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前,与徐州相关的两件事引发广泛关注。

  一是,徐州市委原书记周铁根的“落马”;二是,徐州“一城联九城”举办“淮海经济区”运动会。

  周铁根曾在江苏工作39年。早年就有媒体评价,周铁根在苏南、苏中、苏北等城市都担任过地方领导,如此丰富的施政经历,在江苏官场上实属少见。现如今,“铁根生锈”自然引得公众议论纷纷。

  而徐州带头举办“淮海经济区”运动会,众多网友戏称“淮海集团开始创业了”!毕竟连“长三角”、“大湾区”都没有搞过运动会,这也引发坊间“徐州又变得重要了”的“淮海省”猜想。


一、“李达康式”的周铁根

  9月14日,江苏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徐州市委原书记周铁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周铁根是“苏南干部赴苏北任职”的典型。

  公开资料显示,周铁根生于1962年11月,江苏海安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后,长期在南通任职,担任过如皋市长、如东县委书记。2011年5月,调任无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后任江阴市委书记。2015年12月调任徐州,先后任徐州市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

  2021年7月,周铁根卸任徐州市委书记。此后,周铁根还曾担任江苏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在坊间,周铁根被誉为“李达康式”的书记,说他是“能人”一点不为过。他行事大刀阔斧,动作雷厉风行,每个岗位都是炙手可热的一把手、实权派。无论在怎样的岗位上,他都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创造了许多属于“周铁根时代”的工作奇迹。

  在外界看来,周铁根会抓经济工作,善于和企业打交道。在南通时,周铁根的施政能力开始得到体现。

  经济发达的江苏位于东部沿海,可江苏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却是沿长江的苏州港。“沿江”的苏州、无锡、南京,整体实力远强于“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

  一直以来江苏的沿海港口只有连云港一座,盐城和南通受限于松软的地质,一直未有高吞吐量的海港加持。经过多年勘测,专家发现如东洋口港所处的烂沙洋深槽是江苏唯一能建10万吨级以上深水海港的理想选址。

  据悉,在辐射沙洲海岸上建设海港,世界建港史上尚无先例。潜在投资方香港保华集团迟迟不敢和如东县签署合作协议。此时主政如东且兼任洋口港开发建设总指挥的周铁根,向保华集团郑重承诺,只要保华集团将跨海大桥和人工岛建起来,政府兜底收购!周铁根赢得了保华集团的信任,最终港方同意签约,工程顺利实施,洋口港“超常规强势推进”,正是周铁根做事果断,善于和企业打交道,思路前瞻的体现。

  2008年10月28日,洋口港实现初步通航,结束了如东“有海无港”的历史,“洋口港给南通的腾飞加上了引擎”。

  在无锡江阴短暂过渡了两年后,周铁根转战苏北徐州。2015年12月,周铁根调任徐州,并出任徐州市长,两年半后顺利接任徐州市委书记。上任之初,外界认为,周铁根北上担任徐州市长,或将给这个“老牌工业城市”带来新的思路。

  据澎湃新闻梳理,徐州最近几任市委书记均有在苏南强县主政的经历。2009年-2016年担任徐州市委书记的曹新平曾主政“百强县”榜首昆山,接任者张国华(2016-2018任徐州市委书记)也曾任昆山市委书记。“近年来,昆山、江阴等苏南强县的党政主官,擢升路径一般都较为顺遂,不少日后得以赴苏中、苏北设区市主政,官至正厅级。”从某种程度上看,也堪称苏南干部赴苏北任职的“徐州模式”。

  “老牌工业城”徐州产业偏重,装备制造、煤盐化工、能源等产业是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八成以上。

  除了工程机械,就是煤炭、水泥和烟草,被人形象地形容为“一黑一白一杆枪”。担任徐州市长后,周铁根主抓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以及生态转型等“三大转型”。

  有人称“周铁根运气很好”。徐州贾汪区有一块1.74万亩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区——潘安采煤塌陷区。徐州多位领导历时十多年耗资数十亿对其进行改造,终于在周铁根任上进入了收获期。如今,潘安湖成为了黄淮海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和水土资源调控技术野外观测基地,为全国的塌陷地治理提供了数据与样本。

  2017年8月,由煤矿塌陷区改造的潘安湖湿地公园被确定为首批10家国家级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在这之前的6月时,国务院批复了《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同年的12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调研,便选择了徐州。这也是周铁根的“高光时刻”。

  而且,作为苏北城市,徐州却在同类城市中率先开通了地铁,整体规划进度甚至超越了同期的苏南常州。

  然而“能人”容易出事。据悉,周铁根曾因“地条钢”事件被问责。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因江苏省华达公司违法违规生产销售“地条钢”问题,江苏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给予时任徐州市长周铁根行政记过处分。

  当时被处分的还有时任徐州市副市长冯兴振,他被行政记大过处分。冯兴振后来转任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就在周铁根被查前不久,2024年7月25日,冯兴振落马。

