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强调推进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基层干部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基层干部只有立足调查研究,基层干部发展乡村特色“土特产”是应有之义,但是把“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产业”具体放到一个县区时,就要悟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想源泉,学透调查研究的为政要领。

习近平总书记曾为“土特产”发展指明方向:“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回答了当前针对推动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一个乡村,乃至一个县区靠什么产业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能跳脱实际情况去规划产业布局。乡村的资源禀赋、优势资源不同,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处理好差异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的关系。有的乡村产业特色明显,能够“独当一面”;有的乡村产业基础薄弱,需要邻近乡村带动共同打造特色农产品;有的乡村产业规模大,已和外部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这些都需要以不同的方法“配锁”“开锁”“解锁”,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用各种调研方法倾听基层呼声,反映具体情况。只有秉承下真正基层、真正下基层的“严肃之风”,摆正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的“务实之姿”,拿出“结果”变“效果”,“经过”变“经验”的“实效之力”,准确把握村庄、县域的发展脉搏,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和社会需求变化带来的全新要求。

学透调查研究基本功,掌握本地产业发展情况,基层干部要先掌握“方法对路”“真调研”“切实解决问题”三个重要招式。“配锁”即“方法对路”,善于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调研等老办法和好传统,又要主动掌握大数据分析、体验式调研等新办法新手段,深入了解本地有哪些优势资源待挖掘,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开锁”即“真调研”,围绕当地群众的期盼和事关利益的问题进行调研,不是聚在一起讨论、坐在办公室思考,而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了解群众对特色产业的所想所盼,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切实解决问题”即“解锁”。对于当地产业遇到的发展瓶颈,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有些地方盲目追求“高大上”的产业园区和“高精尖”的工程项目,或是在碰到产业发展缓慢时“拍脑袋”解决问题,导致产业“水土不服”,这便是在制定产业规划时脱离地方实际的后果,客观上地理位置、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市场环境等,主观上群众的想法,“土专家”的意见等,都是要考虑的要素,要深入了解问题背后的本质,提高调研的全面性。

调查研究能力是基层干部需要提高的七个能力之一,更是在致力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基层一线干部的基本功。基层一线一头连着产业兴旺的宏观目标,另一头连着实干为要的微观行动。基层干部给乡村产业发展“配锁”“开锁”和“解锁”,就必须先学透调查研究基本功,把调研结果转化成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工作、打开乡村产业振兴大门的实际实效,真正知地方之所有、解产业之所困、行人民之所盼,让调查研究在基层大地蔚然成风。

供稿:朱坝街道(冯利青)

编辑:张 汉

审核:刘军波

洪声E评 | 立足调查研究 写好“土特产”文章 洪声嘹亮 轻触阅读原文

洪声嘹亮 赞 分享 在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洪声E评 | 立足调查研究 写好“土特产”文章》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