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严谨推定进士石淮之生卒年份,指出《江浦埤乘》“未及三十岁而辞政归隐”之谬,考述其晚年主要的生活内容,以及与庄昶、陈白沙先生交往的故事,努力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人们对石淮所知甚少,旧江浦县志等历史文献对石淮的记述也很少。江浦民间倒是流传“神童石淮”的许多故事,但都缺少史料的根据,其可靠性不免要大打折扣。
最奇怪的是,石淮与庄昶同县,又同一年(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成化十九(1483)正月,南海陈献章(字白沙)来访庄昶先生,食宿在江浦城外白马寺,石淮偕同庄昶作陪,同一年进士的南京提学娄谦,闻讯过江赶来拜见陈献章,竟然不认识石淮,经陈、庄介绍后方才握手言欢,“彼此倾倒之至”,其后四人于寺里联句作诗,留下那一方著名的白马寺石碑。
当年在北京城一同会试、等待发榜、发榜后尚有种种宴集,其间庄先生名驰京都,交游甚广,陈献章、罗伦、章懋等一时豪杰,皆与之往来不息,常常集会,庄先生独留下同舟北上的小弟石淮在客舍读书吗?
石淮,为江浦县白马乡(今江浦街道)人,生于正统七年(1442)阴历八月二十五日,小庄昶五岁。曾祖思善①,祖景嵒,父金,母王氏。娶郁氏。应天府乡试第九名,会试第二百二十九名,殿试名列第三甲。沈孟化《万历江浦县志》(沈志)载石淮科举考试为“亚魁”(第二名),查无实据。项维正《雍正江浦县志》(项志)载石淮为天顺六年(1562)中举,时年21岁。江浦民间说石淮是“神童”,大概这就是主要的可靠的依据。
上述石淮生年,乃据陈文新等人主编之《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考定,该书“登科录”载②,成化二年(1466)石淮25岁,可推知石淮生于1442年。又据《江浦埤乘》,石淮晚年受知县章文韬聘请参编县志,未成而卒。章文韬于弘治十五年(1502)到任,该志脱稿于弘治十七年(1504),则石淮约去世于弘治十六年或十七年初,享年约63岁。
《江浦埤乘》所作《石淮传》最为详细,如下:
石淮,字宗海,白马乡人。父金。淮幼聪颖,有大志,博览群籍,潜心理学。中天顺六年乡试,成化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四川、河南提学佥事。正直方严,尤有藻识。在河南,与开封知府张九云创立大梁书院,储古今图籍于中,任来游者涉览,中州士风蔚然兴起。南海陈献章谓为“蜀汴儒宗” 。年未三十,致政归。以尝读书邑北石洞庵,学者称为石洞先生。弘治间与邑人郁珍草创邑志,未成而卒。子柱,有孝行,克承家学,邑人庄文节昶以女妻之。
(书影:江浦埤乘·石淮传)
石淮与庄昶有通家之谊,后来又结为儿女亲家,其长子石柱娶庄昶次女为妻,因此成化十六年(1480)石淮之父石金去世后,庄昶为作一篇情真意切的墓志铭,略曰:③
石公文华者,今之古医也。公讳金,其先温人,徙江浦。公幼从医,学于皋曾先生,先生得长桑君④之术甚精。公早夜刻励,尽得其术,业成而归,遂为江浦间善医,其所活甚众。而公亦以是自负,每曰“古之医者,古之医者”,而人亦莫不以古医者与公也。
余每欲为公传,且欲叙所从蛊证方者,传之天下,使人人得以感其惠也。余有是意,未及于行而公不起矣!
公配王安人,子男四。长淮,丙戌进士,改庶吉士⑤,拜地官⑥、四川提学佥事,文行所至有闻。次淳,义官。次浦,又次澄,邑庠生。女五。孙男四,长柱,予婿,他尚幼。成化庚子⑦冬十二月八日卒,寿六十有六。
公聪颖,卜筮星历无不通晓,自少壮至老死,不一日病也,医盖其精者。
明年,淮奔讣回,又明年正月四日葬公于里之石山。请予一言于墓,予何可辞哉?乃叙而铭之曰:
反其异而合其同,公医之攻;予何人,斯乃欲搜百氏而折其衷?井田横渠,礼乐夔龙。或志或行,其达其穷,乃罔不同。公不少待,予将谁从?奈何乎公!
