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

坚决扛起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命担当

凝聚发展力,优化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创新力,培育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强化保障力,锻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当前,我市教育系统正坚决扛起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命担当,奋进争先,攀高筑峰。

“教育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胸怀大局、勇立潮头、勇挑大梁,把靖江基础教育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胜势,不负靖江这座人才辈出的城市,不负群众期待。”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沈永江表示。

构建高质量办学办校体系,方能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我市将持续调优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办好镇街中心学校,有序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度扩容城区初中学位供给。拓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完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深入实施“普通高中高品质提升行动”,打造县域高中高品质发展样板。做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还将深化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改革,建好全市托育服务中心。加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为特需儿童提供更贴心的教育服务。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倾力打造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五好校园餐”。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抓手,加强基础教育的创新启蒙、义务教育的兴趣激发、高中教育的科学实践。我市将不断强化科学教育,探索构建“启蒙—兴趣—探究—创新”四阶递进的科学教育体系。建好中小学“创新思维社团”,办好“靖禾拔萃”训练营,提升“弘毅创新班”办班质效,建立各学段竞赛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系统推进“2·15”强体计划和“润心行动”,抓好美育浸润和劳动赋能,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搭配成长成才“营养餐”。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市将深入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精准编制教师招聘计划,启动“靖教领雁”培养项目,强化教研员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打造一支拥有教育家精神的校长队伍和具备领路人情怀的教师队伍。

(融媒记者叶丽莉)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争当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迅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将新学年确定为教学质量提升年,扎实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志坚表示,省靖中将紧扣“立德树人、提升质量、拔尖创新、建强队伍”等核心任务,全力在泰州“老五所”中争当排头,为靖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省靖中力量。

学校始终将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立足课程育人,面向每个学生,以德为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引导学生胸怀家国、陶冶情操、涵养文明、健全人格。同步推进“润心”工程,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方案,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健全协同机制,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建强班主任队伍,凝聚育人合力。

秉持“学科强则质量优”的理念,学校以精细、扎实、纵深管理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强化组织管理,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过程考核,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在教学改革上,深耕“四有”课堂,坚持依标教学,人工智能赋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效,抓实培优补差。深入“三新”研究,突出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育。统筹竞赛、强基、高考三位一体,促进常规教学与竞赛辅导深度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有机衔接“初中—高中—高校”课程;建强竞赛教练梯队,力争实现五大学科竞赛要全面突破;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充分重视强基综评,助力更多学子圆梦“C9”“985”“双一流”院校。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程来抓,着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严谨、业务精良、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一方面狠抓师德师风,深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选树师德楷模,守望教育尊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大力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同时,优化激励机制,强化名师培育,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将以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深耕教育沃土,奋力谱写育人新篇,为靖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融媒记者于洋)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助力更多学子成就卓越人生

持续拓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尤其是领军人才培养……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闻超杰表示,市一中将以“知重负重”的担当、“苦干实干”的作风,全力冲刺省高品质特色高中,在“新九所”中跻身前三,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一中将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党建红点亮绿色爱”品牌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依托,将红色文化、乡土资源融入育人全过程,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基。

聚焦育人质量提升,学校将锚定核心素养培育,全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群,实施“名师领航”计划,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探索“精准教学+个性学习”模式;完善“早期发现——系统培养——跟踪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机制,推动从“育分”向“育人”的深层次转变,切实提升教学效能与育人水平。

市一中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实施“阶梯式”教师培养工程,针对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不同群体定制成长方案,搭建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等发展平台,通过“名师课堂”“党员示范课”“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同时优化激励机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五育融合与特色发展上,市一中注重学生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加强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同时深挖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将绿色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校一品”发展格局,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与社会美誉度。

“我们将牢记市委市政府嘱托,以奋进之姿扛起教育担当,不断丰富办学内涵、塑造办学特色,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为靖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中力量。”闻超杰表示,市一中将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教育沃土上实现成长梦想。(融媒记者肖婧)

