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式”干部是一种新动向,应该抓早抓小,注意防苗头、防倾向。


10月17日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刊发徐文秀的文章指出,当“躺平式”干部遭受批评并有所收敛时,又有一种所谓的“侧卧式”干部冒了出来。


文章表示,这些“侧卧式”干部常常表现出想躺则躺、想站则站,而且时躺时站、忽躺忽站,平常更多时候是在看热闹、当看客、作壁上观。


全文如下。


一段时间以来,“躺平式”干部广受社会诟病,成了过街老鼠,渐渐没了市场。


当“躺平式”干部遭受批评并有所收敛时,又有一种所谓的“侧卧式”干部冒了出来。这些“侧卧式”干部常常表现出想躺则躺、想站则站,而且时躺时站、忽躺忽站,平常更多时候是在看热闹、当看客、作壁上观。


他们碰到有名有利的事或场合则“站”出来、露个脸;碰到无名无利,特别是有可能担责、有风险的事或场合则退避三舍、销声匿迹、不见人影,或躲起来或躺下去。


“侧卧式”干部最大的特点就是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他们往往不是从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出发,没有大局观,而是随时观察和评估着每件事对自己会有好处还是会有坏处。


于是现实中就出现了一种怪相,有的干部干事情要见到领导批件才肯干,遇事情要看到“会议纪要”才敢干,这种极端表现让人匪夷所思。“侧卧式”干部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也更有市场,更要从一开始就要刹住它、防止它。  


“侧卧式”干部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是事业发展的天敌,也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死敌。机会主义者最大的本事就是善变,善于见风使舵、见机行事、投机取巧、投机钻营。


有的人,领导在与不在,或看见与没看见,其表现就是大不一样,有时甚至判若两人。有的人就是习惯在领导眼前晃悠,喜欢在领导的眼皮底下做事,工作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让领导满意,“把领导点头当劲头,把领导表情当心情”,而对于群众的脸色、同事的风评可以全然不顾。


“侧卧式”干部“侧”的是责任和使命,可谓对责任侧目而视、对使命侧身而过;“卧”的是担当和作为,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奋斗精神和敢闯、敢冒、敢试的精气神“卧床不起”。


“侧卧式”干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者时时处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打小算盘、明哲保身。“侧卧式”干部如同墙头草,可以随风两边倒,当遇到问责或个人利益或安全受到威胁和挑战时,可以立即倒向有利自己的一边,然后随时抽身,来个“金蝉脱壳”。精致利己主义是“侧卧式”干部滋长蔓延的心理温床。 


“侧卧式”干部是装模作样的戏精。“侧卧式”干部的“干”说到底不是真干而是假干,台上装模作样、台下装腔作势、见矛盾和困难装聋作哑、出了问题和责任还装疯卖傻。这些人把工作平台当成了表演舞台,喜欢作秀,干事成败全靠演技。“侧卧”成了戏精们的拿手好戏。

  

“侧卧式”干部是一种新动向,应该抓早抓小,注意防苗头、防倾向。


客观地说,“侧卧式”干部如果及时提醒引导,一些是可以变看为干的。多数人内心深处还是想干事、愿干事,也能干事的,只是有的人或许对形势与任务看不太明白,对政策规定看不太清楚,或者还有不少困惑、迷茫和担忧,于是缩手缩脚、不太敢放开手脚去干。


只要讲清利害、因势利导,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轻装上阵,就能变看为干、变“侧卧”为“站立”,真正行动起来。在教育引导的同时,制度措施要跟上。“侧卧式”干部往往说他没干他也干了,说他干了他又没真干,有时拿他还真没办法,怎么办?


让制度来说话。制度措施、考核标准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制度措施要硬起来,不可以成“稻草人”,让“侧卧式”干部在制度的约束下过得不舒服,尽早尽快走出舒适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