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最新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题为《警惕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的观察文章。
文章表示,在似乎“万物皆可卷”的讨论中,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尤应引起警惕。比如,重“痕”轻“绩”的检查考核、不切实际的创新推广、化简为繁的层层设限、逐级加码的推动工作。
此外,刷票拉票的评比推选、精心编排的经典调研、装模作样的集体加班、翻来覆去的文稿推演等,都可算得上是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
“‘内卷’是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无论是个体,还是某个组织、行业,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会如同车入泥潭,难以自拔。而公权力运行一旦出现‘内卷’现象,危害更大。”
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年度热词,常常敏感地反映了社会思潮和文化的变化。近日,《咬文嚼字》评选出2020年十大流行语,“内卷”一词名列其中。所谓“内卷”,译自英语“involution”,用来描述“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发展的增长”“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等,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人们对“内卷”的警惕与反感、讨论与反思,正是在中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之下,体现了个体、组织在时代机遇中追求质的成长、希冀有所作为的强烈意愿。在似乎“万物皆可卷”的讨论中,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尤应引起警惕。
比如,重“痕”轻“绩”的检查考核。
一些地方习惯于把留痕视为工作本身、将材料当作工作成果,“做得好不如说得好”,于是在遣词造句上用心多、在干实事上用劲少;
有的地方凡考核、验收、督查必看台账,各条线都要求报数据、报指标,“表哥”“表姐”“不在田间地头忙工作,却在加班加点填表格做台账”的现象并不少见;
有的地方评比、达标活动过多过滥,基层应接不暇,有的还要费心制作精美画册手册展板,检查过后便弃之一边。
这种重“痕”轻“绩”使得一些地方的工作陷入事务主义、文牍主义的怪圈,整天忙忙然却忙而无功、忙而无效,越忙越迷茫。
比如,不切实际的创新推广。
有的地方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凑了个热闹、捡了点皮毛,回来之后生搬硬套,最终造成水土不服;
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拍脑袋出点子,不够条件硬是推广,给基层定下不切实际的数字指标,结果不了了之;
还有的创新换汤不换药、新瓶装老酒,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只满足于引起上级领导注意,热衷于在概念上做文章、搞包装、玩文字游戏。
比如,化简为繁的层层设限。
有的地方在工作审批中设置不必要的层层关卡,看似为了规范工作,实则为了彰显权威、推卸责任。
有的将简单事情复杂化,能口头说清的非要写成文件,芝麻小的事都要上会,议而不决、拖拖拉拉;
有的不愿负责,把问题和矛盾都推给上级,层层请示;还有的对待群众办事索要各类证明,让办事者跑断腿、磨破嘴。
这种动辄“再研究研究”“再请示请示”的久拖不决,既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消解掉责任,寒了干部群众的心。
比如,逐级加码的推动工作。
有的地方贯彻上级要求不是从有效落实出发,而是习惯性、想当然地增负加码。
比如开展某项活动,如果省里要求的是“六个一”,市里就变成“十个一”,区县自选动作又加码到十多个,似乎数字越多工作越有力;
有的地方上级部门可能只要一个数字,为显示重视,一些干部向下布置任务时层层加码,不仅多要数据,还逐级增加了总结、调研、剖析、台账等——“本来只要一根线,最后织出了一件衣”,给基层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和负担。
此外,刷票拉票的评比推选、精心编排的经典调研、装模作样的集体加班、翻来覆去的文稿推演等,都可算得上是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
仔细体味,公权力中的“内卷”现象弥漫着一股熟悉的味道,究其实质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作祟。分析诸多表现,不外乎这样一些原因:
一是政绩观出现偏差,有时候面子功夫最容易见“成效”、有“收益”,就如同山坡刷绿漆、贫困县刷白墙,谁都知道没意义没价值,但应付检查最容易。
二来跟有些地方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关,如果工作检查只看台账、翻材料,下级自然就把重点放在材料包装上,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形成错误导向。
再者与责任感缺失,存在畏难退缩、怕担风险的心理有关,照搬照抄、层层请示等是最保险最不容易出错的办法,只要过得去、差不多、不犯错就行。
还有与工作能力不足,抓不到重点、找不到方法不无关系,于是只能用战术上的忙掩盖战略上的迷茫,营造热火朝天的景象,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求得一番自我安慰。
“内卷”是一种陀螺式的死循环,无论是个体,还是某个组织、行业,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会如同车入泥潭,难以自拔。而公权力运行一旦出现“内卷”现象,危害更大。
因为公权力姓公,是为维护和增进公益而设置的,其运用事关公共政策的制定、社会资源的分配等重大问题,影响的是国家前进的步伐、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如果任由那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没有意义的精益求精”“被动应付工作”等“内卷”现象扩散开来,不仅不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及时有效贯彻落实,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又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不了事,让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搁置。尤其是在蓝图绘就新方向、阔步新征程的当下,我们更不能让“内卷”裹挟、拖慢我们干事创业、前进发展的脚步。
如何跳出“内卷”死胡同,打破死循环?以热词对攻热词,其实与“内卷”状态相对应有两个词,一个是开拓进取,另一个是求真务实,其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正是“内卷”的破解之法。
要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解决好“想不想干”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只有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气神,才能有所作为。但同时,开拓进取也需要制度激励、制度保障。比如用人导向、容错纠错至关重要——让“不干事、不担事、不出事”的机会主义者没机会,就是对“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实干者最大的激励;不折不扣把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让担当有为者轻装上阵,就会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好“为什么干”“怎么干”的问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很多人都想干一番事业,这种想法和干劲是必须有的。但是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于如何做到求真务实、破解“内卷”现象,还要利用好考核评价的导向性,对一项工作评判应重在实际成效、重在长远利益、重在群众获得感;发挥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很多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上级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制定措施符合实际情况,检查督导调研不耍花枪,负好责、带好头、当好表率,必将一级一级带来改变。
作者:黄月,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