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推出145名中心户、民主协商在家门口办起老百姓食堂、民主决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出新生活……作为苏中苏北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近年来,澄靖园区办事处莲沁苑社区积极探索智慧数治、居民自治、协商共治的特色治理之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全体居民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倾听民意,智慧数治架起“连心桥”

每天早上,莲沁苑社区“楼长”王如龙都要和网格员一起在楼栋间巡视。去年10月,经过楼道居民推选,王如龙成为8区12幢~17幢的“楼长”。自当选以来,他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及时收集民意,密切与社区沟通联络,确保居民诉求及时反馈、社区服务及时送达。

 

在莲沁苑社区,像王如龙一样的楼栋长、中心户还有145位。莲沁苑社区常住人口25000余人,社区管理和服务面临着重重挑战。近年来,莲沁苑社区在推进网格化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小单元,设置中心户、楼栋长,搭建起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莲沁苑社区还探索建设“智能化治理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端口,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群众评单”的高效闭环,从居民反映情况,到网格员作出响应,全程不超过15分钟。每个月,莲沁苑社区都会组织“两委”班子成员、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和居民一起开展“圆桌会议”,让居民反映诉求。“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在看什么、在要什么,才能决定我们以后做什么。”莲沁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宁说。

解决民需,协商共治绘就“同心圆”

在莲沁苑社区,人大代表与居民的距离近在咫尺,居民遛个弯就能到沁园代表工作站,找人大代表唠唠家常、聊聊烦心事、谈谈对小区公共事务的一些想法。“有了人大代表工作站,大家的诉求也能随时向上反映,工作站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莲沁苑社区居民对沁园代表工作站的好感度、信赖度很高。

 

社区老龄化严重,吃饭不便曾是老年人群体的烦心事。如今,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莲沁苑社区创新打造“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为老年人创办了集“助餐、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幸福食堂”。近期,针对年轻居民需求,食堂扩大了经营范围,面向全社区营业,让很多上班族也能享受就餐便利。

随着新能源车主群体日益庞大,由于没有私人产权车位证明,充电桩安装成了困扰车主的一大难题。在人大代表的牵线搭桥下,莲沁苑社区与靖江供电公司对接,采取充电设施统建统营模式,由社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靖江供电公司提供设计、施工、调试、运营、运维全周期服务,在社区内建成25个公用充电桩,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服务。

服务民生,居民自治开启“幸福锁”

毁绿种菜是不少安置社区的痛点,莲沁苑社区通过与居民协商,决定采用“绿化分区认领机制”,面向低收入家庭招募管护人,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每一小块的绿地承包给社区居民,鼓励大家主动参与小区绿化管护。“我们楼栋前面的这块绿地就是我承包的,不仅能为小区环境美化做贡献,还能增加收入!”“绿化管家”王如壮介绍。

有了“绿化管家”的成功先例,社区又大胆尝试,推行“物业+公益岗”管理模式,充分挖掘社区内各行各业“能工巧匠”多的人力资源优势,优先面向社区低收入人群及维修工、电工招聘物业岗位,让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被动说”到“主动提”、从“说事情”到“提建议”……莲沁苑社区越来越多居民愿意主动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一大批“金点子”陆续转化成发展的“金钥匙”,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