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政府驻地今名江浦街道,在2002年江浦县与原南京市浦口区合并以前则叫作珠江镇。很多人不知道地名珠江镇里的“珠江”二字含义为何,这一地名形成的过程,以及作为区划名的“珠江镇”何时开始启用,兹据诸种地方文献,略作考述。

  珠江这个名字与“珠江三角洲”当然风马牛不相及也。江浦地方文献里最早出现“珠江”二字者,为项维正《雍正江浦县志》。该书卷一《封域志》云:“康熙六十一年,知县项维正重修钟奇(南门)、拱极(北门)二门楼橹及周围女墙。钟奇门额曰‘保障珠江’,拱极门额曰‘掌钥鸿图’。”显然,县城钟奇门额上“珠江”二字,在康熙年末,已具有地名的某些属性。康熙六十一年为公元1722年。

  同书卷六《名宦》记述历任江浦县的知县、教谕、训导等职而又仕绩著名者,其中“王䭲”条下云:“王䭲,字蘅州,娄县人,由廪贡钦命武英殿纂修,任(江浦县)训导。书祖右军,诗宗摩诘;学同渊海,教沛珠江。”可见,清雍正年间,“教沛珠江”里“珠江”二字,地名性质也较为明确,其词义几乎等同“江浦县”。

  明朝隆庆初,知县王之纲于县城里创立文会,共四处,各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定期开展活动,比如召集拟参加科举考试的文士,予以训诫勉励;比试文章,并根据考试名次,分等颁奖,以助学费。文会所需各项费用,皆通过所置专项田亩的出产予以保障。县城里这四处文会分别名为青云、文昌、三茅、聚奎。此项文会制度沿用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曹袭先合并四处文会为一所书院,将其命名为“珠江书院”。该书院地址在县城文庙之右(东),即今江浦实验小学所在地。此处“珠江”一词,所指分明为江浦县城之地,该词义(乾隆时期)外延比较《雍正江浦县志》“教沛珠江”明显缩小。

  因这所书院又同时担负着全县举子“月考”(或段考)的责任,而居住于浦口城厢的学子每月须赶赴“珠江书院”参加考试,来往四十里地,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故而至道光十九年(1839),江浦知县白联元乃决定令创立“浦口书院”。浦口城旧有知县王之纲所创立东华、西清、玉虚等三处文会,因“浦口书院”由此三会改建而来,故名“同文书院”。珠江书院与同文书院并存以后,“珠江”一词所指范围为江浦县城之义,就变得更为显明了。

  同文书院创立不久,即毁于太平天国运动。至光绪元年(1875),湖北江陵人万青选(前总理周恩来之外祖父)来任知县,又于次年兴复该书院的活动,但书院活动所需房舍未能修复,该书院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珠江书院也毁于同一场“革命”运动。直至光绪六年(1880),珠江书院借复建的县城文庙开展活动。至光绪十四年(1888),知县程鑫用牛料银余款,于文庙东侧添建正屋三间,东西抱厦八间,正间悬有“珠江秀萃”匾额一方,专用作珠江书院的校舍。“珠江”至此时(光绪)指称县城之意已十分确然。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诏令天下各州县均设小学,二十九年(1903)时任知县邝兆雷于此地建屋五间,连同珠江书院,缭以周垣,设立高等小学堂一所。这所小学堂就是今江浦实验小学的前身。

  作为行政区划名“珠江镇”一词,最早出现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月。据《珠江镇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8月版),是年三月,遵奉省令,江浦县城厢镇更名为“珠江镇”,由原城厢镇、四合乡、霁和乡、新东乡、马鞍乡合编而成,为民国江浦县政府驻地。1949年4月下旬,中共江浦县委宣布于此地建立浦城区,下辖珠江、高旺、城东、白马、五里、龙坝等镇乡,珠江镇为浦城区政府驻地。是年6月,县委、县政府从桥林迁至珠江镇,此后珠江镇一直为江浦县委、县政府驻地。

  上文考述“珠江”这一地名形成的过程,以及作为区划名的“珠江镇”起于,下文简述“珠江”一词词义及其所从来。

  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江浦有一个著名学人,名叫俞汝谐,字鹤亭,号子和,一号友樵,诸生出身,博闻强记,谈论多雅谑,诗文俱工,家道殷富,曾筑市隐园于浦口城西门大街,与诸友诗酒琴弈,竟日不倦。此人于道光十九年(1839)编成一部邑人诗选集,自清初迄道光中,选诗凡三百余首,名《珠浦诗存》。该书今已散佚,而书序《珠浦诗存序》因《江浦埤乘》而保存至今。这篇书序云:“浦邑俗称珠江,以珠泉泻出于江故。”

  这句话包含着几个重要的信息,首先,“珠江”为江浦县俗称;其次,珠江二字,乃源于珠泉(即今浦口区珍珠泉)“泻出于江”这一地理特征。

  据《江浦埤乘》(卷三),旧有浦子口河,起源于珍珠泉,东南流,逐次与卓锡泉、碧泉汇合,然后穿过浦口城,由九洑洲新口入江,此即“珠”“江”之所由来。

  当然,俞汝谐没说清楚“浦邑俗称珠江”的依据。

  乾隆五十一年(1786),浙江山阴举人邵帆,字无恙,来任江浦知县。此人尚质崇礼,政简刑清,闲暇日栽花赋诗,与诸文士谈宴,当时颇有文名,推为地方上的文章宗匠。上元人(今南京)吴思忠为作《无恙明府手植红白梅花四本于珠江官署,余为补图,兼系以诗》一首,收录于《江浦埤乘·卷十九》,诗云:“衙斋高枕凤皇山,流水声中公事闲。剩有俸钱三百个,栽梅清韵杳难攀。”注意诗题中的“珠江官署”,吴思忠不称“江浦县署”之类,而称“珠江官署”,可见其时吴思忠也以“珠江”代称江浦县。

  当然,回过头来看,以“珠江”代称江浦,或许康熙年末已然,兹不再赘述。

  2022年5月10日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