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周(15671633),苏州府吴县东洞庭山人,明代末期因经商于浦口,遂家于此。因乐善好施,浦人皆称之为吴善人,卒后埋葬于浦口城西门外西林山。

        浦口城西门外诸山连绵,旧时通称西山,包括西林山,因山谷间旧有西林寺,故名。康熙年间刘岩成进士前曾读书于西林寺,后作文《西林寺壁记》,深情回忆读书其间的点点滴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山一带搞开发,推土机的钢铁履带下不知粉碎过多少历史故事。

      吴嘉祯(16101666),字源长,出生于浦子口,大约随父母居住于浦口城东门外,地属六合,因入籍六合县。吴嘉祯之曾祖讳本澄,庠生;祖父讳采,亦为庠生,可算是出身于耕读之家。惟父亲嘉祯因三岁失恃(丧母)、十二岁失祜(丧父),只得辍学经商,以维持生计。父亲中年(44岁)始得子,加上祖上读书的传统,外加自己被迫辍学的惨痛经历,自然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问题,为之选择贤能之士,与之交游,因而嘉祯少年得入县学,十八岁中举,可谓少年老成,崇祯十年(1637)仅28岁已成进士,名列二甲三十七名。此后观政礼部(在礼部实习)三年,崇祯十三年(1640)授户部山西司主事,升郎中,十五年(1642)升福建布政司参议,十六年(1643)升广西水利道,以病请归。此时,父亲已去世十年,明王朝气数又尽,挂冠归里,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据陈开虞《康熙江宁府志》卷二十三《人物·吴嘉祯传》,嘉祯辞官以后,往来洞庭、匡庐之间,渔樵为侣,诗酒自娱,不问户外事。晚年患中风病,仍手不释书,临终谓其子曰:“石火电光,万事无久常者,惟‘劳谦贞吉’一语,终身诵之可也。”踰日瞑目,端坐而逝,年才五十有七。

       人生短暂,万事无常,惟勤劳谦恭,持之可以终生。吴嘉祯生逢乱世,此遗嘱意味深长,包含其平生许多感慨。

         吴嘉祯为明末著名人物黄道周门人。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门人称石斋先生,福建漳浦(今东山县)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进詹事府,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公卿多畏忌,屡遭贬谪。晚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南京陷,唐王用为武英殿大学士,率兵至婺源,战败被清军所俘,不屈被杀。平生潜心经学,亦工书画,为明代书法名家,其诗文集《黄漳浦集》留传至今。

        黄道周与吴嘉祯唱和之诗今有遗存,黄氏曾为其父吴善人作传、作《墓表》,皆收录在黄氏《黄漳浦集》里,另有书信《答吴少参书》两封。少参,指布政司参议。《黄漳浦集》编纂者洪思(明末清初漳州人,黄氏门人)题下注“吴嘉祯,黄子门人,时为兴泉道”。

        兴泉道,时为福建省下辖的一个行政区,管辖泉州府、兴化府和永春直隶州,道台署驻在兴化府城。明朝初年,布政司、按察司因为辖区广大,由布政司的佐官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吴嘉祯时任福建布政司参议,据洪思题下注,可知吴嘉祯兼任兴泉分守道(台),约相当于今大市市长。又可据此推知,吴嘉祯于崇祯十五年(1642)尚且出入黄道周门下。当时黄氏被贬,隐居家乡漳浦北山。再两年,明朝灭亡,再两年黄道周殉国于明孝陵下,同时被杀者有中书赖雍、蔡绍谨、兵部主事赵士超等四个门生。然而遍查不到“黄子”死时门人吴嘉祯的事迹,有些遗憾!

