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赏非遗,有滋有味品文化。在常州、南通看多彩龙灯,在苏州、无锡逛古镇庙会,在扬州、泰州参加非遗产销活动……据报道,从1月18日到2月24日,江苏推出“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6286万人次现场打卡,逾115.8亿人次线上参与。江苏以非遗为主题打出精彩“好牌”,让广大民众充分领略了非遗的无限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历史的沉淀,更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管是在杭州西溪湿地、内蒙古赤峰博物馆,还是在山西平遥古城、天津古文化街,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总是牵挂在心、念兹在兹,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为我们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根本遵循。非遗传承活动在江苏、在河南,在中华大地“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添了年趣、浓了年味,丰富了民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绘就出一幅幅触手可及的文化盛景。
守住非遗就是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重视,从印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到建立文物违法案件督察约谈机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到全面开展“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表彰宣传,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务实行动,吸引全社会关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在走近中体验非遗,在品味中爱上非遗,“非遗美”持续“圈粉”。
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舞剧《咏春》、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等,传递着中式国潮之美,让非遗成为亮眼“明星”。在江苏举办的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全国主会场活动,汇聚了全国15个省市35项灯会灯彩非遗代表性项目150余件作品,活动中的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民俗、传统技艺等非遗精粹散发迷人光彩,线上线下“破圈出圈”,称赞点赞如云,激发了非遗传承人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增强了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非遗有文化属性,更有经济属性,春节假期淮安区河下古镇的非遗产品营业额达34.5万元,扬州两场非遗年货嘉年华活动线上线下共销售非遗产品总额超100万元……据报道,江苏春节假期非遗产品销售额达8.16亿元。此外,某电商平台“汉服”关键词同比增长66.6%。传统文化和非遗产品焕发新光彩,引领着新的消费热潮,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彰显了“非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含金量”越来越高的非遗“软实力”不断转为产业“硬支撑”、成为发展“加速器”。
泱泱华夏,大美中国。精心守护、用心传承,以新技术、新手段赋予非遗“新内涵”,让非遗文化绽放绚丽时代光彩,就会有更多市场、更多传承的动力。增进文化自信、守望精神家园,勠力同心在创新中活态传承与保护非遗,定能让非遗的“点点亮光”焕发“耀眼华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靖江市委编办杨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