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夏末的一个周六晚上,在报社要闻部夜班室当班的,只有喻泰康副主任及作为副手的我。喻泰康是从新华日报调来南京日报的老资格报人。
晚上9点,一版稿件版样纸刚刚画好,我正要送楼下排字房排版时,市里与本报有工作关系的某部L处长登门造访——他下午给老喻传真一篇文章,当晚专程来夜班,想将那推荐稿放在明天的一版,最好是摆在“倒头条”位置。正在看稿的喻泰康明白L处长来意后,开口便道:“对不起,恕难从命!”更让L处长难堪的是,老喻当着他的面对我高声吩咐道:“明天见报的一版稿件就这么定了。你拿去排字房做版子吧。”
我才走到门外,就听到里间L处长对老喻说撰文的人是市府办公厅将来很有前途的秘书,并称该青年才俊与老喻还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校友。
“在我们这儿,一切以稿件质量说话,没必要这么拉近乎!”——我听出老喻客客气气,但很硬气。
喻泰康,人送绰号“喻三点”,是指凡轮他主导一版值夜班,不到凌晨三点新华社电讯稿关机,他是不会在版样签字予以付印的,这是为了防止凌晨发生的重要新闻或更正(改稿)被漏掉。也有人总结老喻的“三点”,是有着三个不同的针对:一是针对个别发稿者的,凡企图避开“编辑三审制”,晚上跑来夜班发关系稿、“场子稿”的,老喻见一篇毙一篇,从不手软;二是针对印刷厂捡字工的(当时的印刷出版还是沿用着铅字排版),只要是新华社晚间滚动发来的电讯稿,老喻打勾的,哪怕累计捡字逾万(通常四开小报的头版用新华社消息一般在千字内)都须先捡字排样;三是针对校对组的,老喻凡审板样眼睛就冒蓝光,若被他“啄”出标题错误、勘校遗漏,就会跑去校对组亲自参与“唱校”,直至无误,才放心离开。
半个月后,我随老喻再次一起轮值夜班,他和我在食堂吃夜宵时又说到那事。老喻说,L处长推荐写文章的那个秘书,所写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周波事迹,却是无新闻点的“炒冷饭”,那些事迹两三年前记者就跟踪报道过了。对周波这个“珍珠大王”新闻人物,报社早已组织得力记者深入采访,明令一定要写出可上一版头条的长篇通讯。
不久,南京日报果然在一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他有一颗珍珠般的心——记浦口区北圩珍珠养殖场场长周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