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风炉、飞溅的铁花、叮当的锤声,通红的铁器放进清水中淬火,“嗤”的一声,冒起一丝青烟……走进斜桥镇海圩村打铁匠刘春涛家的打铁铺,只见他正手握一根铁钳,熟练地夹起一块铁片,放在炉火里烤,不一会将烧得通红的铁片拿出来,放在铁墩砧上,启动空气锤反复捶打,一时火花四溅,火红的铁块与四溅的铁屑将他的脸庞映得通红。
刘春涛平时主要是制作菜刀、农具等常用生活工具,也可以参照图形,做特殊的铁器。因为他用料精、手艺好,有不少客户慕名而来,请他制作铁器。
刘春涛家的打铁铺是自家房子后面的三间低矮瓦房,有40多平方米,一个饱经沧桑的鼓风机和火炉,一个光溜溜的铁镦,还有一台空气锤,各式各样的工具散落在各个角落,老旧工作台上堆满了新旧废铁、打好的农具成品和杂乱的边角料,杂乱之中却也尽显生活气息。“别看我这儿又小又乱,可是出了成千上万件铁器。”说起自己的打铁铺,刘春涛脸上堆满了笑意。
56岁的刘春涛是名副其实的铁匠二代,父亲刘荣初是远近闻名的打铁匠。今年80岁高龄的刘荣初自21岁开始当打铁学徒,靠着过硬的打铁手艺,在23岁时进入了当时的农具厂制作农具。家境清贫的他舍得吃苦,为了多贴补家用,就在自家院子后搭了个打铁铺,每天下班后为周边村民加工农具。
在刘春涛儿时的记忆中,冰冷的铁块经过父亲的巧手,可以任意变幻出各种形态,最终成为一件又一件有趣实用的作品。于是,22岁时在父亲的带领下,他也开启了“叮叮当当”的人生,一下班就钻进打铁铺,做父亲的副手,埋头“捶打”。
2016年,刘荣初因中风不得不把打铁铺交到刘春涛手中。打铁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有门道的技术活。打造一件铁器工具,包含选料、烧料、锻打、夹钢、烧钢、锻打、铲口、锻打毛坯、盖戳、打磨定型、淬火、回火、对准平直、抛钢等十几道繁琐的工序,有的工序还要反反复复做好几遍。在刘春涛看来,越是简单的工具打造过程越复杂。
刘春涛的好手艺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干起活来的刘春涛一改聊天时和蔼的表情,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和严肃。他熟练地使用着各种工具和机器,“叮叮当、叮叮当……”在一声声清脆响亮的捶打声中,一件件铁制品孕育而生。在刘春涛眼中,这就像人生,必须经历千锤百炼,好钢才能成为好器具。
随着传统的铁制农具渐渐被机械化农具所取代,许多生活用具也是机械化生产,手工打制铁具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刘荣初、刘春涛父子俩接力传承打铁技艺59年,让打铁声依旧清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