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谌旭彬系“腾讯短史记”主编,来源微信公众号“闻道不分朝夕”(ID:zhudazhi06),内容素材出自谌旭彬的《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一书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史称其统治的时代为“洪武之治”,为后世多个最高位者所推崇。
毛说,“他是个放牛娃,开创了近300年的大明王朝,上无先例。他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成功的一个典范。”
不过,朱元璋的残暴也是出了名的。因为死了太子,竟然杀了半个朝堂。当然,由于各种史书的“为尊者讳”,朱元璋往往被塑造成底层出身、深知民间疾苦,切齿仇恨贪官污吏,是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官僚集团的民众代言人。
那么,真实情况呢?大明朝的百姓究竟过得怎么样?
这里,不得不提到当代少为人知,却在洪武时代无人不晓的《大诰》——朱元璋亲自审定,家家皆有,户户恭读的刑典案头书。《大诰》的本质是朱元璋“爱民”人设的宣传品。
然而,由于其中案例过于严酷,内容又牵涉一些朝廷复杂关系,所以到了大清,民间事实上已难见其书。直到数百年后,谌旭彬从朝廷文件里打捞出了这段湮灭的历史。
谌旭彬通过对《大浩》中案例的重新审视,重构出一个全新的、不见于史书之上的“洪武之治”。
● 发动“群众抓捕官员”,终致人人自危
陈寿六,江苏农民,因捆绑当地“害民”县吏上京受到嘉奖,成为洪武时代耀眼的“政治人物”。但是,却由此激发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朱元璋发动的群众抓捕运动,带来的恐惧是巨大的。所有官员、民众都可以是被抓捕对象。只要有矛盾、有欲望,帽子便可以满天飞。
这场运动没有做到“大明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相反,它以政治运动的形式,不断催生出人性中最恶劣的那些部分。除了朱元璋,人人都活在恐惧中。
●“这届百姓不行,群臣也不行,只有我老朱行”
朱元璋在《大诰》里反复诉说爱民之心,但他所“爱”的只是抽象意义上的百姓,而非一个个鲜活的民众。
他用路引制度禁止百姓流动,严刑峻法强迫邻里亲人互相监视举报……打着惩治贪官的旗号大搞政治运动,却对民生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破坏。
他以损害社会活力为代价,以欺骗、暴力……来换取大明江山的稳固。他视自己为大明全体子民的父母,而将一切过错甩锅百姓、官员……甚至已退居塞外的前朝元代朝野也成了他的背锅侠。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毫无人身自由的卫所军奴,被捆绑在土地上不得离乡的农民,说错话连累邻里被没收家产的老妇人,不想做官只能切指的士人,遵行合理的立案程序却没能揣测出“圣意”的官员……
通过这些小人物如草芥般的命运,我们看到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欺骗控制官员,如何监视窥探民众的。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