铭辞的大意是:
“从各医家相异之处返回,折衷其相通之处,这是石公对医学的专攻;我何人,也想搜集各家医术而折其衷?如张横渠实验井田,我徒然立志;如夔、龙二臣垂法礼乐,石公已然实行。石公或已出神入化,我或终究陷入困窘。当然,面对不免一死的命运,我俩竟也不无相同。公不肯稍待,撒手西去,我从此将何去何从?我能拿你怎么办啊,我的石公!”
从这篇墓志铭来看,庄昶赞佩石公“古医”品格,高度评价石公钻研医术的精神,因而对石公之死十分痛惜。成化四年(1468)三月,庄昶父母同时中风,病卧在床,三年后母亲去世,又三年,成化十年(1474)正月,父亲去世,庄昶亲侍父母汤药达六年之久,这六年间应该没少劳驾石公临床诊治,开方熬药。因此,石公之死,引起庄昶之痛,类似再失父母。“公不少待,予将谁从?”确乎由衷之言。
按《江浦埤乘》说法,石淮进士后“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四川、河南提学佥事”,“年未三十,致政归”,则石淮任官时间最多五年。此说殊为可疑。
石公(石金)死于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冬十二月,庄昶《石公墓志铭》说石公之死之明年(成化十七年),石淮始“奔讣回”,当然是从为官之所在地,千里迢迢奔丧到家。只不过庄昶《石公墓志铭》未说清楚,石淮是来自四川成都,或是来自河南开封。
庄昶《石公墓志铭》叙述石淮任官履历,未说及“河南提学佥事”,大约是因为到任河南不久,尚乏善可陈。
明代官员丁忧期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个月。因为父母去世一周年(十二个月)后,在第十三月举行小祥之祭;去世两周年(二十四个月)后,在第二十五月举行大祥之祭;然后间隔一个月,在第二十七月举行禫祭,也就是除服之祭,守制至此结束。
按此算法,石淮丁忧期约起于成化十七年初春,迄于成化十九年初夏。成化十九年(1483)正月陈献章来访庄昶先生,石淮因尚在假期,因此有暇协同庄先生,全程参与此次白马寺雅集活动。
六合人进士王弘,是庄昶女婿,他在《文节公(庄昶)年谱》“成化十九年”条记述“雅集”时有一个细节:
“娄曰:‘余知定山素矣,石公未知也。’白沙曰:‘蜀汴儒宗。’娄请相见,彼此倾倒之至,遂偕宿焉。”
蜀指四川,汴为河南开封之别称,因石淮历任四川、河南提学佥事,陈、石相见白马寺之时,显然石淮已在河南提学佥事任上,故而陈献章才有此美誉。
又据“沈志”,官府于成化间曾为石淮建过“进士坊”,此后为之易扁,更名为“蜀汴儒宗”。呵呵,如果王弘所记不错,那么人物出名者如陈献章,当真得谨言慎行。私人集会上的一句话,就可能刻在石碑上,影响同时代人,并影响后代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石淮大约于丁父忧除服销假之后,得以重新赴任河南提学佥事。这样说的依据是经石淮做中介,庄昶为迁建而落成不久的开封大梁书院写了一个碑记,名《大梁书院记》,被收录在《四库全书·定山集》第八卷。
据《开封府志》,大梁书院,旧在河南省城(开封城)南熏门内蔡河北岸,名丽泽书院,提学副使刘昌创建,成化十五年(1479)因校址改建为巡抚治所,御史李衍遂迁建该书院于丽景门外繁台之东。
庄昶“碑记”末一节说:
是役也,始于宪副刘公钦谟,中于佥宪吴公伯通,成于开封守张公九云,而维持上下则都宪李公也。既成,提学佥宪石公宗海谓不可无记,于是张公九云谋之佥宪傅公商佐,以请于予。予与商佐、九云为同年⑧,宗海为同里、为同学而又为同年,皆予友也,予所敬慕而请益者也,敢尽所衷以复,亦未知其是与否也,诸公将亦教乎我哉?
