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应急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屏幕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有关全市社会面小场所的空间位置、风险等级、隐患整治、监管责任、巡查自查等数据信息情况,整个城区的社会面小场所情况一目了然。

2023年11月以来,我市积极响应省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应用试点工作,对全市社会面沿街的“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等12类场所同步开展数据采集和安全治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织密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数智网”。截至目前,累计录入1.39万余家各类小场所信息,基层安全治理和应急管理能力走在省内前列。

五级联动

确保一体联动无缝衔接

我市生产经营主体数量众多,特别是社会面沿街的餐饮、旅馆、商超等小场所面广、人多、量大,监管难度较大,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网格员可以通过省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App,实施数据采集录入、数据更新以及开展巡查。”市安委办专职副主任谢小彬介绍,省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监管系统是通过构建省、市、区、镇街、村居五级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体系,督促小场所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对全省社会面小场所全链条、全过程安全治理,达到场所基础信息采集更新及时、各类安全隐患整治迅速高效、各类安全数据实时共享互联、各级联动共治形成强大合力的效果。

为使各类小场所信息准确无误,市安委办调度统计全区社会面小场所底数、社区网格分布、信息采集员配置情况,对工作量、困难问题和可用资源事先掌握,同时就系统平台小场所分类、账号权限、数据采集等内容组织专题培训会,通过编印操作指导手册、系统培训视频、现场操作演示等方式,让基层工作人员熟悉掌握采集填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统运用水平,确保小场所信息采集全覆盖、无盲区。

扫楼扫街

实现应录尽录动态更新

“请您出示一下营业执照,我帮您录入基本信息。”近日,靖城街道玉皇殿社区网格员黄星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发现,部分商铺营业执照没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她第一时间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对接解决方案,确保系统录入完整有效。

据了解,2023年6月~10月,我市开展了“9+N”小场所安全百日攻坚行动,选取斜桥镇开发“港城安全码”小场所安全管理平台,明确各类小场所属地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为承接省试点工作打下基础。此外,我市还结合自身实际,动员基层力量工作专班,以社会面沿街的“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为主开展工作,“扫楼扫街”摸排采集信息,再扩展到后街背巷、群租房和边远村居,保证工作进度有序推进。“目前共赋予450余名市镇两级行业部门监管人员管理层权限,赋予全市1500余名综治网格员和108名乡镇(街道)政府专职消防员工作层巡查权限,大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市应急局综合监管科负责人张栋介绍,在排查中,我市还对照大数据部门掌握的社会单位底数清单,除完成沿街门店全覆盖信息采集外,重点对建筑二楼、三楼场所单位及农村家庭作坊进行核查登记,实现应录尽录、不漏一户、动态更新。

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录入12大类90小类社会面小场所1.39万余家,基本实现社会面小场所全覆盖,系统基础数据和底数清单全面搭建完成。

严格执法

助力问题隐患闭环整改

“张老板,您店里的灭火器快要过期了,要及时更换”“马老板,安全出口都被杂物堵塞了,请您为了安全及时清理”……连日来,斜桥镇港阜社区网格员孙健对经营场所的安全隐患、消防设施器材、安全出口通道等内容进行检查,提醒商户业主规范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让经营者共同参与安全治理。

根据社会面小场所分类和底数,我市对小场所进行责任划分,明确12类小场所中每个细分场所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及专项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存量隐患,并安排专人对各板块小场所信息录入情况进行每日监测、动态跟进,杜绝问题隐患“蒙混过关”,确保平台数据真实、完整、准确。目前,全市共发现问题隐患1.3万余条,已督促整改销号9400余条,剩余隐患正在动态整改闭环之中。

“对登记排查出的隐患,由巡查人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上传隐患照片,后续交由镇街安委办、消委办和行业监管部门跟踪督办,纳入执法程序管理,保证落实整改闭环。”谢小彬表示,在整改过程中,我市还将对重点场所和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检查,对拒不整改、屡改屡犯的开展联合执法,推动问题隐患闭环整改,打造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的靖江品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