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江浦县东南面临长江,西北环绕滁河,中部横亘老山,环山地带丘陵起伏。长江、滁河沿岸均有冲积洲地,按地形差异和地貌特点,自然形成沿江圩区、沿滁圩区、山地和近山丘陵、远山丘陵四大片。北城圩,属于沿滁圩区,它坐落于老山骆驼岭(犀牛望月)之北麓,滁河张堡村段之南岸。当地老人对我说:“北城圩方圆四十里,朱元璋到此地来过。”朱元璋为明朝开国皇帝,安徽凤阳人,早年逃荒要饭,后来行军打仗,说他曾到过某处,实在是一个不必考证的问题,但北城圩这个地名怎么来的,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据光绪十七年刊印之江浦县志《江浦埤乘》记述:在北城圩这个地方,不知道哪一朝,什么人,曾经修建过一座古城,名字叫“白城”。这座古城到宋朝时候已经成为废墟,但一直到清朝末年,“尚有大圩埂,如城形”。

  那么,远古之“白城”怎么会写成“北城”呢?《江浦埤乘》的作者推敲的结果是:“北”,乃“白”字音之“伪”也。也就是说,“白城”之“白”,与“北方”之“北”,在江浦话里是同一个音,因此误传为“北城”。

  如果历史上这里确乎有过一座白城,那它是谁兴建的呢?《江浦埤乘·卷三》记载:“北城圩,原名白城,在高丽店下。”《江浦埤乘·卷一》记载:“高丽店:在治西北二十五里。相传明初有高丽国人来此贸易,乐中土富庶,因居焉,故以是名。”

  如果明初才有高丽国人来此地居住,它跟宋朝时候就成为废墟的“白城”有什么关系吗?或许这些高丽国人远在宋朝以前就已经定居于此,并修筑了所谓“白城”?

  “尚白”的习俗,主要见于中国古代的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其中就包含有古代高丽人,即朝鲜人。“东夷各族”尚白,是有历史记录的。例如契丹传说,其祖先是男子骑白马,女子骑青牛;女真族同样尚白,“女真”之意即“海东青”,而这种猛禽以羽毛纯白者为最高贵。女真的后人满族也尚白,他们喜欢穿白色衣服,对洁白的物品或白色的动物都十分喜爱,甚至还有贴白色对联的。满族八旗,四种基本颜色为黄、白、红、蓝,所谓“上三旗”,是正黄、镶黄、正白三旗。

  古代朝鲜、日本两族的起源迄今不明,但在色彩心理上,与上述中国北方民族差异不大。最明显的一点,即现在韩、日两国国旗的基本底色都是白色。今天朝鲜和韩国的国旗由白、蓝、红三色构成,其中含着白色。

  朝鲜族尚白,据说是因殷人尚白,而朝鲜人自称是箕子后裔。这一说法虽然不太可信,但传统上说,朝鲜与殷人均属东夷系,而尚白本是该系的特点之一。《三国志·东夷传》载扶余“衣尚白,白布大袍裤,履革。”《海东绎史》记载,高丽“衣皆素白而布缕多粗,裳则离披而襞积衣疏”。直到现今,朝鲜族服色仍尚白。

  因为朝鲜人把宇宙的本体看成白色,且把万物之源也视为白色。韩语的“一”即“白”,也就是指宇宙的本体。——实际上,我们可以注意到,柔道、空手道等朝鲜(韩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其“道服”也同样是白色。

  日本人传统文学的美,以“风花雪月”为上,除了风之外,花、雪、月都是白色的。根据前田千寸的统计,《万叶集》520首和花有关的诗句中,白色花有204首,位列第一。

  综上可知,在整个东亚北部,多数民族自古都是崇尚白色的。而朝鲜人(古高丽人)尤为其中的代表。

  县志上所谓的“白城”,或许就是古代朝鲜人建造的一座位于今北城圩的古城,这座城到了宋朝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废墟,只在这一带留下了“高丽店”“白城”等地名。其中“白城”被当地人讹写成“北城”。

  这种讹误,除了因为方言“白”“北”不分之外,或许还与“白城”(以及后来的北城圩)位于定山之北,也位于古浦口城之北有关。

  至于高丽人为什么会在宋朝以前来此建城,是否由于其国内战乱等原因引发的一个古代朝鲜部落的非正常迁徙,等等,尚缺少证据。

  因为历史资料匮乏,江浦县志编纂者没法说清楚“白城”的由来,尽管它记述了一个事实,即“北城圩”一带曾经有一座古城,叫做“白城”,云云。

  2022年6月10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