这段话说,迁建大梁书院的工程,在开封知府张岫(字九云)到任后竣工。而查《雍正河南通志》,张岫乃成化十七年到任。⑨由此可以推断,庄昶此文作于成化十七年(1481)张岫到任且书院落成之后,因为这一年石淮正在丁忧期内,所以更大的可能是该碑记作于成化十九年(1483),即石淮服除、重新到任之年。
从成化二年(1466)进士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到成化十九年(1483)在河南提学佥事任上,即使此后不久就“辞政”归乡,石淮在仕途上也奔波了近二十年。故而《江浦埤乘》“年未三十,致政归”之说,大有误。
至于石淮何时离任,以及是否主动“致政”而离任,因缺少史料,今已无法讨论了。
《尚书·舜典》云:“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意思是说,舜每隔三年就要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经过三次考核,昏庸的官员将被罢免,贤明能干的官员将获得提拔,于是,各项工作都顺利地开展起来。明朝对官员大致上也实行这种三年一考的管理制度。因此按照常例,石淮离任应在三年任满之后,即成化二十二年(1486)前后,时石淮四十五岁左右。
一般来说,古代官员七十岁才可以申请辞职,到底什么原因令石淮这么早就绝迹仕途呢?县志说他“正直方严,尤有藻识”,正直,是说为人;方严,是说为官;作为省提学道属官,说他“有藻识”,大体上是一句官话。或许,真的就是由于为人“正直”、做官“方严”而导致石淮与官场发生严重冲突而辞职归隐的吧?
石淮归隐后,曾读书石洞庵,与隐士庄昶多有诗歌上的唱和往来。
江浦县城北十二里,有石洞山⑩,山顶有龙池,冬夏不竭,南有香岩,可容数人。据“项志”,山有石洞,故名石洞山。洞右有石洞庵,明洪武年间,僧季潭⑪曾栖此;成化间,僧永昇⑫与道士萧中筑有精舍,幽深邃密。石淮读书于此,因自号“石洞”。
据“沈志”,石淮与庄昶还在洞前建亭一座,名半云亭,各有赋诗。庄昶《题半云亭》诗有二首,其一:
何物乾坤不浑沦,此云一半是谁分?
我来亭子中间坐,万里山河万里云。
其二:
铜盘笑与日同扪,此处人间未许论。
石洞老师真具眼,一尘还是一乾坤。
石淮题诗也写得极为生动:
断岩亭构倚云扉,半欲留云半欲飞。
飞向天家作霖雨,留还我屋护苔矶。
定山诗好磨崖刻,老衲形忘坐翠微。
极目澄江静如练,令人重忆谢元晖。
谢元晖,即南齐山水诗人谢朓,他的很多诗篇体现出逃避仕途、隐逸山林的意图,他又是一位重情感的诗人,其部分山水诗着力表现与友人喝酒唱和、游山玩水、送别友人、遥想思念的生活。对谢元晖的深切怀念,无意间坦露出石淮自己的心迹。
石淮晚年应知县章文韬之请,与邑人郁珍等人一道编纂县志,县志脱稿于弘治十七年(1504),而石淮、郁珍皆稿未成而去世。章文韬于弘治十五年到任,弘治十七年去职,县志稿成而未及刊印,万历七年之“沈志”正以此为底本。
石淮一生为人低调,不刻意著述,也无意于生前辑录自己的诗赋文章。他晚庄昶去世四五年,不可能不为作挽歌、哀辞之类,但这些诗文皆汩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令人叹惋。而今仅诸《江浦县志》、朱尊彝《金陵诗征》等处存了他几首诗,白马寺僧镌刻的联句诗碑今仍存于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碑上尚存他的两句诗,如此而已,仅此而已。
2023年11月改
注:
①思善:兹据《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庄昶《石公墓志铭》记为“思义”。
②陈文新等《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847页。登科录,乃系举子报考试时登记填报,真实性极大。
③ 文见《四库全书·定山集》卷九,题为《封户部主事石公墓碣铭》。本文略有删节。
④长桑君:战国时的神医。传说扁鹊与之交往甚密﹐事之唯谨﹐乃以秘方传扁鹊﹐又出药使扁鹊饮服﹐忽然不见。于是扁鹊视病尽见五脏症结﹐遂以精通医术闻名当世。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⑤按,清代岳浚《山东通志》卷二十五,列有自天顺间起至崇祯间止“德州仓监督”名单,内有“石淮,南直江浦人”条,大概石淮任职户部主事时期曾任此职。
⑥地官:唐武则天曾改户部为地官(旋复旧),因亦以地官称户部长官。
⑦成化庚子:成化十六年,1480年。
⑧张九云(1436—),名岫,字九云,山西平阳府安邑县人,时任开封府知府。傅商佐(1432—),名希说,字商佐,山东东昌府武城县人,时任河南按察佥事,二人皆于成化二年进士。
⑨见《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三十二《职官三》:张岫:山西人,成化十七年任。(其下一任为卫英,山西人,成化二十三年任)
⑩石洞山:相传即今石公山,在黄山岭东。
⑪季潭:即宗泐(1318—1391),本姓周,字季潭,浙江临海人。元末明初僧人。
⑫僧永昇:据朱绪曾《金陵诗征》卷四十,为六合人,俗姓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