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喜欢旅游,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就做过汤泉之游,还为此写了一篇游记,名《游汤泉记》。
据游记说,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孙莘老闲得无聊,对几个朋友说:“漳南道人昭庆去主持汤泉惠济院有些日子了,不知他过得怎么样?且听说那地方好山好水,我们何不搞一次汤泉之游?”秦观一听,说:“好,我愿意奉陪!”
秦观这一年才二十八岁,尚未进士,每天游走于同乡前辈、御史大夫孙莘老门下。一个高僧,名参寥,也愿意奉陪。于是师友三人结团,于次日带着仆人,骑马踏上旅途。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出身于社会下层,而努力寻求上进的机会,后来虽中年进士,而仕途坎坷,屡遭流贬,故其诗词带着浓郁的婉约凄美的色彩,传递出下层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誉,成为北宋婉约派重要的作家。当然,做汤泉之游时,他只是一个穷书生。
他的老师孙莘老(1028—1090),名觉,号莘老,也是高邮人,举进士,直集贤院,熙宁年间知谏院,因与王安石新法不合,解官。是年赋闲在家,因而有空约秦观、参寥等一道跋涉数百里,赴汤泉(时属和州乌江县)访友人漳南道人昭庆。孙觉不久后重新被起用,官至御史中丞,以疾请罢,年六十三卒。
秦观《游汤泉记》记述了三人出高邮城、馆六合县、憩真相寺、沐浴汤泉、攀爬龙洞山的游历过程。因爱汤泉山水,孙莘老于惠济院(今名惠济寺)旁(寺西六十步)筑寄老庵,用以养老。趁孙莘老忙着造屋之隙,秦观又与参寥西驰七十里,随闻讯来接的同乡阎求仁游乌江,阎氏时任乌江县令。秦观参谒项羽祠,饮酒系马松,眺望江南三山,憩息乌江虚乐亭,而后复还汤泉惠济寺。
(今汤泉慧济寺)
这篇游记曾有古碑刻,可惜毁于“文革”,至今仅有残片保存于惠济寺。好在文章尚收存于秦观《淮海集》,大意如下:
八月,漳南道人昭庆隐汤泉不久,孙莘老谓其友曰:“漳南去已甚久,且闻其地富山水,何不往访焉?”于是余与道人参寮请从之。翼日出高邮城西门,驰六十里,宿神居山之悟空寺。又驰四十里,宿黄公店。又驰六十里,宿六合寿圣寺之香积院(六合县城东)。又驰七十里,宿真相院(今浦口区永宁街道)。明日,漳南来迎,遂与俱行,驰二十五里,至汤泉,馆惠济院,院则漳南道人之所寓也。傍晚,浴于汤泉。
惠济之西二百步,方圆十里内,有泉五,一曰太子汤,旧传梁昭明太子所游,今废于野;一在居民朱氏家;其三则隶于惠济。而惠济三泉,皆甃石为八方斛,窍其两侧,一以进水,一以泄满,泉流其中,晨夜不绝,其色深碧,香气袭人,爬搔委顿之病,浴之辄愈,自远而至者无虚时。唐人刘禹锡《和州记》云“地有沸井”,即此泉也。
余三人者,既嘉许泉之近于道,又贪其有功于尘垢疾病也,日不一至,再日必至焉,率以为常。越三日,乌江令阎求仁来。求仁,余乡友也,遂与俱行。东南驰八里,至龙洞山下,弃马而徒步。山形斗起,扪萝进者五里,然后至其山椒。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自山椒转而西南,盘纡往复,又二里而龙洞,其山巃嵸崟岑不可穷竟,门则大穴也,渐下十数丈,窅然深黑,日光所不及,揭炬然后可行。腹中空豁,可储粟数万斛。屏以青壁,而泉啮其趾。其陬牙横逆,卒愕之变,疑生于鬼神,虽智者造谋而巧者述之,未必能尔也。或曰,洞有小蛇,青色而赤章,旱岁祷雨多应云。
黄昏,还惠济。
惠济有庵二:一在太子泉南百步崦中,隐者陈生居之;一未构基,在院西六十步大丘之原。丘势坡陁,前有小涧,涓涓而流,藩以齐筱,闳以双松。每泠风自远而至,泛筱薄,激松梢,度流水,其音嘈然,如奏笙籁。孙公爱其地胜,欲寄以老焉,因请名曰寄老庵,相率作诗以约之。
明年庵成,发二奇石于双松之下,形势益振。于是环山数百里,尝以游观名者迁延辞避,推寄老焉。
汤泉之事既穷,余又独从参寮西驰七十里,入乌江,邀求仁谒项羽祠,饮系马松下,凭大江以望三山,憩于虚乐亭,复还惠济。翼日乃归。
盖自高邮距乌江三百二十五里,凡经佛寺四,神祠一,山水之胜者三,得诗三十首、赋一篇。至于山林云物之变、溪濑潺湲之音,故墟荒落、晨汲瞑舂之状,悠然与耳目谋而适然与心遇者,盖不可胜计。呜呼,兹游之所得可谓富矣!
