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专天才少女”姜萍“已经退学了”的消息在网络上发酵,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热议。

  人们原本期待姜萍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中再次取得“惊人的成绩”,然而,随着大中专院校的相继开学,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她似乎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退学的轩然大波。

  回顾事件的始末:不久前的6月份,在阿里巴巴举办的全球数学竞赛中,来自“涟水中专”服装设计专业、年仅17岁的学生姜萍竟以全球第12名的“耀眼成绩”晋级决赛。

  “普通中专逆袭”,这让姜萍声名鹊起。

  可随着“平时也不以成绩闻名”的曝光,对姜萍的质疑也越来越多。而到如今决赛成绩的迟迟未决,“阿里达摩院”卷入公众诘难的漩涡之中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姜萍事件”不仅仅是关于个人成就与质疑的争议,这一事件也暴露了教育资源在城乡、校际之间的巨大差异。许多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学生,由于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这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像姜萍这样的学生即便拥有天赋,也往往难以被发现和培养。这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了社会中的不公现象。


一、江苏教育有多强学生就有多“卷”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的教育到底有多强?

  资料显示,光是建国后的1955~2018年间,江苏就贡献了463位两院院士,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400人的省份。

  自媒体“三土城市笔记”发文认为,江苏的考生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要不是各地分卷考试、分省录取,江苏考生完全可以“横扫千军”。不信?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2021年江苏高考回归全国卷,当年八省联考前,大名鼎鼎的“高考工厂”河北衡水中学公开向南师附中、苏州中学、天一中学等14所江苏名校宣战。结果,“苏大强”以压倒性优势获得冠军,34.89万人参考,600分以上10735人。而河北62.5万人参考,600分以上却仅有区区5695人。

  2022年第二次八省联考,有了上次的教训,各省这次选择不公布成绩。但江苏一骑绝尘的优势依然有迹可循。根据有老师发的位次表,江苏理科672分,排名100;607分,排名8160。对比上年的成绩,江苏什么水平,各省心里都有数。

  2023年,虽然八省联考变成了T8联考,不再是八个省的所有考生都参与,改为各省派一所顶尖学府出战。曾经试图以一校敌江苏一省的衡水中学也未被选中,而是由石家庄二中代表河北参赛。但因为江苏与河北同样采用新高考一卷,所以胜负依旧一目了然。2023年高考,河北考生约61万,其中文理600分以上共有18408人。而江苏考生数量虽然只有约44万,但文理600以上却有36865人,是河北的整整两倍。

  再比如,葛军,大家都听说过吧,曾经的江苏高考数学卷命题者之一,著名的“数学帝”“高考灭霸”。因为太过有名,2013年隔壁的安徽也把葛大神请去出当地的高考题。结果你猜怎么着?那一年安徽高考的数学平均成绩只有55分(满分150分),一本录取分数线较2012年狂降54分。不仅再次验证了啥叫“葛军出征、寸草不生”,也间接检测了一把外地考生在面对“江苏卷”难度时的真实水平。

  但是,成绩的背后,折射出“教育大省”江苏的孩子上大学太难了!

  故而,“江苏人对教育的‘卷’是刻在骨子里的”。像什么“在江苏,打印机、黑板墙好像家家都有”、“为了‘鸡娃’甚至自己先去考教资、上奥数、学编程”等新闻,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

  那么,江苏孩子升高中考大学有多难?

  姜萍2022年参加的中考,淮安中考满分为780分,她考了621分,这个分数比普通高中录取的500分控制线高出了100多分。这个成绩放在有些省份,就能进重点高中。然而,这个成绩在涟水是可以读高中,但上不了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大概率考不上好的大学。

  在江苏坊间有个顺口溜,“985就是淘汰率98.5%,211就是21个学生录取1个,录取率5%。”

  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天津本科、211、985的录取率分别为81.6%、15%、6.9%,而江苏则只有59.2%、6.9%、2%,天津三项指标分别是江苏的约1.4倍、2.2倍、3.5倍,呈现越往塔尖名校录取率差距越大的情况,以至于连江苏高层都看不下去了。2018年,时任江苏一把手就跳出来公开放话,要求省内一本大学在本省招生比例要超过50%,部属院校不低于25%,3年内逐步达到30%。达不到25%的,省里配套一律取消。并表示,江苏在经济上对全国做了这么大的贡献,应该理直气壮地去争取。

  另外,江苏的中专生,至少是部分中专生可能也跟其他地方人们印象中学习差、混社会的形象有所不同。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普职分流”的问题。

  2011年之前,全国大部分地方基本都按照1:1的比例进行“普职分流”,即一半成绩较好的初中生去读高中,剩下的另一半则去念“三校”(中专、职高和技校)。但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的持续扩招,很多省市的普高录取率也逐渐上升。比如北方省份中考普高升学率普遍已高于60%,而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深圳等,更是已接近甚至超过70%。

