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生祠镇三圩村给即将插秧的水稻田施基肥。与众不同的是,该村通过田边灌溉管道往水稻田里输送液态有机肥。这些肥水来自村内的奶牛场,经由贯通村域高标准农田的管道输送及沿线各泵站稀释处理后,输入稻田。“今年,三圩村所有粮田都‘吃’上了有机肥。”东进中心村党委副书记张亮介绍。
图为三圩村高标准农田的智能泵站。 蒋文洁摄
该奶牛场落户三圩村后,使用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养殖2000头奶牛,对牛粪进行干湿分离后,通过制成牛床垫料、出售有机肥、发酵产生沼液等方式,变废为宝,实现牛粪的生态循环利用,其中沼液产生量每年达2万多吨。“多年来,奶牛场通过泵车,将稀释后的沼液输入大田,但是,因部分田块周边道路狭窄,泵车无法通行,每年这样的肥水仅能输送给三圩村三成左右的粮田。”张亮介绍。
图为来自三圩村北部奶牛场的肥水被输入稻田。
2022年、2023年,我市先后在三圩村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粪污综合利用管道建设工程,建成覆盖高标准农田的水肥一体化低压管灌系统,发挥智能泵站作用,将来自奶牛场的肥水输送至高标准农田,以“农牧结合”的形式,实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全面提高三圩村粮田绿色生产能力和粮食品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