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家池鸟瞰)
二.习凿齿的汉晋“正统”观内核
习凿齿的“正统”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三方面是:
三是依据“五行”相生相克,推衍王朝政权更迭。
在中国哲学史的源头,智者们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与“阴阳”相结合,产生了世间万物。而“五行”又是相生相克,使物质世界循环无穷,永无止息,丰富多彩。
“五行”理论在被人们用于解释自然界存亡法则的同时,发展到秦汉时期,又被人们运用到了对王朝政权更迭现象的解释上。
早在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就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也与“五行”有关联,也有规律可循。“五行”代表五种品德,“五行”循环往复,人世间的“五德”也是如此,这就是“五德终始”说。
到了汉代,智者们又将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五行”“五德”结合,进一步解释社会现实问题。
习凿齿在临终上皇帝疏中,按照 “五德终始”说推断认为:“昔共工伯有九州,秦政奄平区夏,鞭挞华戎,专总六合,犹不见序于帝王,沦没于战国,何况暂制数州之人,威行境内而已,便可推为一代者乎!”
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尧舜时代,舜为正统,而共工虽雄霸九州,但不见于帝王序列;秦王朝靠武力征服六国,失德而又国祚短暂,不能推为正朔。因此,“汉有继周之业”。
根据“五德终始”说,汉承周德,汉王朝直接继承了周王朝的王统而成为“正统”,而不是继承了秦王朝。
公元263年,司马昭率魏军击败了季汉军队,将季汉后主刘禅带到了洛阳,这才是“汉亡”的真正标志。
“汉亡而晋始兴”。公元265年,相隔一年,司马氏晋王朝正式建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王朝政权更迭和“正统”延续。
公元280年,晋灭东吴政权,再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夏一统。
习凿齿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汉晋正统理论,同时对已经问世且各自独立流传、由晋陈寿最后完成撰写的《魏书》《蜀书》《吴书》(注:一直到北宋时,人们才将这三本书合一刊刻,统称为《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的写史方法进行纠偏,坚持以刘姓季汉政权为正统,坚持认为晋王朝真正继承的是刘汉王朝政权,而不是曹氏魏王朝政权,只有这种对接,晋王朝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封建王朝的“正统”序列。
习凿齿在临终上皇帝疏的最后指出:“今子不疑共工之不得列于帝王,不嫌汉之系周而不系秦,何至于一魏犹疑滞而不化哉!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之于尧舜之道,欲重其国而反厝之于不胜之地,岂君子之高义!若犹未悟,请于是止矣。”可以说是在大声疾呼、猛醒世人了。
束有春 2025年9月24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