        黄道周诗《送吴源长少参还南都》共四首,作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正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的时候。

         惜别长安新柳时,两年棠荫系旌旗。

         寒光四壁邻如水,冷面孤松月上枝。

         兔尽藏弓还拂袖,鹿归尽轂共衔芝。

         江山且喜无风鹤,竹院梧斋寄所思。

         其二

         病马于今老世途,团圆花事但莼鲈。

         高官受用归奴仆,达者锄名让钓屠。

         未了乾坤春草梦,一行剑舄野堘凫。

         看多胜败如翻掌,莫向残基论菀枯。

         其三

         曾约移舟负听泉,不知身在草堂前。

         惭无十亩园青箭,幸有双觚寄紫烟。

         弛担松风看破暑,擘窠鸟语未惊眠。

         世间劳荦除抱甕,剩得高牙最可怜。

         其四

         岭表奇峰不世情,何如叶艇定鸥盟。

         少尝冰水知清冷,全拨风涛更泰平。

         得意狼烟吹气类,尽心秃管弄书生。

         潮来洒足看明月,欲向阿谁共耦耕?

         吴嘉祯存世文章仅一篇碑记,题为《浦口司仓户部郎中樊桐金公定山纪绩碑》,见《江浦埤乘》卷十九。金公,乃金九陛,字允纳,全椒人,崇祯元年(1628)举人,任南京户部主事。崇祯八年流寇李自成等南犯,烽火连数百里,游骑逼江上,十二月,和州屠城。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素重九陛,急使赴任浦口监仓,以供军饷。浦口城小而楼橹不备,乃加城堞三尺,修理敌台二座。城墙上置席棚一百二十座,以为战士蔽风遮雨。又沿城设立指挥所四处,以通声援;运石数千石于城上,以实守御;城墙下旧有水洞五眼,皆置栅关锁;又编立保甲什伍之法,协助军队值守。部署甫定,流寇攻城,九陛率兵、民登陴,人持毒弩,画堞而守,城赖以全。乱定,士民感激,为作碑铭恩,碑文由吴嘉祯执笔,如下:

        昔有晋羊公叔子当平吴之任,修德固圉,饬攻戒战,用宏远略,以集吴人。事成恩浃,勒石岘山之巅,以垂永久。当兵烽抢攘时,建不世之功,而风流儒雅又足以济之,宜乎历后世而歌思风遗文而堕泪者相继也。余谓叔子受命帝前,膺閫外之寄,专其任而尽其才,为所得为,不足为难,若农曹金公奉委来司浦子口城仓务,当是时,贼势甚张,犯英六蹂和突滁,江北诸郡邑老羸男妇仓皇奔走,旦夕不得安。浦贮数十之积储所系尤剧,其形势则长江之屏蔽,陪都之门户也。会前监仓使者受侮奸弁,以罪斥去,后来者愈难其人。大司农曰:“是非才猷练达、堪履盘错者莫胜此任。”大司马更咨,必得兼资文武可捍牧圉者往。爰是遴公,畀以重寄。公素乃心王室义不可辞,遂尔趋事。然内冗未理,外患交讧,以主计之司而兼疆场之任,以守则无具,以战则无兵,此其所为不难于叔子万万哉?

        公始至,例应盘仓,以核虚实出纳之数。会贼警甚亟,居人震惊,万一突至,不且资寇粮乎?公度其所需,备用几何,给放几何,耽延时日,非可猝办。一盘一放,则放之费与盘正等,而又将索呼庚者于枯鱼之肆也。是莫若以放为盘,以出稽入,咄嗟立办而士饱马腾,此最上策也。遂毅然行之,不浃旬而竣事。且是仓之积贮,荷戈乘城者咸取给焉。公曰:“此亦汉敖仓也。不实其储,何以足食?不去其蠹,何以实储?”于是杜官弁之侵欺,严旗丁之糜耗,使宿弊一厘。

