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正是雪糕、冰淇淋等冷饮的销售旺季。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我市的冷饮市场,发现今夏的冷饮市场相比去年“冷”了不少。

“平价”款成市场主流

在超市、冷饮批发店、休闲零食店等零售门店,存放冷饮的冰柜被放在了销售“C位”。商家通过摆设价格展示牌或标签等方式,对在售冷饮进行了明码标价。在价格方面,低至每支1元以下、高至每支六七十元的都有。整体上看,受访零售门店的在售冷饮中,10元以下的占80%左右。南环花苑附近一家冷饮批发店,在售的154款冷饮中,单支3元以下的有72款,4元到10元的有45款,11元以上的有37款。工农路的一家批发店内,在售冷饮105种,其中9元以下的有83种,10元以上的有22种。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雪糕的价格增速有所放缓,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去年买了很多网红雪糕,一支就要20多元,但口感并没有很惊艳,所以觉得没必要再花这么多钱。”市民刘丹说,相比去年,她今年在冷饮方面的消费支出少了很多。

有此类消费变化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多家门店经营者表示,和前两年相比,消费者今年更倾向于一支三五元左右的老品牌、老口味的平价雪糕,这类雪糕的销量占门店总销量的七八成。

受访门店销量均低于去年

记者走访了市区5家冷饮批发店发现,与促销活动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冷饮销售数据。被走访商户均表示,今年的冷饮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至50%不等。

位于晨阳路的一家冷饮批发店内摆放着10多台冰柜,各色冷饮琳琅满目。这家店已经开了5年,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冷饮店铺。谈起今年的行情,店主杜鹃说:“和往年相比有下降,整个行业生意都同比下滑。”杜鹃认为,直播以及团购等网上低价的促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店的销售造成了影响。

“买一送一”“全场7折”“一支也是批发价”,记者发现,各冷饮店内促销标牌随处可见。城区一家休闲零食连锁店店长田女士介绍,该店一般是从5月底到9月底销售冷饮。“今年从上市到现在,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0%左右,客单量也明显下降,往年店内每单超100元居多,但今年大多客单量为几十元。”田女士说,以往这个时候正是冷饮销售的旺季,一周要进货两次,每次150箱左右;今年降低为每周一次,一次几十箱。为了提升销量,该店今年提前一个多月便开始促销,但收效并不明显。

大力促销之下,却仍难让冷饮市场回归“旺季”。这一尴尬现象背后是天气、消费理念、市场竞争等综合因素的叠加影响。“感觉今年天气不太热,孩子来买雪糕的次数变少了,整体价格相对去年要便宜了一些。”市民杨红笑着说。

据介绍,雪糕、冰淇淋等冷饮,是季节性食品,5-7月是黄金销售季,市场受天气影响较明显,气温高,走量就快。但今年的黄金销售季和去年同期相比,持续高温天气少,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在消费理念上,消费者以前对于网红冷饮、高端冷饮,有冲动消费、尝鲜的欲望,但今年消费者回归理性,更愿意买平价品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