刘国钧中学

锚定“提档进位”目标奋力赶超

9月10日上午,刘国钧中学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刘国钧中学党总支书记张双银表示,将紧紧围绕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学校提出的“提档进位,奋力赶超”发展要求,深化教育内涵、扩大教育成果,全力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刘国钧中学将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让“普济”文化如春雨般滋润校园,着力打造“骥成”四有好教师团队,通过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校本研修与高端培训,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与学历提升的广阔平台。同时,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学生爱戴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走进课堂,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活跃的师生互动相得益彰。学校将紧扣课堂主阵地,深化“课堂革命”,全面推行“普慧课堂”与“济成课堂”双范式教学,强化“以学为主”,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瞄准新高考改革与综评招生,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基础扎实、善于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学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将构建以“普济文化”为核心的“忠信笃敬”品格涵育体系,深度挖掘整合生祠古镇岳飞精忠报国、柳溥庆革命救国等本土资源,创新德育载体,常态化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在历史遗迹中感受家国情怀,在实地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全面发展。

特色品牌是学校的亮丽名片。学校将坚定走高品质特色发展之路,做亮“劳科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摒弃“唯分数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为体育和艺术特长生采用“文化+专业”双轨教学,建立“一生一案”成长档案,打通多元化升学通道。同时,建立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师资建设、德育工作、教学改革和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进行评估,加强与家长、社区以及周边学校的交流合作,凝聚教育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融媒记者严智勇)

斜桥中学

向建设高品质高中目标前行

“斜桥中学成功跻身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行列,并于今年秋学期搬进新校区,这一方新天地,不仅承载着学校70载的办学积淀,更点燃了学校迈向建设高品质高中的崭新梦想。”斜桥中学党委书记耿昌余表示,斜桥中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努力进位争先,聚焦“质量提升”关键点,奋力书写好斜中教育的新篇章。

为了让“新学校”释放“新动能”,学校专题学习了《2025年度靖江市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找准标杆学校,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立足新起点,提质育新人”大讨论。

下阶段,学校将锚定高考改革方向与课程标准,结合生源结构变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准施策。坚持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建立健全教研机制,通过精细化常规管理,扎实推动教研,深度实践“引真”课堂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持续进位争先。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斜桥中学将以“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抓手,坚持师德为先,严守规范办学和师德师风纪律底线。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坚守、坚韧、向阳、向上”的“老杨树精神”,通过“至善”道德讲堂、“引真”教学论坛、“鸿鹄学堂”教师成长营等平台,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争创高品质特色品牌高中,斜桥中学将以特色与内涵作为驱动发展的双引擎。以学校“至善”文化为主线,融合传承“红船”“渡船”“造船”三条“船”精神,推进“思政+”课程实施,激发教师和学生“坚定信念、敢为人先、报效家国”热情。持续完善“至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发展中心、学习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科创中心等“四大中心”作用,助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培养“崇德善学、健体尚美、唯勤向阳”的时代新人。

新环境开启新征程,新起点呼唤新作为。斜桥中学将践行“教育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办学理念,恪守“明德共生”的校训,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教育成果回馈社会与家长的期待,用实际行动再续斜中教育新华章。(融媒记者叶丽莉)

省靖中专校

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地方发展

聚焦机械制造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领域,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路径,培养智能制造等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布局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新兴专业……省靖中专校正探索职业教育新思路。

省靖中专校校长顾卫国表示,学校将贯彻落实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创新构建“政园行企校”跨界互动、“产教+科教”双融合、“职教+产业”双促进的“多元一体双融双促”高质量发展模式,以职教力量为我市地方经济发展点燃“强引擎”。

近年来,省靖中专校立足县域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特点,将产教融合作为学校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共建共享公共实训中心,创新实践“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产教融合新路径,高品质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坚持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以产业群建设专业群,重点布局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新兴专业。通过创设校企大师工作室,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不同年级、专业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技能培训。

顾卫国告诉记者,省靖中专校创新构建“政园行企校”长效合作机制,发挥牵头泰州市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共享服务团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每个主干专业都与骨干企业共建1个以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项目合作等服务,形成了“产、学、研、服”四位一体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靖江样板”。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只有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才能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顾卫国表示,学校将紧扣靖江本地产业需求,围绕我市“456”产业链群体系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赋能。

(融媒记者秦洁 通讯员魏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