        夫理仓必兼理兵,议战必先固守。公登城周览,慨然曰:“固圉亦吾职也。陴堞圮矣,曷增之?军露宿者可念矣,曷庇之?敌台无设,势不可得而度也;矢石不预,敌不可得而威也。且戢间谍,所以消贼萌;时侦探,所以悉贼计;增守御,所以备贼攻。吾敢辞其责哉?”用是理之愈勤,举之以渐。当此之时,滨江诸郡邑为贼所蹂躏殆尽,守斗大之城,障汤沐之墟,一时乌合云扰、风疾雨骤之众不敢近浦城尺寸,而留都陵寝恃以无惊。司马、司农咸上公功第一。

        噫!公以一南畿主计臣,而抚循则父母之德,战守则将帅之才,使与登坛专閫,与叔子何异?然叔子为其易,公为其难,是诚可纪也。公犹子双岩与余师石斋黄先生并以建言著名朝右而公之文章治绩尤表表在人耳目间。今贼退人暇,士民请纪公功,勒之定山,余因序其有功于浦者而备著之。昔羊叔子铭功岘山,其碑辞所载必甚工而有体今余文虽不足以传公,而公之德政有与叔子并埒而可以不朽余文者,则是碑也,夫亦岘山之遗意也。

        吴善人夫妻合葬墓早年遭人挖掘,尸骨无存,仅墓志铭今存于浦口区文旅局文物仓库,长68689厘米,铭文经拓印、辨读,收录在杨新华主编《南京历代碑刻集成》中,兹略作点校、注释如下:

(拓片:吴善人夫妻合葬墓墓志铭)

        明处士思乔吴公暨配朱孺人合葬墓志铭

         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简讨、征士郎、召对记注官、年家眷、晚生徐汧顿首拜撰,赐同进士出身、行人司行人、年家子龚可楷顿首拜篆盖,赐同进士出身、刑部观政、年家眷晚生陆朗顿首拜书丹:

         崇祯六年癸酉(1633),思乔以疾卒,其明年甲戌,子乡进士嘉祯(字源长)将葬公。先是,公元配朱孺人卒于万历己未(1619),越三年,天启壬戌(1622)葬浦之西林山。源长扶公柩启窆合葬,以余友临川尹张受先状,来属汧铭其墓。汧于源长为同年友,覩文感义,谊不敢辞。

         按状,公讳宗周,字从先,号思乔,苏州东洞庭山人,曾祖琦,生本澄;本澄生公之考采,世以德名。公生,幼有嘉表,率履详慎,三岁,母卒,又十二年,父亦丧。公赡事继母,养色迎意,虽崎岖俭约,中雍雍焉、訚訚焉,颜莱之纯不能尚也。入学,周揽编籍,通知大义。亡何,家益贫,公慨然废书曰:“嗟乎,无以为也!瓶罍之耻余实应且憎,守此将坐困!”乃弃载籍,徙治贾游浦口。躬自缉约,行己以恕,人皆信之,又能审恶、知贵贱,以故业遂进,因迎母聚焉。公性质直,闻仁斯行,睹义必举,既以赴人之困厄,而能自不伐,其乐善急难,备载受先状中,不尽述,述其略:

         某无子,以他人子为子,己生一女,而有少妇疾亟计无所为,私念公长者,尽以其财属公,公年余,出财,三分之,彼此既均,各无间言,因悲叹流泣而去。

         李千户荒饮奸人乘醉窃所署印行诈,事觉,连拟城旦舂行毙狱。公廉其枉,为代赎。

         或有负公者以居请,公曰:“以兹区区,令子风雨不戒,予弗忍也。”继以母棺请,公怒叱曰:“子忘其亲,奈何累我?”遂折券不询。

         浦渡濒江多险,舟常患覆,公时以急棹往来中流,多所救援,故被溺者虽呼号震恐,而卒以获全。一夕渡江宿舟,心动,公令舟子加毖,然卒不自安,旋以他舟登岸,未几而所宿舟覆,公复悬金购人救堕水者,皆得存,而公竟以先易舟免,人谓公善施之应也。

