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第一次到甘南,2023年是第三次到甘南。十年一瞬间,甘南的变化地覆天翻。
甘南属于安多语系。藏语一般被分为三大类,即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卫藏方言主要在西藏自治区使用;康方言主要的使用区域是四川、云南的藏族聚居区、西藏的昌都和那曲等;安多方言主要是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和四川甘孜、阿坝等两个自治州的部分地区使用。
感谢尹洛赛副总编敬献哈达。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素有“青藏高原之肾”,自古以来是甘、青、川涉藏地区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这里自然景观雄奇秀丽,民俗风情色彩缤纷,人文景观独具风韵,被国际权威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评为“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高原魂”牦牛雕像,用写实手法塑造,健壮雄伟,神态刚毅,几多沧桑感,体现了雪域儿女坚忍不拔、粗狂豪迈的精神风貌。
适逢《甘南日报》(藏汉文)创刊70周年,应邀参加庆祝会议,特意题写“甘南之声”,以示祝贺。左为《甘南日报》张大勇总编辑。
参观甘南日报70年报展。
(左)西藏日报(藏文版)、人民日报(藏文版)办公室洛丹主任,(右)原青海日报副社长戈明先生。
左一是好朋友,根秋多吉,藏文传媒人、藏族作家、摄影家。
这次甘南之行,最具纪念意义的是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追寻领袖的足迹。从茨日那毛泽东故居,到腊子口,再到俄介会议旧址,感受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业维艰。
次日那毛泽东旧居,位于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茨日那村中心处。1935年9月13日到15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经过旺藏作短暂休整,大部队在旺藏寺进行修整,毛泽东及警卫当时就住在这幢小木楼里,并在这里向红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将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腊子口战役旧址三点合一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辣子情缘》大型铜雕,在茨日那村口。藏族同胞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辣子,特意送来一大串辣椒,为毛主席献上洁白的哈达。
茨日那毛泽东旧居,是1911年建的一个小院,院内有一栋坐北朝南二层藏式平顶小木楼。
我在毛泽东旧居的炕前,深深三鞠躬。在贵宾留言簿上恭恭敬敬写上: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瞻仰的人都知道毛主席嗜烟,供奉处摆满了水果和香烟。
毛泽东旧居,至今保持原貌。对毛主席住过的这间百年老屋子,桑洁一家一直尽心并无偿的做好维护,从桑洁的爷爷浪次力到桑洁的父亲阿措,再到50多岁的桑洁……“再过一百年,这百岁土房子照样会好好地,管好主席住过的屋子,宣传长征精神,我家会一代代传下去。”桑洁告诉我。
桑洁看护旧居,供游人瞻仰,不收一分钱。告别故居时,我看到桑洁简朴的住所和依偎在他身旁的小孙子,感慨万千。朴实的藏族同胞,几代人的执着坚守,令人感动。我通过微信转给桑洁1000元钱,感谢他们一家,为中国老百姓守护毛主席旧居。
与桑洁和孙子合影留念。
腊子沟是南北走向由两座山峰拢成的一道石门,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东西两面是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修路时有部分被破坏),面积约1773平方米。1935年9月16日,中央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腊子口与国民党军队在此激战一天一夜,即著名的“腊子口战役”。旧址还保留有栈道、雕堡等军事设施。为纪念红军长征和腊子口战役壮举,1980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在腊子口南侧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纪念碑西、南两面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
红军就是从后面这条崎岖小路上山的。
杨成武将军回忆,“腊子口一战,既是长征中少有的硬仗,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腊子口战役是长征最关键一仗,也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其惊险程度完全不输飞夺泸定桥。存亡之际,毛泽东下令,“硬拼不行,必须要智取,可以在‘飞’上面做文章嘛!现在部队全部撤退。”重新部署,满盘皆活,取得胜利。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次惊险的战役,都由红一军团的红四团攻克。
走出腊子口的九位领导人,自左至右:张闻天,聂荣臻,朱德,王稼祥,彭德怀,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林彪。
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红军宛如凤凰涅槃一般,浴火重生,使得红军顺利入主甘南地区,顺势打通了我军奔赴抗日前线的通道,不仅推动了长征的胜利进程,还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全国的抗日的热潮。我军顺利走出了岷山山脉,取得长征胜利指日可待。我们有理由体会毛主席长征诗的喜悦。
毛主席多次手书《七律.长征》,每次风格都不一样,我特欣赏老人家气吞山河,挥洒自如的气势。
俄介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作的《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公开批判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和军阀主义倾向,保证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成为党中央吸取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实事求是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团结、争取红四方面军指战员,挫败分裂阴谋的生动实践。俄界会议确定了用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联系,创造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对于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保证党中央北上方针贯彻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
会议旧址,依然保持原貌。
俄介会议大型浮雕。
