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秦汉之后无信史”? 当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走到最后,这就是司马迁的最终下场,也是一代代国人走向混沌的必然。资先生说过,“我为年轻人被虚假历史蒙蔽忧虑得彻夜难眠。”张鸣老师曾说:“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很多人处于失忆的状态,所以一直安放不好自己的位置,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出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找不好自己的位置。”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09日
清末新政:一场虚有其表的骗局 局势都败坏到这般田地,慈禧还要公开辱骂康有为,没有一丝悔改之意。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在维新变法之前,孙中山就已经开始在海外组建革命党了。而康有为还对大清朝抱有一丝幻想,还在想着拯救大清的江山。这份变法诏书的诚意究竟几何,正常人都能掂量出来。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08日
深度好文: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 每一个时代的历史,都是要交给后人评说的。对于历史,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事实。否则就只能算是新编历史故事。而每一个人的认知,都会受到其个体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影响,因而会带有“惯性”的特征。人总是喜欢从自己习惯的角度叙事。尤其是对于历史,更为如此。这就会导致忽略了地区历史的差异性。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04日
茅海建:清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 从清朝后期的历史来看,致使革命的原因是很多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在中国这一专制王权历史长久的国家,只用九年的时间,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其改革进程可能会太快;但在当时最为活跃的政治人物(主要是各省咨议局中的立宪党人)心目中,九年的时间太长,甚至认为清朝是假立宪,不会将政治权力交给民选的议会。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03日
佩洛西拟访台,重温邓小平40年前中美外交博弈 这两天,佩洛西拟“访台”刷屏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的事件,关乎国家主权,也关乎国际格局的。而说起中美关系,一定绕不开一个人——邓小平。在中美建交问题上,邓小平发挥无限聪明才智,才使得中美邦交正常化。伟大的思想,首先诞生于思想家的头脑之中,但只有政治家实践的智慧,才能造福世界。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02日
邓小平对金庸说:担任领导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 担任领导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如果考虑没有成熟,不断有新的主意出来,往往要全国大乱。政治家主意太多是要坏事的。领导人宁静和平,对国家有好处,对人民有好处。 洞鉴古今 2022年08月01日
张宏杰: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权力的沉重和规矩的森严使他们无力承受,而祖先的期望、臣民的指责、自己体内的超我使他们荒嬉政务、尽求享乐时,不能不产生深深的负罪感、无能感、自卑感。酒和色不过是他们的逃身之所罢了。准确地说,那么沉溺于酒色的昏君实际上都是“酒精”或者“性”的依赖症患者。 洞鉴古今 2022年0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