         公沉毅,多智,慷慨,有大略,浦城圮江者百年矣,上下皆积循,罔议修筑,公以沿江险阻,不宜久废,乃首议葺治,白当事者。时夏官郎石公应嵩以公贤能,俾董厥成,独江水激冲,城辄受患,不能为功。公先设堤以捍外,以为外坚则城可完,故先为堤防。身任其役,经出入,量省费,勤者劳之,佚者督之,两工告成,公力为最。既而以淫雨堕城西偏,不克继葺,适虏警告至,公曰:“一偏坏,与无城等。”复倡募议,先出资倍,城寻得完。嗟乎,世之居是邦而不能察其利病者有之矣,察其利病而不能废兴之者有之矣,彼此之相让、前后之相推以为无与耳,况其民乎?又况于羁旅之民乎?公乃举百年之坏城而修之而筑之,卒以成绩,呜呼,可以无愧矣!

         公燕居端严,动必循礼,里中弟子闻其声、接其容者蔑不竦敬严翼,然雅性谦克,乐人之善。里有犯不孝名者,众皆绝之,公独呼与语,反复谆戒,晓悟隐恻,应时感动,先后如两人,故远近之士皆思乐为则。

         初,源长未生,朱孺人以公中年未有子,置一婢,劝公纳之。公曰:“奈何以此损德?”为择人嫁焉。及源长生,方捥发,即勉以忠孝大义。既长,为广引气类,择贤士与居,继源长举于乡,贺者阗溢,公曰:“无徒尔幸,为远大计!”常戒其子曰:“此手一污,人品丧矣。”又铭其座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故源长自登贤书,阖户诵书,绝迹请寄,皆公之教也。

         予观近世为父兄者,子弟得一第,辄狂悖不知所为,至于臧获盈积,纷遣道路,虽里閈故旧不惮蔑侮,扬扬然以为我得志,无如何耳,其子弟之下者固然不足为怪,其贤者亦仅寝默不敢言,呜呼,若公者岂不谓贤乎哉!

          公素学佛,精探内典,卒之日,召源长语之曰:“愿女处为正人,出为廉吏,凡事宜法古人,吾生平惟不欺不妄。生死之际,无为恋也。”趺跏声佛而卒。其于去来之故观之至矣!

         朱孺人父讳世学,早器公,字以女。孺人十五归公,当公商于浦,孺人安匮任剧,事继姑勤笃,豆羹必敬,凡二十六年,无几微间,治家大小秩如,俭约性成,屏文绣不御,曰:“毋忘山中忍寒时。”及佐公毖宾师,则精五饭,洁酒浆,靡弗腆肃。源长游太学,孺人训之曰:“学如登山,久而弥高;与人交,毋悦不若己者。”孺人虽不甚解书义,然格言矩行多古型。病笃,源长割股调汤进,良已又一年余,呼源长语死期,至期端坐逝。孺人事佛精虔,思乔公晚年学佛,孺人多相成云。

          公生于隆庆丁卯(1567)三月十六日,卒于崇祯癸酉(1633)十一月十四日,享年六十有七。孺人生于隆庆庚午(1570)九月十七日,卒于万历己未(1619)八月初八日,享年五十。子一,即嘉祯,天启丁卯(1627)举人,娶处士叶公女;女一,适黄嗣服,早逝;孙一,山幼,未聘。十二月初二日为启窆合葬之期,铭曰:

          邈矣先哲,仁义为质;兴利弭患,贻此燕翼;浦墉言言,而功是式;江水汤汤,而体是极;慈惠周洽,行维模则;孝友清妙,渊源逮及;闺门刑于,蕤贞濬式;悬诸日月,永昭懿德。

         永嘉虞献廷书,上元朱时修镌。

         该墓志铭由当时一批精英人物合作完成:撰稿人徐汧,字九一,谥文靖,长洲(今苏州)人,吴伟业、莫怡之师,与黄道周为詹事府同僚,弘光元年(1645),坚拒剃发,投河殉节。篆盖人龚可楷,字君端,常州府武进县人,历任主事、郎中等,晚明参加反清斗争,与傅云龙等人一同被杀。书丹人陆朗官至给事中。作《行状》(生平事迹)人张受先,即张采,苏州府太仓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江西临川知县,三年秋,病归,与张溥同为复社盟主,被尊为二张先生。晚明出任礼部主事,升员外郎,卒于昆山,私谥“贞毅先生”,著有《知畏堂文存》《知畏堂诗存》等。