  “地条钢”事件被问责后,坊间认为,周铁根任市长时的副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昊,比他“幸运”,2017年2月,升任了徐州市政协主席,1年后又转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2020年12月转任宿迁市委书记。2023年1月,王昊升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于今年5月20日落马被查。副省级的巨虎落马,当时引起不小轰动。王昊,也是继仇和、张新实、缪瑞林之后,第四位落马的宿迁市委书记(详见《骆马湖畔叹落马:我们该如何解读宿迁这座年轻的地级市?》一文)。

  概而言之,在坊间,民众对周铁根褒贬不一。周铁根就任如东县委书记之前,是在相邻的如皋做市长。当年在如皋做市长的时候口碑还不错。于是,喜欢编顺口溜的如皋人就编出了一句顺口溜:“遇到周铁根,铁定要去跟。”说明当时大家还是很相信他的。正是因为在如东干出了成绩,2011年,周铁根离开了工作近30年的家乡南通,调任无锡,再后来又到徐州。周铁根一路顺风顺水,此番出事,令人扼腕。

  二、徐州“又重要了”?

  徐州,自古就有“问鼎中原”之说。历史时期南北分裂时,徐州也是南北交锋的重要战场。北方势力占据徐州,南方政权就“不敢窥淮北”;反之,如果南方政权拥有徐州,北方政权的腹心——中原地区就直面威胁。正所谓“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

  不过,“黄河夺淮”后,徐州再也不是扼守“南北咽喉”的唯一要地。

  那么问题是,徐州还重要吗?

  答案显而易见!从淮海战役开始至今,现代时期的徐州,依然是战略要冲,是交通枢纽,是苏北的龙头,是江苏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淮海地区的中心。

  徐州依然对周边有巨大的辐射作用:宿州的挖斗,淮北的医疗器械,济宁的散热器、变速箱,宿迁的光伏组件,滕州的锯床、压力机……越来越多的淮海经济区出口企业货物通过徐州海铁联运班列发往海外。

  最近这次,就是2024年11月即将举办的“淮海经济区”第一届运动会。据官方消息称,举办运动会的目的,是旨在为加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助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有人说,徐州是江苏省最有“志向”的城市,“徐州立志想成为淮海地区老大”。

  这可不是空想,历史上就曾有人提出这个说法。1904年,张謇曾主张立徐州为省会,设立“淮海省”。而且淮海地区文化相近,方言没有太大差别,在这里设省可以更好的报团发展。

  舆论认为,一旦徐州当省会,不但苏北、皖北、鲁西南、豫东经济将被彻底盘活,更重要的是兼有高铁、运河、海运之利,直接将京津冀和长三角连为一体,促进南北经济文化融合,价值不可估量。

  但是,就当前来说,“淮海省”的设立可能性渺茫,现阶段大规模区划调整已相当困难,没有特别重大的情况,是不可能另设一个新的行政省。

  事实上,徐州也早就获得了两大战略定位:一个是江苏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另一个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实力,徐州都当之无愧。2023年,是徐州近年最扬眉吐气的一年。论经济,徐州GDP总量8900.44亿元,成为万亿俱乐部最强后备军之一;GDP增速7.1%,高居江苏全省前三,工业、投资、消费、外贸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创下最好成绩。论人口,徐州终于止跌回升,常住人口902万人,比2022年增加0.15万人,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人口负增长态势。

  经济腾飞、人口回升,“苏北第一城”徐州正迎来发展“第二春”。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徐州“东强南北弱,发展不平衡”,影响进一步上升空间。


  资料显示,徐州北部丰县、沛县以农业为主。丰县工业相对薄弱、经济体量小;沛县拥有铝、煤、电等核心产业,总产值较大,但债务压力相对大。东部邳州半导体、新材料较强;新沂主攻新材料,经济体量较大。南部睢宁以电商家居、纺织为主,经济中规中矩。

  此外,人口的流失也是徐州发展遇到的一个大问题。这两年人口虽有所回流,但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显示,徐州市户籍人口和常驻人口的差值为133.35万,即有超过上百万徐州人户分离,去外地工作。还有统计显示,徐州在近十年流失了164万人口。徐州人甚至走向了国外,有媒体曾经报道,在迪拜大概有上万的徐州打工人,而中国面向迪拜最大的劳务输出公司就叫“徐州国际”。

  不可否认的是,苏北城市的人口流出,已经是一个共性的问题。由于地理位置、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原因,苏北地区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这使得苏北地区在人才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至于徐州在“淮海经济区”能否担当重任问题(详见《“散装的淮海经济区”:徐州能否担当“淮海之心”?》一文),外界也有不看好的。

  有人认为“这样一个虚体的经济区没有太多优势可言”:时至今日,淮海经济区并没有收获很好的成效。因为它几乎完全避开了四个省的重点发展区域——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而由于四省边界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便,徐州的经济腹地并不大,徐州将面临一个较长时期的“灰度崛起”。会崛起,但不会太耀眼。

  诚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来看,虽前路依旧漫漫,但“一城联九城”的共同发展,徐州似乎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征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