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相研究所(ID:gh_6f4042ec5143)

新冠至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经济的一再急剧萎缩。
经济大萧条成为一个越来越火的社会话题,过多的纠结于会不会发生经济大萧条、或者如何宏观上应对经济大萧条,对我们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
无论发生什么,世界终将继续前行,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风险,如果发生经济大萧条,我们该怎么办?
所幸,经济大萧条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1929年,一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灾难席卷全球,“大萧条”成了形容那次全球危机的专门词汇。从那次大萧条中,我们普通人可以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
大萧条最直接的后果是大失业。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这个数字超过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1100万农民在萧条的美国农村苦苦挣扎。
工作将成为稀缺品,不论你学历多高,能力多强,失业都可能降临。不仅是单个成员,可能整个家庭都失去工作。这种大面积的普遍的失业,对于习惯了高就业率和超前消费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
在那时候的美国,200多万人到处流浪寻找零工,有的是曾经的农场主,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被解雇的高管,他们居无定所,到处迁移。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另一种城市里的游牧民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逐“工作”而居。
一旦发生大萧条,一定要保住工作,哪怕是再平常再辛苦的工作,有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希望。
保住了工作,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上次大萧条的数据,美国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了56%。
人们的收入减少后,会想方设法控制开支,社会消费降低,消费降低后,大多数工厂效益变差,人们的收入会进一步减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当人们没有了消费欲望,一切资产都会贬值。
当时,美国的平均批发价格较1926年下降了34.1%,房地产的投资下降了73%,直到60年代,美国的房地产投资才回到1927年的水平。
在大萧条下,投资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一切资产都在快速贬值,最值钱的资产就是钱本身。
负债将变得异常危险,收入在减少,用于抵押的资产在贬值,而你的债务不会减少半分。
以住房贷款为例,如果您在大萧条之前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从银行贷款60万,大萧条发生,当房屋贬值到50万时,您的房屋价值就不足以担保债务了,银行可以要求您提供额外担保,或者要求您一次性还清欠款,如果您都做不到,那您的房子可能会被以50万不到的价格拍卖,拍卖完房子,您还欠银行10万。最后,您等于花了五十万租了房子几个月。
所以,尽量不要让自己有负债。
在大萧条下,所有人都要省吃俭用,收集优惠券、参加各类打折活动是基本操作,排长队领取食物救济也是生活必需,在大萧条之初,一些美国人囿于原来的身份,并不愿意领取政府救济,但很快生存的压力就迫使他们改变了态度。
为了尽可能的省钱,当时的人们连刮胡子的刀片钝了都要磨了后再用,家里的灯泡统统换成25瓦的,专门排队去面包店买隔夜的面包,母亲的衣服稍稍改了后给女儿穿。
以上这种勤俭的生活方式或许很难让现在的年轻人接受,但是不用担心,生活的艰难可以改变一切。
会不会出现食物短缺呢?
照常理,大萧条并不会引起农作物产量的减少,但是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会影响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由于农产品生产变得无利可图,当时的美国农场主甚至采取了破坏性的销毁农产品的行动。
这就形成了一幅相当荒唐的图景,一方面城市的贫民们由于无收入在忍饥挨饿,另一方面,乡村的农场主们在销毁农产品,我们历史课本中向密西西比河里倾倒牛奶的照片就来源于此。
那么,大萧条对普通人而言是否就全无益处呢?
当然不是!有些产业在大萧条期间会愈加繁荣。
在大萧条时期,普通人更多转向花费不多的低端娱乐活动,那时,美国的电影产业空前繁荣了起来,年均电影票销售量达到惊人的35亿张,人均每年看28场电影,而我国2016年的人均观影量还不到14场,同时,音乐唱片、书籍、杂志销售量大幅上升。
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数千个公共泳池或者网球场得以新建,70%的公共中小学校得以翻新或者重建,无数公共图书馆、社区医院、公共厕所、城市排污系统、公园、野营基地得以建立。
如果您的工作恰好与上述行业相关,或许你能成为大萧条时代的宠儿。
从事其他工作的老爷也并非全无机会,如果您平时勤俭持家,积极储蓄,没有炒房,又不喜欢超前消费,在大萧条到来之时有足够的现金,那恭喜您,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大萧条也就是大洗牌。
您只需要静待时机,在曙光初现之时出手购进已贬值到谷底的资产,原先遥不可及的梦想都可能成真,您可以圆您的别墅梦,可以送老婆一二折的二手奢侈品,可以买点古董烘托下自己的文化品位,也可以选择换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生活,从而彻底解决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的两难问题。
历史不断重复,然而又不是简单重复,真正需要去掌握的并非历史上的那些事实,而是历史事实背后的逻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