秦观所游之汤泉,或以为是今安徽和县之香泉(在今和县乌江镇),考此篇所述三人行踪以及孙莘老筑造寄老庵事迹,可知此说之无稽。
尤其文中所提及之真相院,秦观《寄老庵赋》一文谓“惠济、真相,二刹相望”,万历沈孟化《江浦县志》记为“真相寺:治北三十里,梁普通间达磨开建,正统四年僧智源复建”,光绪《江浦埤乘》记为“真相寺:旧在治北三十里群山之阴。花木丛杂,极称幽邃。梁普通间建。宋为真相院,秦观《游汤泉记》所谓驰七十里至真相院者,是也。后改为寺。明正统间重修。寺后有百丈井,泉甘冽可食。”该寺在今浦口区永宁街道郑家营自然村,遗址尚可寻。从地理位置上看,真相寺地处六合往汤泉途中,东北去六合寿圣寺之香积院七十里,西南去汤泉惠济寺二十五里,所记述与今地理事实皆一一吻合。
秦观汤泉之游,自谓得诗三十首,其中写汤泉而题为《次韵孙莘老<初至汤泉>》者,最为有名:
夹路山重复,参天树老苍。
一区成小市,数埒引温汤。
洗沐同幽客,餔飧就梵房。
未输朝市子,斗酒得西凉。
这首诗说,三五个人顺着林间山路施施而来,古树蓊郁,掩映苍天,忽然峰回路转,豁然见一方空地,一座安静的小镇,萦绕在温泉的雾霭中。天色黄昏,众人裸身坐进温泉池里,数百里的仆仆风尘与四五日的劳顿全然洗去,晚上就餐于僧寮,其乐融融……
读“一区成小市,数埒引温汤”等诗文,可见北宋时期汤泉已成温泉小镇,有寺庙,有人家,有朝市,有石头砌成的八方斛形的温泉浴池,有远道赶来沐浴的客人。
再来读秦观《题汤泉二首》之一:
温井霜寒碧甃澄,飞尘不动玉奁清。
老翁仙去羸骖共,太子东归废沼平。
据石聊为宝陀观,决渠还落堰溪声。
浣肠灌顶虽殊事,一洗劳生病恼轻。
这首诗最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相传为南梁昭明太子沐浴过的温泉“太子泉”(一曰太子汤),至秦观来游时已经废弃于野,所谓“太子东归废沼平”是也。
秦观写龙洞的诗作,有题为《和孙莘老游龙洞寄孙傅师》一首,如下:
苇萧传火度冥冥,乍入清都醉魄醒。
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壁间泉贮千钟碧,门外天横数尺青。
更欲杖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据《幽明录》,相传东汉永平中,剡人刘晨、阮肇采药,误入天台桃源洞,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这首诗写诗人和朋友们游览龙洞的过程。从“苇萧传火”(举着火把)进入龙洞,昨夜的美酒惊醒了大半,到“却疑朝市已千龄”出洞结束,写尽了龙洞的清幽、神秘的气氛。尤其是“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一联,传神地描摹了月崖上丛草的风姿和龙洞中凉风飕飕、蚀骨销神的凄清。颈联则描写了洞中的清泉和洞外的青天,“千钟碧”说明泉水幽深,“数尺青”表现洞口的狭小。尾联借用刘晨、阮肇入天台的典故,进一步刻画了进入龙洞的那种恍如隔世、超凡脱俗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淡泊超脱的胸怀。
秦观此行所写之文赋《汤泉赋》,也是名垂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佳作。从那以后,九百四十六年过去了,而今来汤泉的旅游者,如果循着秦观们当年的足迹,沐浴于温泉之中,尚能体验到《汤泉赋》结尾一节所描述的精神境界吗?
野老听然而笑曰:“善乎,齐给之士!”曵杖而去,行歌于途曰:“滭沸滂沱,奋此泉兮,被彼山阿,吾唯灌沐兮,不知其他……”
歌词大意是:
温泉汩汩,流出山阿,啊啊,我只懂得乐在其中,遑论其他!
2022年3月9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