         黄道周所作《吴太公墓表》收录在《黄道周文集》卷十三,也一并抄录如下,可与上文对照、相互印证:

         圣人之瞰宇宙,犹之空谷也,其空谷何也?泬寥之气满于中,镗鞳之声触而应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故千里之与居室,居室之与宇宙,皆有函盖,以精气相呼答也。传曰:隆墀永叹,远壑必盈。吾见夫仁人君子之言,若不出而声被天下者矣,吾见夫茹菲衣蔬而食于子孙者矣,吾见夫其父舍肉而其子刳股者矣,吾见夫褰裳济人而津梁四海者矣,吾见夫其父赎人不市,其子纳沟是耻者矣,吾见夫其父增壘其子藩屏者矣,吾见夫胼胝而卒上祀者矣,吾见夫御难而享社鼓者矣,吾见夫为人师不假学虑者矣,吾见夫默默报报得之若素、不得之若素者矣。是数者,皆出空谷之内相呼答也。神明为窍,而帝吹其中,诗曰:无言不讐,无德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仁义之与福泽,天地所谓桃李也。而佛者以为果报,则亦谓之果报云尔。

         予闻之吴孝子源长,其父思乔好仁义,隐于浦口,得余财,为人赎罪,行之十年,里无罪者;作舟筏,为人拯溺,行之二十年,里无溺者;居恒拱手教人行让,行之二十年,里无不让者。又为里修城,城完,寇猝至,荡不得上,于是三十年而孝子成进士;孝子刳股而成进士,自源长始也。夫是而取之,空谷为虚乎?为实乎?其感之若虚,其报之若实也。曾子曰:实之与实,若胶与漆;虚之与虚,若春谷之睹白日。函盖虚器,其为呼答投报则无不实也。思乔之报其亲,源长之报思乔,以天地为桃李,神明为胶漆,何让焉?

         余始疑其言,问之九一、卧子皆以为信然。今浦口城西十里有西林山,双阙岿然,岁时伏腊,浦人群拜其下,盖为吴思乔公墓云。

         除《思乔吴公暨配朱孺人行状》,张采另撰一篇《思乔吴翁像赞》,收在《知畏堂文存》卷十,可补充吴嘉祯一些履职情况,一并抄录如下:

         吴翁故孤少,徒手立家业,孜孜善事,修士行,远近推长者。嗣教子义方,一规一矩,有常操。采状大端,具别简。

         既源长成进士,为郎仓部,自潞庾司边饷职艰且瘁,外解遥不应,九边兵数百万洗釜待,晨视事,边将吏数百人杂诉,时噪呼。前所司连诏狱。源长好语边将吏:“我安能无米炊?”若第侦外解,我无稽者,则先辨缓急三等,解到,亟列榜三等次多寡,胥史莫高下。故时,大帅托问餽行金,源长绝不入,久之,尽知吴部郎廉直,迄终事亡间。

          越二年,晋闽臬备兵泉南。适山贼起,源长率兵搜讨,擒数千人,录其渠及杀人多者,正刑典,余尽安置,泣拜解散去。

          方源长为郎时,靡长安珠桂有费遣使催饷络绎有费,备兵时刍糗犒劳有费,既守清白训,又不敢名县官帑,于是为郎破其家三千金,备兵破不下千金,翁所遗大减半。厥考铢两积,厥子用充官下费,将伤厥考心!然翁遗积与遗训孰严?往者旧馆师强源长解人讼,一属邑令,翁知,呼源长立责殊苦。兹守训官下,即尽耗,宜无忤,故人称源长廉吏,源长以归翁,则源长为孝子,翁为慈父,然教其子得为廉吏,则翁故孝子。从来慈无显称,统以命孝。叶子引《孝经》告源长曰:“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余谓翁“始于善人,中于慈父,终于孝子”。展像,备状所不备,系以赞,赞之辞曰:

          孝哉吴翁,终始一德,夙夜蹶蹶,惟天阴骘,佩厥懿嘉,高□山泽,展厥形容,冰玉清立,使治天下,为万方则,肃穆拜兹,道风奕奕。

          吴善人思乔公因生活窘迫而离开故乡,在浦子口经商谋生,娶妻生子,又从故乡迎来继母,竭尽孝道,稍富裕后,好施仁义,为人赎罪,拯人于溺,教人行让,为里修城,城完而寇不得上……黄道周赞同佛教“果报”之说,“于是三十年而孝子成进士;孝子刳股而成进士,自源长始也”,甚而至于“岁时伏腊,浦人群拜”于其西林山墓下。人死后而仍被纪念,确属万一之幸。

2024106

     乾隆《六合县志》卷五《选举表》:吴嘉祯,六合籍,吴县人,天启七年(1627)中举;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议”。《金陵全书·乾隆六合县志》第664页。

     乾隆《六合县志》载:吴宗周,以子嘉祯贵,赠户部郎中。《金陵全书·乾隆六合县志》第728页。

《康熙江宁府志》卷二十三《人物·吴嘉祯》(第808页):字源长,先世吴人,父宗周,贾于浦子口,因家焉。祯性笃孝,母病剧,刳股和药,而母愈。登崇祯丁丑进士,授户部郎,管通州仓,搜剔隐弊,条请清除仓中陈米腐朽,积久无用,祯令民役之,有罪者量其轻重,罚令簸扬,得粮近七万,奉旨记录。念征输困民,因覆省臣疏议捐崇祯十三年以上旧逋凡一千一百三十万有奇,开复【恢复职务】降革守令千余人,《大农疏》上,皆得请。升闽泉州参议。有豪贵子谋占人产,系之狱,祯重罚其仆而释系者。势宦立私税于洛阳桥,祯白两台革之,追赃立碑,商贾颂德。时境内多盗,祯抚剿并用,歼渠散党,归农者三千七百有奇。会迁粤西,以病请归,囊槖萧然。往来洞庭、匡庐之间,渔樵为侣,诗酒自娱,不问户外事,病 痿二载,手不释书,临革,命子曰:“石火电光,万事无久常者,谨遵祖训,勿妄勿欺,劳谦贞吉一语,终身诵之可也。”踰日瞑目,端坐而逝,年才五十有七。

    兴泉道:明代福建省下辖的一个行政区,管辖泉州府、兴化府和永春直隶州,明朝中期始置,道台驻在兴化府府城, 南明初期(1646)废除,康熙九年(1670)恢复,雍正十二年(1734)增领永春州,更名兴泉永道。明朝初年,布政司、按察司因为辖区广大,由布政司的佐官参政、参议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这分守道、分巡道官员,称为道员。

   亦见黄道周诗集《咏业近集》卷二。

   抢攘:纷乱貌。

    歌思:歌颂思慕。

    农曹:又称农商曹,负责农业耕作、商业经营,水利、天灾、人祸等。

⑨  英: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六:今安徽六安县。

⑩  大司农:明朝称户部司农司郎中。

⑪  乃心王室:典出《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⑫   庚癸:古代军中隐语。谓告贷粮食。典出《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杜预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后称向人告贷为“庚癸之呼”,又称同意告贷为“庚癸诺”。

     犹子双岩:犹子,侄子;双岩:双岩:金光辰:滁州府全椒人,字居垣,号双崖。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官河南按察使、太仆丞、左佥都御史。曾巡视北京西城,严格执法。又曾条奏三百余章,弹劾不避权贵。因请罢遣中官监军,违帝意,被调外任。又因救刘宗周,被贬官。父忧归。明亡,家居二十余年卒。有《金双岩中丞集》传世。