  相反,江苏“普职分流”的比例这些年几乎没变,处于全国垫底的状态。这意味着,江苏很多中专生如果放到外省,完全具备甚至超过很多高中生的水平,比如姜萍。

  二、“寒门的孩子为了活着只能拼命奔跑”

  事实上,姜萍上“涟水中专”除了江苏教育的“卷”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穷”。

  据媒体报道,姜萍家里条件不好,母亲患病,父亲在村里做保洁员,月入900元,供两个孩子读书确实有点困难。

  报道称,姜萍姐姐进的也是涟水中专,因为分数高免掉了三年学费和住宿费,还有奖学金拿。懂事的姐俩一合计,还是不花家里钱吧,于是姜萍去普高的军训都训完了,还是去了姐姐的中专。

  至于奖学金能有多少,一个涟水老乡现身说法,说几年前她姐也是考上的重点中学,老师建议她去报中专,说这样就可以拿到5万奖学金。


“人去楼空”的姜萍老家

  苏北农村的“贫穷”,我们真的不能假装看不见。姜萍家的房子,你说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大凉山的估计没有人会怀疑!况且,从照片来看,当地类似姜萍家的房子似乎不在少数。

  报道还称,姜萍姐姐平时放假的时候都会去外面打零工,而且是打3份工,她想靠自己的努力减轻家里的负担。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城市圈”认为还是王朔说的好:“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穷人的艰辛与苦难,当作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民。”


  所以,老话题“寒门难出贵子”也是事实,而且千万次被验证。

  以姜萍姐妹的勤奋,如果她们出生在一个大城市的中产家庭或者富裕家庭,她们的未来会明显轻松很多。

  近几年,“小镇做题家”一词风靡全网。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小镇做题家很难改变命运?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

  有网友回答:“因为寒门的孩子在拼命奔跑,只是为了活着。”

  一个“大富大贵”家庭的孩子,就算大学毕业暂时找不到工作,他们可以在家躺平一段时间,继续想办法,或者家人提供支持,他们去专心考公考编。

  比如,江西的“周公子”;比如,“一家三代税务人”;比如,“烟三代”、“铁三代”、“电三代”、“水三代”、“油三代”……


  姜萍只是苏北“小镇做题家”的一个缩影,有些学生的家境甚至不如她——“因贫失学”或“因学致(返)贫”。

  曾几何时,南京高校里的标语就是:“到西部去,到苏北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百家号“老洪谈情说爱”2023年曾发文记述主人翁大学实习期间去苏北一个农村采访。该文写道:“我们采访的村子有两所小学,总共不到两百人吧,就有将近四十名学生失学。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贫穷,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父母在外地打工,没人照顾孩子,只好将孩子带在身边而辍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贫穷。”

  输入“苏北有多少因贫穷失学的学生”问题,腾讯AI回答是:根据2015年的数据,苏北地区因贫穷失学的学生数量较多。例如,盱眙希望(明祖陵)小学在建校初期,就有198名家庭贫困失学的孩子。然而,具体的最新失学学生数量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提供。

  百度AI回答是:苏北经济困难学生数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据,具体数字难以准确给出。不过,可以通过淮阴工学院在苏北五市进行的2024年暑期走访调研活动来窥见一斑。根据该活动,淮阴工学院的专业团队在暑期对100余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了逐户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这表明苏北地区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经济困难学生,但这一数字仅代表淮阴工学院调研的一部分,并不能全面反映整个苏北地区经济困难学生的总数。此外,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也会影响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因此,要获得更准确的数字,需要更广泛和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搜索还发现,《江苏保险》2017年第5期文章曾以宿迁为例称,该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约有12.5万名低收入家庭子女在读,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占到了6.6%,成为仅次于因病、因残以外的第三大致贫原因。

  当然,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苏北“已令人刮目相看了”,不过,像姜萍这些“万千愁容写在青灰色脸庞上”的学生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江苏的孩子读不起书”,“教育的穷”是不应该发生的。

  另外,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教育“乱收费”已昭然若揭,一些城市热门中小学的择校费或赞助费数额高达几万,令人瞠目结舌。一些基层政府通过中小学校征收农业税、敬老院费、集资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还有一些学校强行推销保险、食品、学具等。

  据媒体报道,所谓的“奖、助、贷、减、免”扶助方案则无一项真正落实到位,每年都有若干贫穷家长因交不起子女的大学学费而自杀,“因贫辍学”已经不是新闻,“学费杀人”才称得上新闻。

  然而,《中国青年报》曾提供行政经费暴涨的若干细节,仅公款配车、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考察这三项,就比财政开支中全部的教育经费高出整整一倍!

