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人周应合,在其《景定建康志》中指出: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

  尽管《景定建康志》中又把前人“地接金坛,其山产金,故名(金陵)”加以并录,好像在继续提醒后人,“金陵”得名,特别与“金坛”之“金”有关,但他又从此开启了“金陵”之名是源于楚威王熊商“埋金”的先河,使何以“金陵”从此又多了一个版本。

  在南宋人曾极的《金陵百咏》中,在并录前人“以其地接华阳、金坛之陵”之说的同时,其第一咏中就有:

  “凿地破除函谷帝,埋金厌胜郢中王。兴亡总不关君事,五百年前枉断肠。”其中“凿地破除函谷帝”是指后来的秦始皇开凿“龙藏浦”而泄金陵王气、改金陵为“秣陵”一事。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东巡,自长江的江乘渡口(今南京栖霞区境内)渡江上岸。随行的望气者(古代观天象、看风水的术士)对秦始皇说:“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听了后,既恼怒又害怕,“金陵有天子气”那是绝对不能允许存在的!因为天下江山,现已归他嬴姓所有了,他是“始皇”,将来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于是,根据术士建议,秦始皇要破了金陵的风水。下令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通过“龙藏浦”,将流水直接导入长江。秦始皇要让金陵这方土地上的王气随着流水而流淌掉、排泄掉。

  这条因破坏金陵风水而开凿出来的河道,与“龙藏浦”相通后,取代了原先的“龙藏浦”称谓,“至今呼为秦淮”。(唐代许嵩语)“秦淮河”得名由此而来,秦准河。

  因为秦始皇“凿钟阜”的惊人举动,让今日之南京主城区内,有了第一条人工运河“秦淮河”,被南京人自豪自诩地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河”,又被有些人夸大为南京的“母亲河”,这一切,是秦始皇当年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就像隋炀帝当年开凿的“隋代大运河”,与元代由元大都到浙江宁绍平原开挖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共同以“中国大运河”名义、在今日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誉一样。历史的最大能耐,就是通过时空的漫长变幻,经常会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

  不过,话又说回,秦始皇当年留下的“秦淮河”,要比明代朱元璋凿阜开挖的南京第二条人工运河“胭脂河”,要早了1600年左右。

  还是因为秦始皇,他不仅有“凿钟阜”的举动,同时又将“金陵”改为只配放牧养马的“秣陵”。

  也许,正是在秦始皇这种“凿钟阜”原因的诱发下,后来的人们又将当年楚威王在石头山上建立金陵邑的举动,又自然地附会上了“凿”痕,变成了楚威王“凿阜埋金”而得名“金陵”。这是对“金陵”的一个美好注解,是“金陵”的第二个版本。这第二个“金陵”版本,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愈说愈玄。

  顺便说一句,“金”字的原始含义,除了指黄金,也包括青铜之类金属。

  关于“金陵”得名由来,除了因宁镇山脉诸山名称有带“金”字特别是“金坛”二字的、除了楚威王熊商“埋金”这两个版本外,还有第三个版本:“金陵”得名,源于“采金”。

  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转引《真诰》有云:

  “金陵,古名之为伏龙之地。句曲山,秦时为句金之坛,以积金山得名,山生黄金。汉灵帝诏:采句曲之金以充武库。孙权遣宿卫人采金,屯伏龙之地,因改名金陵。”

  将金陵之名与东吴孙权屯兵采金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将金陵得名置于东吴时期才出现,那要比楚威王时期晚了500多年,显然有悖理之处。但此说却再次间接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南京宁镇山脉的石矿中,含金量丰富,并且是纯粹意义上的黄金。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郢爰”即为纯金制作,为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郢是楚国都城名称,楚国都城虽屡有迁徙,但始终称“郢”。南京地区的宁镇山脉矿石含金量丰富,为郢爰铸造提供了可能,也为楚威王埋金厌胜提供了可能。

  在江苏盐城大丰地区,曾发现有大量出土的楚国郢爰,现收藏于大丰博物馆。

  在南京博物院,收藏有1982年在盱眙出土发现的楚国郢爰金板11块,金饼25块,重量约11公斤。同时还有两点惊喜之处:

  一是这些黄金都存放在一个错金银络铜壶中,这只铜壶已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

  二是盖在铜壶盖子上的,竟然是一件重达9.1公斤即18.2斤的虎形“大金兽”,其文物价值比错金银络铜壶是更胜一筹。笔者在前文已经建议,将“大金兽”作为“虎城南京”的形象象征,以取代阴气恐怖的“辟邪”。

  这些文物的出土并被断代为战国时期产品,与楚威王在石头城埋金时代相契合。因此我们不难断定,楚威王当年如果真的是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上凿阜埋金,那一定是块纯黄金,其大小另当别论。

  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何时能把楚威王当年埋下的那块黄金给找到呢?

  南京石头城遗址考古工作已经开展过,没有听说发现黄金砖块的事。如果真的有所发现,那就可以为楚威王埋金而得名“金陵”一说增添出土文物佐证,其意义不亚于人们对大禹头盖骨何时能发现的期盼与意义重大。

  儿时曾听大人们讲,说黄金埋在地底下会“跑”,如果主人将黄金埋在某块地下,过一段时间再去挖,就很可能没有了。

  人们宁愿相信,黄金有会有自行移动的“神奇”通灵功能,也不愿意相信,黄金埋在地底下、早已被人盗挖的可能存在。

  黄金比一般的金属在同等体积下要重得多。这也告诉我们,如果黄金被埋在土壤中,因其单位面积重量过重而会下沉,直至下沉到更深处,甚至穿过地壳,那倒是有可能的。

  无独有偶,在南京这片土地上,除了楚威王有可能在石头山上埋过黄金,使长江边的这座饱受江水冲刷的石头山被人工化为“金陵”,使石头山成为金陵邑的治所,为“金陵”之所以成为金陵,有了第二个版本。

  还有一个人,倒真是在南京这片土地上深埋过黄金。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洪秀全。(内容主要摘自束有春著《七朝古都南京》一书)

束有春2025年8月31日于金陵四合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