    石斋黄先生:即黄道周(15851646),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通天文理数诸书,工诗文,善书法,以魏晋为宗,峭厉劲遒,可夺王铎之席。天启二年进士,福王朱弘光时官至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失败,又与郑芝龙等拥立唐王朱隆武,官武英殿大学士,后往江西征兵,至婺源为清兵所俘,被杀于南京。著有《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石斋集》等。

⑮   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

⑯  不朽余文:谓使余文不朽。

⑰  该铭见杨新华《南京历代碑刻集成》(第39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

⑱  徐汧(15971645),字九一,号勿斋,谥文靖,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苏州)人,画家徐枋之父,吴伟业、莫怡之师。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检讨,迁右春坊右谕德、右庶子,充日讲官。崇祯十四年(1641),奉使江西益王府,丁忧归。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福王登基后,授少詹事,进翰林院侍读学士,致仕。弘光元年(1645),坚拒剃发,投河殉节。死前作书戒子徐枋不事异族:“若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入清后,徐枋(16221694)遵父遗命不仕异族,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自称孤哀子,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食,例不书款,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

⑲   龚可楷(?年—1646),字君端,常州府武进县人,天启七年(1627)丁卯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进士,七年授行人司行人,九年考选,授工部武库司主事,十二年升职方司员外郎,十三年升武库司郎中等。晚明参加反清斗争,与傅云龙、金丽泽、张大衡、李某等人一同被杀。

⑳   陆朗:待考。

㉑ 张受先:即张采(15961648),字受先,初号来章,后改号南郭,苏州府太仓州(今太仓市)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江西临川知县,三年(1630)秋,病归,与张溥同参与创建应社,后应社等江南文社统合为复社,又同被奉为盟主,与张溥被尊为二张先生。崇祯十四年(1641),复社被诬结党乱政,张采应诏具疏据实辨诬,次年纂成《太仓州志》。张采晩事理学,以程朱为宗。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福王立,张采为礼部仪制司主事。弘光元年(1645),升员外郎,以奉使乞归。被豪猾报复几死,避难流寓。永历二年(1648),卒于昆山,私谥“贞毅先生”。著有《知畏堂文存》《知畏堂诗存》等。

㉒  瓶罍之耻:典出瓶竭罍耻,语本《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有水而缾已空,谓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亦用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

      少妇:指年轻的妻妾。

      疾亟:犹疾革,病情危急。

㉕ 荒饮:无节制地饮酒。

㉖ 城旦舂:古代一种无期徒刑,区别于“系城旦舂”,后者为有期徒刑。

㉗  夏官:官名。《周礼》载周时设置六官,以司马为夏官,掌军政和军赋。唐武则天时,曾改兵部尚书为夏官,不久仍复旧名。后用为兵部的别称。

      良已:病愈。

㉙ 张采《思乔吴公暨配朱孺人行状》,收录在张采《知畏堂文存》卷八(刻本)第十页至十四页。

㉚ 语出《周易·彖辞上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制动之主。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

   茹菲衣蔬:即恶衣蔬食,或衣菲茹蔬,形容生活俭朴。

    纳沟之耻:典出“纳沟”,《孟子·万章下》载:伊尹常思民“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纳之沟中”。又汉张衡《东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因以“纳沟之耻”形容不能拯民于水火之中而感到可耻。

     九一:即吴宗周《墓志铭》作者徐汧,见上文注;卧子,黄道周崇祯十六年在北山时门人,本名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抗清英雄。

㉞ 郎仓部:谓吴嘉祯担任户部山西司郎中,须驻潞安府(府治在今山西长治县)调配军饷。

     闽臬:福建臬司,即福建省按察司。

      靡长安珠桂有费:谓官府有物价补贴费。珠桂:谓米如珠,薪如桂,极言物价昂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