  报道称,中国的人均财政教育经费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到世界倒数第8位。同样属于中低收入的穷国,比如印度,最著名的尼赫鲁大学每学期只需交108卢比学费和260卢比住宿费,两项合计相当于人民币70元。

  三、苏北农村的“穷”不能再熟视无睹了

  如前所述,如果家庭条件好,学生当然可以上一个一般的高中,搏一搏二本三本,但对于姜萍的家庭而言,中专显然被认为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既然通过高考进名校希望渺茫,不如到中专“学门手艺”,不仅可以早点出来补贴家用,而且上中专期间还有奖学金,这就是姜萍的故事。

  姜萍之所以去中专,并不是因为“偏科”,而是因为“家贫”。

  事实上,像这种苏北的“穷”,主要就是体现在农村。

  直白地说,在江苏省内,苏南苏北的差距,就像坊间流传的那样:“苏南像欧洲,苏北似非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差距之大,一天一地。”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从姜萍家及当地的住房可窥一斑,苏北农村住房状况甚至比西部地区的农民住房还要差,这完全不应该的。

  这里或许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苏北地区的农民“自建房”,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限制很普遍。打着所谓“城镇化”的旗号,逼着农民去县城买房,没房的在县城还上不了学!

  同时,伴随着“农房”的衰败,年轻人不愿意住,只好外出打工,这也加速了农村“空心化”,这是“死结”,怎么能不穷呢?!

  不过,总有人说苏北再穷那也全跻身“全国百强市”了呀,能吊打一众地级市,甚至不输一些“省会城市”,也比粤北“富得多”……

  确实,城区建设,我们可以看看苏北各地的政府大楼,宏伟壮观威风凛凛,苏南地区都自叹弗如!


“涟水政府楼似白宫”(图源中新网)

  众所周知,要全面评估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人均收入、支配收入、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生活质量等。据自媒体“城市研究室”发文罗列数据研判:2023年,江苏人均GDP排序为无锡(206358元)、苏州(190964元)、常州(188387元)、南京(183576元)、镇江(163481元)、扬州(162081元)、南通(152627元)、泰州(149262元)、盐城(110671元)、淮安(110222元)、徐州(98674元)、连云港(94861元)、宿迁(88315元)。其中,最高的无锡是最低宿迁的2.34倍。要知道,2023年全国人均GDP为89358元,宿迁要低了1000多元。

  注意,这还是人均GDP,如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北还要低。2023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而苏北五市,除了盐城,四个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淮安(39057.8元)、徐州(38089元)、连云港(35983元)、宿迁(32693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苏州为74076元,比最低的宿迁要高出4万多元。顺便说下,2023年江苏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674元……

  该文剖析称,相比苏南地区“城富民更富”,苏北地区整体上是“城富民穷”。苏北地区由于经济相比苏南地区发展迟缓,民营经济普遍孱弱,老百姓收入基本都来自工资收入。虽然苏北这些年吸引了大批苏南及外地企业投资,为当地贡献了不少税收,可这些财政收入主要用在了城市建设,并没有直接提升当地工资水平。

  有人可能好奇,城市基建热火朝天,理论上应该带动所在地区的整体就业和消费才对,为何对苏北没有作用呢?道理很简单,苏北由于消费与就业环境都被富庶的苏南虹吸,使得本地人无论买东西还是看病、求学都往苏南跑,打工更是首选离家更近的苏南城市。这也是苏北即便开通了地铁,修建了高架,到处也是高楼林立,可为啥人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现代城市服务业没能跟上,企业又难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收入,人们自然会以脚投票。

  概而言之,苏北地区的“穷”,跟自身工业发展落后有关系,另外跟江苏农田限制开发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苏南苏北城市的生活水平其实差不多,主要差在农村。苏南工厂多,农民可以就近打工,苏北农民大多只能靠种地,并且苏北留在家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收入比苏南低很正常。可以说,苏北地区的“穷”,主要还是城市产业单薄、收入低微,才让人均收入落后苏南地区一大截,给人造成“穷地方”的印象。

  其实,还是网友说得好,“穷不穷,说的是当地的百姓,不是说的政府,GDP再高,地铁高架建的再多,当地人的收入有涨多少么?”“苏北几个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是排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宿迁农村的面貌是不是多年来都没有改善?”

  所以,只有正视苏北“还很穷”的现实,才能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而非沉溺在GDP的光环中沾沾自喜。

  姜萍所在的涟水县,前不久刚首次入围“2024赛迪百强县”,位列榜单第88名,淮安也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但是,即使常年位居“百强县”第45位的徐州邳州市,类似姜萍家的“老房子”也并非鲜见。苏北农村的“穷”我们不能再熟视无睹了!

  诚然,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淮安对涟水可谓寄予厚望。

  从经济实力来看,涟水2023年GDP达735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02亿元、增长10%,是淮安下辖三县之中经济最强的县域。淮安知名上市公司今世缘酒业也在涟水县,数据显示,2023年今世缘酒业营收突破百亿大关,晋升为营收“百亿级酒企”。

  而且,涟水综合资源条件不错,是国内少有的“空铁水公”皆具的县级城市——淮安涟水国际机场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航空货运枢纽,连淮扬镇高铁全线贯通,京沪、长深等多条高速境内汇合,纵贯全境的盐河三级航道可通行千吨货轮,“空铁水公”在此高效衔接。

  故此,“自古涟漪佳绝地”的涟水,百强县“零的突破”,只是开始。经济发展如此,教育亦如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