翻刘姓皇权来自己当皇帝。
到了曹操儿子曹丕继承曹操的魏王、刘汉王朝的丞相位置后,于延康元年(220年),以“禅让”之名,威逼汉献帝刘协退位。汉献帝只好下“禅让”诏书,并被降职为“山阳公”。
据《资治通鉴》卷六十九“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记述,当时蜀中传言,说汉献帝刘协已经遇害。由于消息闭塞,通讯更不似现代发达,刘备在蜀中听说后,信以为真,就以皇叔身份,主动为刘协发丧制服,并谥号刘协为“孝愍皇帝”。
当时群下竞言符瑞,劝刘备接过汉家正统,称尊号,自己当皇帝。
谁料这一设想,竟遭到了司马费诗的反对。
据《三国志》卷四十一《费诗传》记载,费诗上疏刘备说:“殿下以曹操父子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
刘备见了这份上疏,很是不高兴。费诗也因忤旨,给刘备泼冷水,而被降职,左迁为永昌郡从事。
刘备遂于公元221年四月,在成都武担山之南,柴燎告天,筑坛登基,宣告自己为皇帝,主动接过了刘姓汉王朝的大旗,国号仍然为“汉”。
刘备开始行使皇帝职权,大赦天下,改元“章武”。
应该说,刘备这一着是非常高明之举,彻底打破了曹魏政权企图代汉而立的企图,意在向世人宣告:刘姓汉家王朝没有灭亡!
刘备章武元年(221年),也就是魏曹丕的黄初二年。如果从刘姓皇家正统来看,汉献帝是公元220年被迫“禅让”给曹丕的,而刘备紧跟着又于公元221年的四月,就向世人宣告他是新上任的刘姓汉家皇帝,即“昭烈帝”,应该说刘姓王朝的皇脉没有断,终于又给绍续上了。
对此,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套用史书之“君子曰”格式,以“习凿齿曰”发表议论说:“夫创本之君,须大定后而正己;纂统之主,俟速建以系众心。是故惠公朝秦而子圉夕立,更始尚存而光武举号。夫岂忘主徼利,社稷之故也。今先主纠合义兵,将以讨贼。贼强祸大,主没国丧,二祖之庙,绝而不祀,苟非亲贤,孰能绍此?嗣祖配天,非咸阳之譬,仗正讨逆,何推让之有?于此时也,不知速尊有德,以奉大统,使民欣反正,世睹旧物,仗顺者齐心,附逆者同惧,(费)诗可谓暗惑矣,其黜降也宜哉!”
在这里,习凿齿首先提出“创本之君”即“正统”与“纂统”的不同,“正统”的做派是“须大定后而正己”,这样就可以人心齐,得到群众支持,反之则使依附者感到恐惧。裴松之在《三国志》注引此条后赞曰:“臣松之以为,凿齿论议,惟此论最善。”
曹丕代汉,被定性为是臣对主的“篡位”,不是正常的“汉帝禅位”,不属“正统”,而是“篡统”。
但如果这样一来,又如何解释司马氏的晋朝与曹魏的关系呢?
习凿齿在临终上疏中,再次回答了这一问题:“若以晋尝事魏,惧伤皇德,拘惜禅名,谓不可割,则惑之甚者也。何者?隗嚣据陇,公孙帝蜀,蜀、陇之人虽服其役,取之大义,于彼何有!且吴楚僭号,周室未亡,子文、延陵不见贬绝。宣皇帝官魏,逼于性命,举非择木,何亏德美,禅代之义,不同尧舜,校实定名,必彰于后。人各有志,事胡可掩!定空虚之魏以屈于己,孰若仗义而贬魏哉!
夫命世之人,正情遇物,假之际会,必兼义勇。宣皇祖考,立功于汉,世笃尔劳,思报亦深。魏武超越,志在倾主,德不素积,义险冰薄。宣帝与之,情将何重!虽形屈当年,意申百世,降心全己,愤慨于下,非道服北面,有纯臣之节,毕命曹氏,忘济世之功者也。”
习凿齿认为,如果看不清“宣皇帝”司马懿及其祖辈早已在汉朝、尤其在魏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看不清司马懿及其子孙的韬光养晦、低调为人做派,只是一味地被曹丕“禅让”假象所迷惑,只知道“推魏继汉,以晋承魏”,还误将汉、魏、晋三者之间的政权更替理解为是像尧舜那样的“禅让”,想自我标榜是“纯臣”,那是很可惜也很不成熟的想法。
相反,如果“以晋承汉,功实显然,正名当事”。
习凿齿再次向皇帝及世人呼吁:不要因为“虚尊不正之魏,而污我道于大通哉!”他要用史家之如椽铁笔,将晋朝与汉朝实现无缝对接,使晋王朝步入“正统”行列,而绝不能让晋朝被曹魏政权之“篡统”玷污了、坏了名声。
束有春2025年9月23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