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我们认识中国,为什么总走不出西方的框架? 中国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的天命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也许可以指望,现在中国已经缩小到一个最弱的地步,是天下里面一个普通的国家。 文化纵横 2021年04月13日
葛剑雄:文化断裂的真正原因 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的载体,都是通过载体得到保存、延续和传播的。最重要的载体当然是人,是创造或掌握这种文化的人。特别是在文字和书面记录相当困难的条件下,人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无可替代,甚至是唯一的。 文化纵横 2021年04月07日
拆迁大幕下的村庄众生相 拆迁本意是为了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也是让农民进行快速城市化。但拆迁过程中的“钉子户”、农户自利行为、家庭内拆迁款分配等都使得拆迁不只是外人所想的“一夜暴富”或“誓死抗争”,而是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不仅有村庄与房地产商,还有农户与农户,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博弈。 文化纵横 2021年04月06日
陈独秀墓五次迁修史 安徽安庆十里铺乡,有一座占地110亩的陵园。进入陵园,是一座牌坊,牌坊正中,是“独秀园”三个大字,两边分别刻着“民主”和“科学”,正前方,是名为“惊雷”的一整面浮雕墙,上面记录了陈独秀的生平,如创办《新青年》、组建中国共产党等重大历史事件。这里,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新青年》主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五任总书记陈独秀长眠的地方——独秀园。 文化纵横 2021年04月06日
1980年,华国锋这样办理批评自己的群众来信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规定:“从现在起,除非中央有专门决定,一律不得新建关于老一代革命家个人的纪念堂、纪念馆、纪念亭、纪念碑等建筑”、“现尚在世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故乡、母校和曾经活动的场所,一律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纪念布置”等。1980年10月20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今后二三十年一律不挂现领导人的像,以利于肃清个人崇拜的影响。同月23日,中共中央又下发《转发华国锋同志的信的通知》,指出,今后在公共场所不得再悬挂华国锋的像和题词。 文化纵横 2021年03月25日
林语堂:中国人的国民性 要中国人民变散慢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会环境,就是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之内,可以各开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不但扫雪,并且管霜。 文化纵横 2021年03月16日
基层治理转型之痛 治理城市边缘地带,既要保持这一地带的活力,又要维持其基本秩序。我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虽面临边缘地带治理的挑战,却也是一个重新认识我国传统的治理资源、重塑秩序的机会。 文化纵横 2021年03月05日
中国底层县城:除了性生活,就剩打麻将 有人调侃说县城里除了性生活,就是打麻将,这话听起来似乎对,但又似乎万万不对。那么,中国2000多个县城中的居民,每天究竟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文化纵横 2021年03月02日
李永萍:如何认识农村地区的闪婚闪离现象? 闪婚闪离现象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年轻人个体的原因,其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结构性原因。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现代化和市场化背景之下年轻人个人观念的改变对其婚姻观的影响,这一话题值得好好挖掘。 文化纵横 2021年0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