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市委书记张长平来到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第六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三个报告、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重点项目。张长平强调,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力以赴抓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坚定走在前做示范,坚决挑大梁争上游,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靖江新篇章。



审议中,市人大代表周巧林、刘兴非、朱浩基、李华兵、张志坚、郑立平、蔡永进、李晓峰等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高品质教育、民生工程建设等展开热烈讨论。代表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激励人心,举措务实可行,是一份提振精神、催人奋进的高质量报告。




在听取市人大代表们的发言后

张长平指出


2023年,全市上下始终牢记“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敢为善为、奋发有为,书写了现代化建设靖江新实践的精彩答卷。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4%,工业开票首破2000亿元大关,综合成绩持续领跑泰州;入选省重大项目6个、新开工“三比一提升”项目25个、新竣工19个,均列泰州前列,获评泰州优化营商环境专项“骏马奖”;连续两年获评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业之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张长平强调


做好新一年工作,全市上下要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瞄准“打造六大新优势”目标任务,以更高标准、更实作风、更强担当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市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挑大梁作贡献。



在第三代表团

张长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第一要务。重大项目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北园区作为开发区的重要板块,要持续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决心,高标准建设汽车部件、暖通空调等产业领域重大项目,高水平推进城北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进度,确保常态化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投产即达效”。季市镇要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盘活存量资源,探索打造连片工业园区,为项目落地投产腾出新空间。乡村振兴是第一要求。锚定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季市镇要充分挖掘省历史文化名镇内涵,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规划打造季市老集镇,留住记忆乡愁,做实“农业+农旅”融合文章。孤山镇要持续提升镇村面貌,高水平规划建设孤山风景区,镌刻好“一山灵秀”生态画卷,充分展现美好生活新图景。营商环境是第一要义。营商环境的优化取决于干部作风能力,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贴心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提振信心。民生改善是第一要事。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对照“民生七有”更高要求,着力开展民生领域“补短板”工作,久久为功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奋斗者都能品味到幸福的甘泉。





在第六代表团

张长平指出,要持续在项目突破上再发力城南园区作为项目突破主战场,相关部门作为项目建设主力军,要全力以赴谋项目、拼项目、忙项目,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项目落地提速,落实重大服务项目专班靠前服务,主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链条保障,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形成属地、部门与企业项目信任支持的良性互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力争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竣工投产,用项目突破的增量支撑未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在城乡统筹上再发力。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深入推进文明城市长效常态管理,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高水平运营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均衡配置、全面覆盖,让广大居民享受到同样的、便捷的、优质的城市服务功能。要持续在民生改善上再发力。把资源更多投入到百姓最关心最急需的民生领域,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更高水平“民生七有”,坚持用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