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农业投资者来说,“成功的项目总是相似的,失败却各有不同”相比较那些成功的经验,创业者失败的教训更值得关注。
农业项目怎么研究,可以总结为“三个一定”,即农业项目有条件一定实地调研,农业企业家有机会一定现场交流,农业干部有想法一定当面请教。
农业项目的失败有千千万万,但有共性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几种上,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我将其中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教训总结下来,主要有如下十种:
1
很多人搞农业,真的是凭着一种所谓的情怀,或者是对传闻中暴利诱惑的一种冲动,在没做什么功课的情况下,就贸然决然的冲了进来。由于对农业真的不懂,这种无知,让他们很容易就产生出轻视、无畏的看法、想法。手上有个几十万,便开始盘算着要兼并多少企业,刚融资几百万,就想拳打京东,脚踢阿里。
干多大的项目,首先就要想有没有匹配相对应数量的资金、团队和资源。不少创业者心比天高,力却不逮,敢想敢干是好事,但仅有胆大还是远远不够的,原本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最后发现连找几个初始客户都很艰难,等到后面资金链断裂,只好草草收场。
入了这行,就得懂这些规矩,遵守这些规矩,哪一条规矩咱都不能小瞧,更不能不受管束,否则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比如说,当项目与所在地农民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人帮你协调,或者是有关部门不能够强力介入的时候,即使法律向着你,最终你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此外,农业项目还往往需要政府的资助和产业链条上其他企业的配合,如果完全没有这些资源,做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很多人,原来只是做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或是某一个单品,等到启动后,看到了其他人赚钱的方法后,便慢慢想“三控”起来:上游控种子(研发和育苗),下游控市场(渠道和品牌),中间控生产(标准和追溯)。
理论上讲,这些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要看你到了哪个程度。必须一步一步来,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的项目设定一个边界,在这个阶段还没有跨越的时候,不要轻易越界。更有甚者,有些项目还没开始,不相关多元化的构想就已经成型,这样做,实践中能够成功的一定是非常罕见。
古语云“顺天者易逆天者劳”,做农业必须认清农业的发展形势,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独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搞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传承,在哪些方面创新,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在这个技术高速迭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极速传播的时代,每一个农业项目的投资人必须理清思路,顺应大势,否则,不改变思路,不顺应时代,必然被行业所淘汰,被市场所淘汰。
同时,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敢不敢在别人没有尝试的情况下自己先行,决策人的勇气非常重要。
有时候,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需要我们在看准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有的人低估了农业项目的难度,事先准备不够,到了关键时刻,一看不行,又怕起来,想退缩,这种做法,项目基本上是凶多吉少。
比如说,你做一个农资项目,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订货拉货,配货装货,送货卸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安排妥帖,还要与各种各样的农民打交道,还要不断选择产品,不断学习农技知识,不断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水平......如果不进行项目的事务梳理,找到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亲自抓,而只是一味的应付这些林林总总的事务性工作,不仅会把自己累得团团转,还有可能导致项目出问题,轻则利益受损,重则一败涂地。
产前,我们需要进行土地的准备以及良种、化肥、农药、饲料等农用物资的采购工作;产中,我们需要关注病虫害防治、水肥、田间管理等一系列事情;产后,仓储、加工、销售、物流又是环环相扣。
事前如果我们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把这些流程安排周到,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而且顺序也不能弄错,更不能随意调整。如果到了播种的季节地还没整好,到了施肥的时候发现肥料也没到位,产品收起来了又发现销路没落实,这样做农业项目,赔钱了当然不能怪别人。
所以,很多项目由于人才缺乏而做得不太成功。在我看到的农业企业里,大多数团队的整体质量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能解决好内部的团结问题,不能有效的管控矛盾分歧,核心团队可能会出现动荡,对项目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人与人总是有差异的,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如果不能进行把关,走在一起的人并非真正的志同道合,这样做起项目来风险是很大的。第一年,大家可能还可以同甘共苦,到了第二年,就变成同床异梦了,第三年,则直接同室操戈起来,到了这一步,再好的项目,最终恐怕都是在劫难逃了。
来源:乡村振兴研究(ID:gh_514e7416f2e4)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