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在南京埋金一事,笔者是通过阅读《孙中山全集》时获悉的。阅后,令人惊诧不已。
孙中山虽然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时间虽然很短,但他在后来的政治活动中,经常为国家经济困难、政府经费短缺问题而苦恼,言语中,甚至时不时地流露出羡慕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政权是如何富有,天朝圣库的金银是如何花也花不完。
到了1923年12月5日,孙中山有一次《在广州欢宴各军将领会上的演说》(见《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中,在向众人宣讲他的“民生主义”时,把洪秀全在南京埋金的事给带了出来,引起现场听众一片哗然。
孙中山说:诸君或者还有不明白民生主义是什么东西的。不知道中国几千年以前,便老早有行过了这项主义的。像周朝所行的井田制,汉朝王莽想行井田方法,宋朝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就是几十年以前,洪秀全在广州起义之后,打十几年仗,无形中便行了一种制度,那种制度和俄国的共产制度是一样。他得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几省,人民受过兵灾之后,许多财产无人管理,他便集中于国家,用政府去管理。所以他打了十几年仗,没有借外债,人民也丰衣足食。等到曾国荃破南京之后,搬运南京财产,有几个月之久。诸君看他的政府是何等富足呢?
孙中山继续向众人宣讲说到:从前我在南京的时候,有一个替洪秀全当过差的老人,报告政府说:“有一块地方藏有许多金银,金银之上盖有石头,四围做成屋形,如果挖到几十米深,当见所藏的金银”云云。政府便派人如法去挖,后来果然挖到石头,但见石头之后,更向下挖,还不见金银。大概金子过重,经过年日太久,沉到地底,亦未可知。据老人说:“此处洪秀全所藏之金银极多,预算如果挖得了,可以还当时中国的外债。”由这样看来,洪秀全的政府又是何等富足呢?就是左宗棠、戈登打破苏州之后,所得的金银财物,也不计其数。单就盖藏一项,烧了多日,尚烧不完。……
孙中山先生的演讲是在探寻封建帝制结束后,如何建立一个新型国家政权,反映的是当时一部分人对太平天国的认知水平。但我们从中捕捉到了洪秀全在南京埋金的信息,并且其所埋黄金的数额巨大、重量惊人,可以偿还当时的国债。
必须指出的是,洪秀全与楚威王相比,其埋金的动机和目的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楚威王真的有“埋金”之举,那也是带有宗教仪式感,带有象征意义,其所埋之金应该是只取一块足矣。
而洪秀全所埋之金,都是通过战争手段,从劳苦大众的身上压榨剥夺、掠夺而来,其天朝“圣库制”,是将百姓的财产搜刮殆尽、由他的宗教天朝来统一管理,其目的,最终是为发展他的以洪氏家族为主体的宗教武装政权服务。孙中山在演讲中,称“当时人民也丰衣足食”,显然是夸大不失之辞,主要目的是为强调洪秀全如何富有而张本。
孙中山先生在一次与章太炎先生谈话时,是这样评价金陵的:“金陵者,金缯玉石稻粱刍豢之用饶,虽鼓之北,而士不起。”(见《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看来,金陵有金,是历代人们的共识,也是人们对南京这片美丽富饶土地的最好表达。孙中山先生对“金陵”的定义,是建立在南京这方土地是财富丰饶的福地基础上的,是何以“金陵”的第四种定义,或曰是第四个版本了。
当年楚威王、尤其是洪秀全所埋藏的黄金,让金陵的富贵气是历久弥新而不衰,同时,是否也为现代人们、尤其是为现代考古工作者们留下了一个悬念:金陵埋金,何处可寻?
这,也许就是七朝古都南京,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个千古之谜。(本篇连载结束,内容主要摘自束有春《七朝古都南京》一书)
束有春2025年9月1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