红军攻克腊子口,打通了北上通道。行至甘肃省宕昌县小镇哈达铺,中央红军从所收集到的《大公报》,获得了陕甘地区有红军和游击队,更有一大块发展着的革命根据地的消息。9月22日,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哈达铺召开。对于长征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次会议给出了答案——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
在俄介会议旧址前面,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振聋发聩: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策源地
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
远眺拉布楞寺。
这次在甘南,还参观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很受鼓舞。在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接受甘南日报记者采访。
夏河黑力宁巴村,海拔 3040 米,国道 568 线穿村而过,是一处亲近美丽草原、感受游牧文化、体验藏寨风情的绝佳之地。
2019 年,黑力宁巴村被确定为建设“一十百千万”文化旅游标杆村,按照国家 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观景台、游客服务中心、油菜花观赏带、藏戏文化艺术馆、景区停车场、安多风情商业街、射箭体验区、景区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逐步实施落成。
黑力宁巴村形成了以高端帐篷营地、自驾车营地、精品民宿、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文旅新业态。
在这里,白天蓝天白云,可以躺在大草原上尽享草原风情,晚上可以看漫天星斗数星星。
今年这里是一个旅游热点,海拔高度可以接受,满目葱茏的大草原,格外吸引人。
扎尕那景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藏语意为"石匣子"。曾被美国权威旅游杂志评为“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岳”。
英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在日记中说道:“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洛克之路是1925年一个美国植物学者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考察植物时他选择了去甘南札尕那,后来就将从卓县扎古录镇终点迭部县扎尕那称为洛克之路。
完胜瑞士风光的郎木寺,一条河穿镇而过,河北面是甘肃,南面是四川。这次没来得及去,上次去拍的照片,与大家分享。
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
碌曲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
黄河第一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甘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甘南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0万年前,丹尼索瓦人遗址印证了这一点。甘南境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即富含中原传统文化的基因,又具有高原文化因子的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的文化风情《九色甘南彩绘艺术大观》,以国画工笔与藏画唐卡画相结合绘制这一甘南文明史长卷。颜料全部采用矿物颜料和金、银粉等。彩绘大观高2米,总长40米的唐卡长卷。在画卷上以甘南十大旅游景区为主,将甘南州怡人的自然风光、内涵丰富的历史遗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魅力独特的人文景观融汇贯穿绘制在精美的画面当中。彩绘艺术大观是甘南州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是对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活力再现的生动诠释,必将对相关的文化产业起到极大的引领启发作用。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合作市中心的香巴拉文化广场,天天晚上,轻歌曼舞。有政府打造的整齐划一的锅庄舞,也有群众自发的藏舞。
真诚祝愿藏族同胞,幸福吉祥,扎西德勒。
【作者简介】
方延明,笔名鲁人,1977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担任《南京大学报》主编。2003年,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曾任中国新闻奖、长江奖、韬奋奖评委,2001年获江苏新闻最高奖---戈公振新闻奖。
方延明专长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54个一版头条重要稿件,先后出版三版《新闻文化》,被誉为我国新闻文化研究领域两个开拓者之一。他发表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造就什么样的新闻人才》《理论新闻学学科体系论纲》《我国媒介传播中的悖论问题》3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后获普遍好评。
方延明对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邓小平理论亦有深入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华文史论丛》《文献》《社会科学战线》《中国软科学》《自然杂志》《江海学刊》《南京大学学报》《南京社会科学》《求索》《晋阳学刊》等著名学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有9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3年发表的《邓小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被中央党校收录新时期党的建设文库。
独著《新闻文化导论》《新闻文化外延论》《新闻实务方法论》《新闻与文化研究》《新闻文化研究》《方延明文化三论》《方延明新闻作品集》,主编《新闻写作教程》《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等著作。
方延明文理兼通,出版三版《数学文化》,为我国高学校开设数学文化课做出贡献,获学界同行好评。
2011年,方延明在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支持下,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首席专家,尽管已经花甲之年,仍14次到藏区考察调研,走遍雪域高原山山水水,主持完成《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专著,以汉藏双语出版,填补了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大范围内影响力问题研究的空白,获学界业界高度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