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基层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要坚决落实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要求,甩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包袱”,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明确责任事项,做好基层工作的“减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为基层减负指明了关键方法——“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层层加码向下“甩包袱”“加担子”,责任多推高了“问责风险”、任务多增加了“身体负荷”、痕迹多导致了“虚风盛行”,不仅削弱了基层回应群众服务诉求的能力,也占用了基层开展多样化群众性工作的资源,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关键在于权责匹配。要厘清权责的“分界线”,理顺现有职责关系,明确各级权责范围,对基层无力承接的及时上收,对需要新增的实行“准入制”,确保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各方责任分明、各尽其力,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实干上来。

提高履责能力,做好服务群众的“加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减负不等于减责,基层减负,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为基层干部松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减“重心”不减“初心”,要将基层干部的精力从“文山会海”“指尖负担”转移到为民办实事中,提振服务群众的动力;减“数量”不减“质量”,要推动力量往下沉,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养,强化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增进服务群众的效率;减“压力”不减“动力”,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凭实绩说话,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基层干部奋发有为,强化服务群众的担当。

建立长效机制,做好赋能发展的“乘法”。“一篙松劲退千寻”,基层减负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只有坚持常抓不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果,将其转化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以“实”的导向将惠企利民的务实举措做到位,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针对发现的问题,既动真碰硬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又推动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部署任务、督促落实、考核检查等方面完善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机制,形成更加清晰的制度导向,建章立制、久久为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供稿:东双沟镇(詹佳琳)

原标题:《洪声E评 | 做好减负“加减乘法” 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